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告是“房官”,被告是“交通官”,第三人是“建设官”,三官都有“令牌”,争议时,“令牌”叮当,直至闹上讼台——这确实是起名副其实的官司——官告官。原被告的双方都是行政机关,罕见的官司热闹了:法庭内,唇枪舌战,硝烟弥漫;法庭外,省级报纸撰文助战,  相似文献   

2.
在林林总总的官司中,民敢告官者并不多,而民胜官者屈指可数,民胜官后又被官抓者更是微乎其微。上海商人沈华荣经历了民告官、民胜官、尔后又被官抓的非常体验。2001年7月20日,沈华荣第三次被抓后带着脚镣又一次站在吉林省通化被审判。这是沈华荣与吉林省通化市公安局的第八场官司。沈华荣的辩护律师、上海市律师协会刑事委员会主任翟建对记者第一句话就说,“这是一起冤案,如果沈华荣倾家荡产,我自费也要把官司打到底。”那么,这场连环官司究竟是怎么回事,还得从前因说起。沈华荣第一次被抓1996年5月19日,时任上海华锋钢材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3.
域外     
打了43年的遗产官司据英国《泰晤士报》10月26日报道,英国一场“遗产”官司堪称是世界上最冗长的法庭案件之一了,这场官司从1963年打起,竟然一直打了43年。几名“最初诉讼人”大部分已去世,连初审法官也于不久前离开了人世。这场官司中惟一还活着的“最初诉讼人”当年走进法庭时年仅27年,可如今他已70岁高龄。10月25日,一家英国上诉法庭对此案做出了终审判决,终于使这场延续了43年的官司“尘埃落定”。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尽管这一家族的后代打了43年的遗产官司,可结果却可能一无所获,因为高达48万英镑的“遗产”,可能都要支付多年来积聚…  相似文献   

4.
政法要闻     
《政府法制》2014,(7):30-31
郑州告官不见官最重可免职 民告官案件开庭时往往见不到“官”。近日从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得到证实,如果出现这种现象,依照郑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的推进依法行政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的意见,“官”将被追究行政责任,最重的将被免职。  相似文献   

5.
笔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法制办和高级人民法院获悉,目前宁夏全区正在酝酿一个既能要求行政“一把手”出庭应诉又能对此进行科学考核的刚性规定,从根本上解决“告官不见官”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宁波海王星公司先告奉化城管局,又告规划局。究竟是违法行政还是与民争利?童海啸,海王星公司的法人代表兼总经理,由于一个“大胆举动”,他在浙江奉化的知名度最近被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10月20日,浙江宁波海王星装饰园林广告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王星”)状告浙江省奉化市规划局一案,在奉化市法院开庭。一个多月来,“海王星”先是将奉化市城管局告上法庭,在一审败诉后,依法向宁波市中级法院提起上诉。紧接着,又将奉化市规划局告上了法庭,同时,还在紧锣密鼓地筹划其他几场行政官司。“海王星”这场官司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据了解,广告界…  相似文献   

7.
“在校生”是否可以参加劳动就业?是否有自主选择就业的权利?云南省澜沧县一名在校学生,参加了该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向社会公布的招工考试,并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体检也顺利通过,然而,人事部门以其是“在校生”为由,按照惯例取消了他的录取资格。难道说,在校学生就得禁止就业?而国家的一系列法律、行政法规,都没有作过任何禁止在校生就业的规定。于是,这名学生以侵犯自己劳动就业权利为由,一纸诉状将人事局告上了法庭。2005年1月7日,思茅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由人事部门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打赢了这场全国首例在校生“就业权”官司。  相似文献   

8.
闯祸的耕牛     
驱赶水牛被牛伤,是人惹了牛还是牛惹了人?饲养牲畜伤人,是过错责任还是无过错责任?一起发生在珠江源头曲靖市的“牛顶人”官司,谁来埋单?  相似文献   

9.
买主花巨款买了一处房子,刚刚搬进新居,却不料被卖主的前妻告上了法庭,卖主也临阵倒戈,买主因此缠上了一连串的官司,到手的房子也在手中飞来飞去.那么,房子到底应当归谁呢?  相似文献   

10.
郑良 《政府法制》2009,(4):11-11
2008年以来,福建省泉州市探索行政审判改革,试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建立行政审判与政府法制工作良性互动机制,改变了以前行政诉讼“告官不见官”现象。  相似文献   

11.
能不能用《宪法》打官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连市民杨殿庆给电台“市民心”热线直播节目打电话,说他到一家大酒店吃饭被多收了钱,诉之物价所,物价所决定处罚该酒店5000元,然而一位官员出面干预了,这个处罚决定没有执行。他在电话中提到了那位官员的姓和官职,被后者以侵犯名誉权告上法庭,法院判赔6000元精神损失。 现在,杨殿庆的官司二审也输了。 这个“给电台打电话的官司”,使我想起前英国上诉法院院长丹宁勋爵在《法律的未来》一书介绍的一个“给报纸写信的官司”——《斯利姆诉每日电讯报案》。 “这个案子是关于在泰晤士河边的哈默史密斯修一条道路的争论问题。公民有走路的权利。地方议会贴出一张‘禁止通行’的通告。该通告是市政官斯利姆先生签署的。以后斯利姆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半年前,我们在“律师沙龙”栏。展开?“2元钱官。”的大讨论,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参与和关注,收到良好效果。近日,被称为“挑战者1号”——“2元钱官司”的当事人孙祺然致信司法部肖扬部长,表达自己作为普通公民热切关注国家法制建设的心愿。肖部长欣喜地表示:孙祺然同志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唤醒人们的法律意识,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主观愿望良好,值得称赞。肖部长还指出:在法制社会,人们行为的冲突付诸法庭解决将会越来越多,这是可喜的现象,也是普法唤起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自觉学法、用法和守法的…  相似文献   

13.
江中帆 《法庭内外》2007,(10):44-45
消费者协会将该协会为消费者成功维权的一则案例列为“全市十大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在媒体上予以公示,却被商家告上了法庭。消费者协会怎么也不能接受的是本以为胜券在握的官司,经过4年的艰难诉讼后,却输了官司。那么,消费者协会的维权行动,咋就侵权了呢?  相似文献   

14.
颖子 《公民与法治》2013,(11):14-17
李素梅是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的普通员工,因为在病假期间外出参加“劳工维权”培训,被超市以违反减信原则辞退。李素梅一纸诉状将超市告上法庭,这场“病假期间能否外出”官司一直打到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2月25日上午,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被告人陈秀平双手被铐,面色苍白,由法警带至法庭。审判长在认定被告人的“犯罪事实”之后,高声宣告:“被告人陈秀平犯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相似文献   

16.
李红艳  智慧 《检察风云》2003,(17):28-29
面对零落到只剩几人的工厂,罗碧玉哭诉道:“我们招谁惹谁了,平白无故遭此冤屈!伪造证据的人仍逍遥法外,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谁来承担责任?”提起丈夫那一波三折的130多万元担保官司,她气愤道:“法官的权力好大啊,一纸判决可以让你家破人亡,也可以让你绝处逢生!”  相似文献   

17.
1993年7月20日晨8时许,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东中法庭内外,呈现出一片忙碌景象。公务人员忙着整理庭内的陈设,审判人员认真地做着庭审之前的最后准备。今天的官司不同寻常,不仅仅因为被告是堂堂的中央行政管理机关——国家商标局,也不仅仅因为该案争议的起因只是简单的一把“陈年老锁”,更为重要的,乃是被告对法院受理此案的态度,被告曾三番五次“严正声明”:此案你们无权受理!而法院却偏偏受理了。那么今日的开庭,被告会来吗?如果不来,法庭又如之奈何?!  相似文献   

18.
樵夫  鹿鸣 《当代审判》2003,(2):42-43
子女离婚后,隔代亲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否可以探视随父或随母生活的孙子女或外孙子女?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然而,江西省南丰县某电信部门的退休职工艾春文却因探望孙子而惹上了官司。他被前儿媳彭华珍以“侵犯监护权”为由告上了法庭。日前,法院审理后作出了“未经许可艾春文不得擅自探视孙子”的判决。  相似文献   

19.
代理电信官司引发湖南省首例私拆信件案,律师将自家律师事务所告上法庭.仅索赔1元打假名人代理“一元钱官司”.上法庭替律师索讨通信自由和秘密权……电视报道惹祸.引发全国首例律师状告律师协会会长案.双方激烈交锋……专家学者关注本案:切不可让律师的违规、违法行为伤害法律本身……  相似文献   

20.
鲁宗  浩淼 《当代审判》2003,(1):15-17
一个公安民警伙同派出所聘用的司机,将一名年仅19岁的少女带到派出所轮流单独讯问一整夜后,竟然认定该少女“嫖娼”并作出对该女行政拘留15天的处罚裁定,炮制出了荒唐惊人的“处女嫖娼案”。此后,受害女一纸诉状将市、县两级公安局告上法庭。经过法院依法进行一审、二审,受害女打赢了官司,告倒了公安局。该案审理过程中和结案后,在社会上,在法院系统,在法学理论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使我国现行相关法律特别是《国家赔偿法》显得非常尴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