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公民公共精神与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光芸 《理论探索》2008,(1):115-117
在一个追求高度民主的国家,较强的公民公共精神对该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公民公共精神还较弱,如公民的主体意识缺乏、公共意识淡薄、公共责任缺失,这种状况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极为不利.因此,应大力培育公民公共精神,如发展公共领域、培育公民社会、提高公民素质,以此来培植和增强公民的参与、合作、团结、责任等意识,从而不断累积民主发展所需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2.
论公民的文化程度与政治参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认为,公民的文化程度对政治参与具有内源性作用。一是公民的文化程度影响公民的投票率、民主发展水平和民意代表的自身素质;二是公民的文化程度影响政治参与的广泛性、平等性和直接性;三是公民的文化程度影响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前进步伐。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区的公民教育是国家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的公民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探讨城市社区在公民教育中的责任,分析城市社区在公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城市社区的公民教育,对于提高公民素质,维护公民权益,推动城市民主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立林 《学理论》2011,(27):1-4
政治竞争是现代民主政体下实现政治权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途径。适度引入政治竞争,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刻的伦理意蕴:一是有助于体现社会主义政治的民主性和维系政治权威的合法性;二是有助于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矛盾,维护政治稳定;三是有助于实现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现代化并永葆党的先进性;四是有助于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与培养提高其民主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村基层一些人法律素质较差,已严重制约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因此,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公民法律素质,以推动农村民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邱小玲 《学理论》2009,(8):119-121
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高低反映其民主与文明的程度高低,高素质的公民是推动民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培养高素质的公民是重要的国策。公民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公民社会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有赖于各级各类学校具体的公民教育的实施。我国学校公民教育比较薄弱,不适应民主与法制社会的发展,发展我国学校公民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公民自治权是当今社会各种自治制度的法权基础,是为个人拥有的一种固有的、体现为公民个人或集体自主、自我统治、自我决定的权利.自治权在生活世界的私人领域,表现为某个人管理其自身并且单独对其行为和命运负责的一种状态;在生活世界的公共领域,表现为社会团体共同享有对公共事物治理并受益的一种状态;而在政治上表现为人民选举官吏、罢免官吏、创制法律和程序执法的权利.公民自治权是政治民主的法权基础,但又依赖于民主政治的实现.由于民主过程存在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脱节,也由于民主过程本身具有不完备性,因此,实现公民自治权必然仰仗民主法治的完善以及由法治保障的各种自治实践.  相似文献   

8.
王筱安  张雪泽 《学理论》2012,(31):29-30
当前我国正处于民主、法制建设的关键阶段,而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对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切实维护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途径。目前在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主要有投票、社会中介组织、网络、听证会、信访、民主座谈会等途径。  相似文献   

9.
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和民主发展的标准与尺度。公民参与的扩大需要具备适当的软环境。当前培育公民政治参与的软环境需要从构建公民文化、培育公民社会、发扬民本思想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民主制度中的实体和程序的关系,民主与公民素质的关系,民主与民意的关系,民主与民生的关系,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民主与效率的关系,民主、竞争与稳定的关系,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