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党史天地》2007,(8):25-26
毛泽东认为林彪毕业黄埔,可当重任 林彪认为毛泽东学识好,对官兵有吸引力 1928年4月下旬,在井冈山茨坪开会。 林彪在会上慷慨陈词:“敌人来进攻,红军集中打敌人;敌人打走了,消灭了,红军就分散做群众工作,打土豪分田地,组织赤卫队,建立苏维埃。”  相似文献   

2.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王尔琢、林彪、伍中豪、张子清、黄公略,被称为毛泽东手下的“五虎将”。其中王尔琢、伍中豪、张子清、黄公略四人都在惨烈的革命战争中牺牲了,只有林彪从战火硝烟中走到了新中国成立的庄严时刻,并成了共和国的元帅。伍中豪从1926年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担任军事教官起,一直追随在毛泽东身边,参加了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以及各次反“围剿”斗争,深受毛泽东喜爱和器重,是早期红军部队最重要的将领之一。曾和伍中豪一起工作过的谭震林多次提到,如果伍中豪不牺牲,绝对是和林彪平起平坐的元帅。  相似文献   

3.
博览之窗     
是谁造就了 “两面派”的林彪 林彪生前乃至死去多年,好像躲在一团神秘的迷雾之中。他的所作所为,黑白反差之大,令人目瞪口呆。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林彪已经成为“虚伪”、“阴谋”、“两面派”的化身。实际上,林彪并非天生的“两面派”。与林彪共事多年的聂荣臻元帅,谈到建国前的林彪时曾说:“我觉得他比较年轻,世故不多。”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也回忆说:“林彪来见毛泽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聂荣臻元帅,性格外柔内刚,作风严谨朴实,故素有“儒帅”之称。他处理问题一向实事求是,顾全大局,既坚持原则,又善于团结同志,因此,毛泽东曾不止一次地说“荣臻是个厚道人”。长征时期,聂荣臻作为是红一方面军主力红一团军团的政治委员,和军团长林彪一起领导红一军团,肩负着为全军开路打先锋的重任。途中,一向儒雅的聂荣臻却与林彪连续争吵了三次,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显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和对革命的忠贞不渝。 1 聂荣臻和林彪的第一次争吵,发生在中央红军长征初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经过艰苦作战,红军迅速突破了敌人的第一、二道封锁线,来到湘粤边界。但是,蒋介石早已经调集重兵在粤汉铁路沿湘粤边湖南境内之良田至宜章间,布置了第三道防线,正严阵以待红军的到来。 当时,红军面临的处境是前面有敌军凭借坚固工事堵截,后面有  相似文献   

5.
林彪在我党历史上是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他一生跌宕诡奇,曲折多变。他自黄埔从军后,以其聪明才智由见习排长迁升连长、营长、团长、纵队司令、军长、军团长,成为毛泽东麾下的一名战将。1932年他任红一军团军团长时年仅26岁。此后他参加指挥了红军反“围剿”战斗、平型关大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和解放海南岛战役。1955年毛泽东为十大元帅授衔时,林彪排名第三位,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元帅。“文革”中,毛泽东又将他定为接班人。然而,就是这个林彪,在长征途中曾妄图撤换毛泽东的领导权,公开与毛泽东决裂。  相似文献   

6.
1969年4月,在中共九大上,林彪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被写进了党章。同年9月,兴奋的林彪邀请叶群、黄永胜、吴法宪等人重上井冈山,因为井冈山是他“崛起”的地方,是他的福地。林彪与粟裕同岁,都是公认的军事天才、最能指挥打仗的人。南昌起义失败后,在天心圩整编时,林彪是连长,粟裕是连指导员,两人虽然不在一个连,但基本是平级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后来同时上的井冈山。粟裕在红军时期一直默默无闻,而林彪在井冈山仅仅用了两年,就由连长、营长、团长升至师长,22岁升任军长,成为毛泽东、朱德麾下的著名战将,成为令国民党将领望而生畏的“战神”。到1955年授军衔时,48岁的林彪在十大元帅中位列第三,仅次于朱德、彭德怀,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元帅。林彪是如何在井冈山崛起的呢?  相似文献   

7.
《党史天地》2007,(8):33-34
毛泽东说项英的到来,是双喜临门 项英说:反“围剿”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苏区 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准备第二次“围剿”。毛泽东也早有筹划。1931年1月5日,毛泽东、朱德在小布召集总司令部负责人会议。总结第一次反“围剿”经验,讨论下步反“围剿”准备,拟将红一方面军部署在宜黄、乐安、南丰、广昌、宁都、石城、瑞金一带分兵以发动群众,摧毁地区武装“土围子”,打土豪、分田地、加强赤卫队,扩大红军,筹集资财,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8.
共和国十大元帅中,罗荣桓是唯一的政治元帅。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忠心耿耿,心胸坦荡,深得毛泽东的信任和全军将士的爱戴,罗荣桓逝世后,毛泽东痛苦地写下了“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的诗句以志悼念。 罗荣桓元帅一生中,多次与林彪共事。早在井冈山时期的1930年,罗任红四军政委,林彪是军长。以后在红一军团、在一一五师、在东北野战军,林彪是  相似文献   

9.
开国元勋罗荣桓元帅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以政治坚定、原则性强闻名于全党全军。早在红军时期,在处理“AB团”的过程中,他大胆纠正“左”的错误,冒着极大危险,果断刀下留人,保护了许多优秀干部。 1930年,毛泽东任命罗荣桓为红四军政委。为什么选择他呢?原来红四军军长林彪这个人优点明显,缺点也突出。优点是打仗灵活而不失稳重,擅长出奇制胜,确实是个难得的将才,深得毛泽东  相似文献   

10.
孟东 《世纪风采》2009,(6):39-41
1980年12月,在“两案”(即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审判中,对吴法宪秉承林彪的旨意,诬陷、迫害贺龙元帅一事进行了法庭调查。  相似文献   

11.
孟东 《世纪风采》2007,(12):12-14
1980年12月,在“两案”(即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审判中,法庭对吴法宪秉承林彪旨意,诬陷、迫害贺龙元帅一事进行了法庭调查。  相似文献   

12.
1932年春天至1934年秋天,以夏曦为首的湘鄂西分局贯彻王明“左”倾路线,在以洪湖苏区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肃反,滥杀了大批党员干部和红军指战员,直接导致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丢掉了整个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贺龙不同意夏曦的错误做法,并在肃反问题上与夏曦进行过激烈的斗争。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集团却在洪湖苏区肃反问题上无端指责贺龙,使贺龙元帅蒙冤受屈。  相似文献   

13.
罗荣桓元帅是我军杰出领导人之一。在战争年代,他从红军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曾长期与林彪合作共事,以他既坚持原则又能团结人的卓越风范,协助林彪做好军事工作,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但在解放以后,两人的关系却逐渐发生了改变。 一 平津战役以后,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委。罗荣恒原打算也随军南下,但北平解放后就病倒了,不得不留在天津治疗。  相似文献   

14.
在人民解放军灿若群星的将帅中,粟裕称得上是一位常胜将军。当年华东地区老百姓的门联上写着:“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刘伯承元帅曾说:“粟裕将军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一向心高气傲的林彪在莱芜战役后曾感慨地说:“粟裕尽打神仙仗。”粟裕在近60年的革命生涯中,南征北战,屡建战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人民军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将中,有两位杰出的将领,一位是建国后被授予元帅军衔的陈毅,一位是被授予大将军衔的粟裕。 陈毅元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而且能文能武,心胸和气度非同一般,被人称为“豪迈大将军”。早在1936年冬,他领导南方游击战争被敌人包围时,曾写下了气壮山河、视死如归的诗句:“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当新四军副军长罗炳辉去世时,陈毅在其追悼会上致词说:“我们每个人要抱定信心:打了胜仗开庆功会,打了败仗开批判会,打死了开追悼会!”他的这些话在他所领导的部队中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6.
也正是这种战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对于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提出的“短促突击”战术,时任红一军团军团长的林彪曾撰文对这一战术进行了分析,但近年来颇遭非议,被认为是靠近博古、李德的“一个,林彪这一做法政治上的表态”,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7.
朱德元帅又是惊天第一枪,群雄会猎南昌。朱刘贺叶竞龙骧。三军归一统,四望帅旗扬。锦绣河山收拾好,人民喜气洋洋。元戎心事固金汤。功高悬日月,耄耋寿而康。彭德怀元帅风雨潇湘卷怒潮,上山都是英豪。众星拱北拥朱毛。长征天险过,一路凯歌高。胸有雄兵千百万,岿然立马横刀。挥戈胜似霍嫖姚。庐山云雾重,怒气更冲霄。林彪元帅自许天才城府深,少年颖脱奇门。红军队里拜将军。旗开常得胜,日久每离心。折戟沉沙何处去?温都尔汗烟云。空馀野草伴孤魂。千秋功与罪,莫问牧羊人。刘伯承元帅壮岁旌旗拥万夫,长征再展雄图。每临险境得宽舒…  相似文献   

18.
霞飞 《党史博览》2006,(11):52-56
“九一三”事件后,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很顺当地按姓氏点出林彪手下“五员大将”——黄、吴、叶、李、邱,其中的李,指李作鹏。但人们对李作鹏的历史,了解得不多,只知道他是林彪的死党。那么,他怎么成了林彪的死党呢?李作鹏又有怎样的浮沉经历呢?在中央军委机关,成长为得力参谋;长征后,任抗大教官1914年4月24日,李作鹏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今吉安市)的山区农村一个农户家庭。曾在当地本家办的乡塾里读过一些书。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吉安扩充队伍,年仅16岁的李作鹏报名参加了红军。李参加红军后,工作积极,作战勇敢,热爱学习,勤于思考,对于…  相似文献   

19.
林彪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过程.也是他和“中央文革”以及他在军队内的同伙诬陷、迫害党政军领导人的过程。由于贺龙一度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成了林彪篡夺最高权力的障碍,加上与林彪结怨在先,贺龙这位蒋介石出10万大洋没能买其首的中共领袖,便惨死在林彪反党集团之手。酿成千古奇冤。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贺龙与共和国元帅》披露了贺龙与林彪结怨的一些内情。  相似文献   

20.
1930年6月,毛泽东在福建长汀主持整编红军部队,决定将活动在赣西南、闽西地区的红军第四军、第六军(不久改称红三军)和第十二军合编为红军第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和前委书记,而将林彪由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一下子提升为红四军军长(政委是罗荣桓),朱德不再兼军长了。那年林彪才24岁。林彪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倒是一直认真地执行着毛泽东的军事路线,跟随着毛泽东为扩大和巩固中央革命根据地而斗争,特别是在中央苏区的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林彪是建立了战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