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世诚 《中国法律》2007,(4):21-23,77-81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2005年12月,国务院将《劳动合同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初审后,委员长会议决定,将草案全文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一个月期间,共收到近二十万条左右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王琳 《江淮法治》2008,(13):48-49
5月9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全文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共有45条,主要就《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中有关无固定期限合同、经济补偿与赔偿金的关系、劳务派遣等方面的问题作了规定。其中,14种可解除无固定期限合同情形的规定受到各界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3.
对《合同法征求意见稿》若干问题的看法和修改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编者按:本文作者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征求意见稿)》研究了九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如今我国合同立法虽然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草案)》,但是作者对《合同法征求意见稿》的研究并未白费,它对《合同法草案》的进一步修...  相似文献   

4.
关怀 《中国法律》2007,(1):26-28,89-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起草工作历经数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於2005年12月24日对草案进行了第一次审议。于2006年3月30日向全国公布草案,广泛徵求意见.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又于2006年12月24日对修订后的《劳动合同法(草案)》进行第二次审议。《劳动合同法》这一关系到每一位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法律的制订成为中国立法工作中的热点之一,现仅就《劳动合同法》的制订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全国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草案),希望全国人民对该法草案进行讨论,提出修改完善建议,使最终经人民代表审议通过的该法更加符合法律科学和我国客观社会关系。为配合全民对《合同法》(草案)的讨论,本刊特从来稿中挑选出若干...  相似文献   

6.
《民商法论丛》第9卷编后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商法论丛》第9卷编后感●梁慧星本卷为第9卷(1997年第3号)。[立法问题]栏编入编者写的《中国统一合同法的起草》一文。统一合同法的起草始于1993年,迄今产生过四个草案。民商法论丛第4卷曾刊载由学者起草的中国统一合同法建议草案,即第一个草案。民...  相似文献   

7.
一、对涉外经济合同是否适用《合同法》的思考由《合同法》草案第2条可知:《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债权与债务关系Z民法通则》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包括物权、债权、人身权等关系。由此可见,合同法是民法的特别法,合同法有规定的,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法没有规定的,则适用民法的规定。根据《民法通则》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平等主体不仅包括本国公民,还包括居住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因此,草案就把本国的企事业单位与外国人之间签订的涉外经济合同包括在内。草案统一了我国在此之前的四部有关…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实施之前,我国关于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规定,主要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以下简称《涉外经济合同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涉外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答)(以下简称《解答))之中。1999年10月1日,随着《合同法》实施,《涉外经济合同法》被废止。2000年7月25日起,《解答》也已不再适用。在《合同法》中,第126条确立了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原则性规定,包括意思自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  相似文献   

9.
时事点击     
《江淮法治》2012,(15):7-7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一月征集意见55万余条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今年首次修改。6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首次审议《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本次修订虽然只涉及与劳务派遣相关的四个条款,但仍引起广泛关注。中国人大网显示,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关怀 《法学杂志》2006,27(5):6-9
经过数年的起草和拟定工作,《劳动合同法(草案)》已于2006年3月20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公布,向全国征集意见,本文围绕《劳动合同法》一些重要问题,如《劳动合同法》在劳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及立法宗旨、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法(草案)》的建议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背景: 557243条——这是《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仅用一个月征集到的修改意见条数。这一数字创造了我国法案公开征求意见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以下简称《民法总则(草案)》)延续了我国民事立法的传统,在此基础上吸收了近年来我国民法理论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值得肯定。不过,《民法总则(草案)》也存在若干缺陷,需要予以修改完善。《民法总则(草案)》结构方面的问题有:《民法总则(草案)》第5章与第8章应当合并。《民法总则(草案)》第9章仅规定诉讼时效,未规定取得时效,应予改进。“委托代理”有些规则应当是代理的一般规则,不应限于委托代理。民事法律行为方面在规范设计上应当慎重考量、严谨表述。在代理的规定方面未明确规定恶意代理行为本身是否有效。关于表见代理的规定存在缺陷,建议删除《民法总则(草案)》第152条。  相似文献   

13.
问清泓 《行政与法》2007,(6):99-101
《劳动合同法》(草案)虽然没有直接将农民工纳入范畴,但是农民工是劳动者之一,理应受劳动合同法的调整,农民工是《劳动合同法》的法律主体之一。《草案》第一次将包工头作为用人单位纳入劳动法的范畴,对确定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与包工头的劳动关系意义重大,对农民工向包工头讨要工资提供了法律依据。《草案》已经将事实劳动关系直接纳入了劳动合同法的范畴,这对保护广大农民工的劳动权益意义深远。《草案》对恶意欠薪行为,规定了惩罚赔偿制度,有利于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但惩罚赔偿的力度不大,应当加大倍数。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完善违约金制度的几点思考焦富民我国现行调整、规范违约金问题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以下简称《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以下简称《涉外经济合同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劳动合同立法应正确处理三大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立法正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草案)》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一次,并向社会公布征求全民意见,有望在短期内获得通过。《劳动合同法》是劳动法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相对于劳动基准法和集体合同法,其处于基础或基石立法的地位,它既是资本与劳动力的联姻结合机  相似文献   

16.
以往.我国的《经济合同法》(即时结清的合同除外)、《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上述三部合同法以下简称旧《合同法》)均明确规定合同形式的书面要求。1999年10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新《合同法》)对合同形式的要求作了修改.并与《公约》的规定相趋同。我国是《公约》的成员国,1981年9月30日签署该《公约》时,对合同形式条款作了保留。因此.随着我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对外贸易量的不断增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形式的法律适用问题也越来越凸现出来。为此.本文将对我国国际货物…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合同制度上基本不承认也不可能承认合同自由原则。然而,从承认社会主义经济也为商品经济以来,自强调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在合同法上也就确认了合同自由原则,《民法通则》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应遵循自愿原则,这一自愿原则在合同范围内的体现,就是合同自由原则。在学者们草拟的《合同法(草案)》中明确规定了合同自由原则。《民法通则》第八十五条中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经济合同法》第九条规定:“当事人双方依法就经济合同的主要条款经过协商一致,经济合同就成立。”第六…  相似文献   

18.
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三法鼎立的局面。《合同法》的出台为平等主体之间的横向经济交往提供了基本的、统一的法律依据,有助于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纳入法制的轨道。但《合同法》也并非尽善尽美,如有些规定不够科学合理,有些规定过于简略,缺乏可操作性,从国外引进制度也存在断章取义的现象。因此笔者撰写本文,就(合同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促进我国合同立法的再…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法(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即收到大量反馈。许多农民工结合自己的打工经历,就修改和完善《劳动合同法(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其中最大的希望是《劳动合同法》能够将“同工同酬”等保护性措施写入法律。市场机制转型过程中,城乡二  相似文献   

20.
赵强  张旗 《中国律师》2010,(5):70-72
2007年6月29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以及国务院2008年9月18日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明确地将合伙制律师事务所规定为用人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