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任星  关强 《工会论坛》2009,15(4):162-163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展观,经历了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逐步从片面走向全面,从幼稚走向成熟。考察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历史演进,便于我们在世界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准确把握发展的方向,明确发展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从毛泽东到胡锦涛,他们各自的发展观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问题的看法,并且各有自己的特色与继承性.就整个历史进程而言,中国共产党人发展观的历史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发展的认识上由自在走向自觉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关于发展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和观念。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继承了马克思主叉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和重要内容,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中国共产党发展观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必然随着我国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科学。  相似文献   

4.
执政60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对如何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的发展观:传统发展观→改革发展观→执政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这些发展观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其演进的轨迹清晰可见。考察党的发展观的历史演进及其时代意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演进发展过程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从赶超发展观到改革开放观、可持续发展观,再到科学发展观、"五大发展理念",这个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已成为国人的共识,但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观在不同阶段也不尽相同,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这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几代领导人的有关论述中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执政60余年,在探索和解决发展问题的过程中,经过了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嬗变。探寻实现发展观转变的历史经验,对我们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建国后尤其是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来在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国家发展观,它们既有差异又与不同阶段国情相结合,具有继承与发展的鲜明特色。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现任领导集体在吸取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国家发展观探索的经验教训后,借鉴了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关于国家发展观形成的一系列正确认识后,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领导新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他的社会发展思想,并在"大跃进"运动之后,得以完善。毛泽东的发展观,植根于当时中国异常深刻的社会转变进程中,因此,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由于时代和认识的局限,毛泽东的发展观还是比较简约的,需要不断地充实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发展的指针,而它的的"根"和"源"就是毛泽东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深刻反思传统发展观,形成了从以发展为主题的发展观,到与时俱进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再到中国特色发展观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这三大发展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我国青年运动大体上经历了以救国救民为主线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曲折中前进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以及以服务社会为主旨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三个发展阶段。以建党90年为背景分析我国青年运动的发展历程,可以为新时期系统研究我国青年运动的发展规律,积极引导我国青年运动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时代启示。  相似文献   

12.
根据科学发展观,在处理党团关系时应遵循以下要求:第一,要以发展的眼光保持共青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共青团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坚持统筹与可持续发展,保持共青团的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与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虽然在整个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不同,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但二者具有十分鲜明的理论同源性.这突出表现在"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是二者共同的理论渊源;坚持主客体辩证发展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是二者共同的理论依据;实事求是、着眼于解决当前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是二者共同的思想品格.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同时还是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要的理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马克思到分别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人,再到科学发展观,得到了深入发展,其中的社会实践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也进一步凸显,这对高校实践教育的发展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中客观上面临水资源缺乏、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主观上存在环保意识淡薄、片面认识人力资源便宜优势、政府与市场关系定位不清等问题.因此,西部大开发应遵循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要建立完善的投资政策环境,重点扶持环保产业发展,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和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发展观。不同时期和阶段的发展观有所不同,而不同发展观的社会作用也有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科学发展观,由于其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理论升华,更由于其“以人为本”的理论出发点和落脚点,其科学性、创新性以及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推进作用,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7.
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 ,成为创造财富新的重要动力。日益拉大的信息差距表明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科技水平上存在极大落差 ,这必然致使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在信息大环境上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在继续拉大。因此 ,从国家的角度和产业发展的角度看 ,树立危机意识和迎接挑战是最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系统化,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的重大战略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来自于实践,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主题都是又好又快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信息产业作为知识经济的主体,虽然经历种种低潮,但其对生产效率的改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和俄罗斯,由于国家政策的不同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的差异,两国的信息产业发展情况大相径庭。两国信息产业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比较分析,能够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