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好 《学理论》2013,(11):29-30,44
自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中美关系在起伏动荡中不断向前发展,两国关系的内涵也随之不断得到拓展和深化。经过后冷战时期的大起大落,进入21世纪以来,中美关系逐渐趋于稳定。然而,中美关系基本稳定的背后依然有很多无法回避的问题和矛盾。追根溯源,中美之间主要问题和矛盾产生的症结在于两国之间的不信任。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如下:加强对话,减少误判;加强制度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庆幸 《求知》2010,(12):41-42
一中美战略互信问题的缘起 有专家指出,自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中美关系在起伏动荡中不断向前发展,两国关系的内涵也随之不断得到拓展和深化。经过后冷战时期的大起大落,进入21世纪以来,中美关系逐渐趋于稳定。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中美两国利益交汇的领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6)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对维护和促进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和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自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各个方面的合作也日渐加深。但看中美关系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除突发大事件外,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呈现有规律的周期性波动,这种周期波动与美国总统选举的周期吻合一致,事实表明,中美关系的发展与美国总统选举有相当紧密的关系。每当临近大选或者大选当年,美国对华政策都会成为美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其后果往往是引起中美关系的波动,甚至使中美关系成为竞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4.
中美关系是当今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不仅对各自的繁荣和稳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整个亚太地区乃至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当下,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完成权力交接,中美关系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明确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新"的内涵,权衡两国关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怎样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成为了中美两国共同面对的课题。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精神为中美关系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瞭望》2010,(36)
<正> 中美两国关系最近出现了一些矛盾和波折,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界的广泛关注。在当今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背景下,中美两国——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发达国家,对彼此关系如何定位意义重大,因为中美关系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出双边范畴,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和美国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中美经济从"良性互补"发展到"恶性互补",中美之间形成了互相紧密依赖,又互相恶意制约的关联关系。中美之间形成这种关系是两种经济模式演进过程中"互相支援"的结果。从本质上看,美国问题是中国问题的一部分,而中国问题也是美国问题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中美关系是大国模型,两国关系调整的"外部性"风险和效应巨大。基于此,奥巴马不论是从选举,还是从解决中美关系深层矛盾的角度出发,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均是短视思维,均无助于长久地解决问题。中美两国应该建立互信关系,政策上"互相支援",从内部结构调整出发,通过长远之策解决中美关系的根本问题,使中美经济关系重新回到"良性互补"。  相似文献   

7.
11月19日,江泽民主席同克林顿总统在美国西北部港口城市西雅图举行了90分钟的正式会晤。这是自1989年2月以来,中美两国领导人的首次会晤。中美关系史上的这件大事标志着中美关系有了一个新的良好的开端。近几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障碍,尤其是今年以来,两国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摩擦逐步增多。这使两国关系处在关键时刻,面临新的考  相似文献   

8.
刘泽凡 《党政论坛》2011,(16):24-24
随着中国崛起,中美两国问的共同利益和分歧也在同时增长。中国处理两国关系的思路也出现转变的信号:管控分歧。中美应妥善处理分歧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7日在会见来华出席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时表示,中美应着眼双方共同利益,规划好中美关系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天朝上国的美梦已然破碎,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中国被迫与世界的其他国家接触,同时也开始了近代意义上的外交接触,而中美关系在近代外交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1868年是早期中美关系史上极富重要意义的一年,《蒲安臣条约》的签订对中美两国关系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中美顺应两国关系整体走向和时代形势发展的需要,整合中美战略对话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双轨机制并提升对话层级,推动两国沟通协调在力度、广度和深度上持续发展所取得的宝贵成果。对话在机制构建上具有定位全局、立足长远,务实渐进、良性互动以及议题广泛、统筹兼顾的特征。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举行,标志着中美关系在新时期被赋予的新内涵,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制度平台"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余永胜 《党政论坛》2010,(22):44-44
近来中美与中日关系的不同走势,引起了人们的关汴。就中美关系而言,随着白宫围家经济委员会主仟萨默斯和总统因家安伞事务副助理多尼隆的网满访华,两国关系呈现明显的峰问路转态势。  相似文献   

12.
刘江 《瞭望》2001,(30)
布什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对  华政策进行了一系列大幅  度调整,使得中美关系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波动,尤其是4月初发生的中美撞机事件给两国关系一度造成较大的困难。最近,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表示,美中两国前一段的“不愉快”已成为过去。7月5日,江泽民主席应约与布什总统通了电话,双方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当前布什政府仍在继续调整对华政策,这是冷战结束后  相似文献   

13.
中美关系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最大的发达国家的关系,是最具代表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中美两国关系具有重要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可塑性,从重要性来看,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在复杂性方面,是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相互影响、竞争、合作、依存的关系;在不确定性方面,存在战略误判、全面对抗和迎面冲撞的风险;从可塑性来看,不同的塑造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台湾问题是中美两国关系中最现实、敏感程度最高的问题。在现时台湾社会错综复杂的政治生态之下,内源性因素已渐成推高台海政治风险的主要诱因之一。但可以肯定的是,岛内形势的任何变化并不足以主宰中美关系的根本走向,反而始终受到中美关系整体环境的支配和制约,因此台湾问题最终也要放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中去考量。台湾因素在中美双方各自利益认知中的比重有明显区别。尽管美国现行的台海政策从总体上看仍显得较为游刃有余,但也有其必然面临的战略困境。台湾问题的真正解决,既须化解来自美国的外部掣肘,更需考量海峡两岸和衷共济的民族智慧。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92,(24)
中国 中国赞赏布什延长对华最惠国待遇 外交部发言人6月3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对美国总统布什6月2日向国会建议无条件延长对华最惠国待遇表示赞赏。发言人重申,中国政府一贯重视中美关系,希望双方共同努力,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的基础上,使两国关系继续得到改善,这是双方的共同利益所在。  相似文献   

16.
自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中美在政治、安全、经贸、科技等多领域展开了程度不同的博弈,两国关系的敏感性、复杂性进一步提升。从实力对比、心理状态以及外交战略重心等方面来观察,中美关系出现了新变化,并带来新的挑战。这种挑战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特点。然而,对于两国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双方应该从历史的、辩证的、战略的、全球的视角来认知与评估。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中美关系跌宕起伏,令人迷惑。其发展前景如何?这个问题不仅牵动地区,而且牵动全球。中美关系发展欠稳定,原因是美国政府没有拿定主意,左右摇摆。一方面,美国政府看到了中国的重要性,看到了美国的利益。另一方面它又企图借苏联东欧剧变之势,把美国的价值观强加给中国。自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和签署中美《上海公报》21年来,两国关系不断发展,经贸往来日益增加。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改革深入,对外开放扩大,经济持续  相似文献   

18.
善待分歧共创未来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研究员萨本望中美两国元首国事访问的恢复,是两国关系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主要标志。值此世纪之交的历史关头,两国元首聚在一起,共商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大计,不仅对两国而且对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毫无疑...  相似文献   

19.
应克林顿总统的邀请,中国总理朱基4月6日起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最近15年来中国总理对美国的首次正式访问,也是中美两国元首成功互访之后两国关系中的又一重大事件,对争取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扩大两国在多个领域,特别是经贸领域的互利合作,具有十分...  相似文献   

20.
未羊 《瞭望》1997,(42)
时代呼唤稳定和建设性的中美关系●未羊去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美两国关系曾一度紧张,但形势变化很快,到下半年就开始缓和。如今,江泽民主席又将赴美进行国事访问,给人以柳暗花明之感。进入90年代以来,在台湾问题上,在人权问题上,在军控问题上,以及其他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