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对侵华日军实行不抵抗政策,结果导致了国土沦丧,人民被蹂躏。华北事变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步步深入,国民党政府对日政策逐渐发生着变化,即逐步实现了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这一转变开始于1935年11月的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于1937年2月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国共两党先后在西安、杭州、南京、庐山等地进行了多次谈判。在谈判中,两党都作了让步,共产党抛弃了两个政权敌对的政策,国民党抛弃了内战和对外不抵抗政策。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于7月15日提交的《中国共产党为公…  相似文献   

2.
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六法全书作为中国法制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制度形态成果,其所展现的近代先进性应得到肯定.六法全书的制定、修改、完善较以前所修之律有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大的进步;虽然终究没能摆脱与社会相背离的命运,可是,它所显现的先进性作为中华法律文化的一块瑰宝,仍然值得我们借鉴.本文力求以价值无涉的观点对六法以描述剖析,使之本身特性较全面得到展现,以便于进一步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废除“六法全书”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法全书”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三个时期 :晚清修律时期、国民政府成立时期、国民政府时期 ,日臻成熟。新中国成立前夕 ,我国废除“六法全书”,之后又对“六法全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引进苏联法律。对这一历史事件我们可以做一个“一分为三”的评价。“六法全书”是一个标尺 ,从我们对“六法全书”的态度中 ,可以反映我们宪政和法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 ,我国的法制建设经历了一段非常曲折的过程 ,我们党对法律作用的认识也经历了从法律工具主义、法律虚无主义以至法律至上观念的转变 ,认真反思这一过程 ,对于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三十年期间 ,我党对法律作用的认识占主导地位的是法律工具主义和法律虚无主义。新中国的法制创建是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开始的 ,这一作法既为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开辟了道路 ,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一 )在废除旧法制的同时 ,埋下了法律虚无主义的祸根 ,助长了人们蔑视…  相似文献   

5.
抗战结束后 ,拥有巨大政治、经济、军事资本的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 ,在较短的时间内 ,其在大陆的统治迅速走向崩溃 ,主要在于实行一党专制 ,反民主、搞独裁 ,剥夺人民的民主权利 ,镇压爱国民主运动 ,贪污腐化 ,人心丧尽。“得人心者得天下 ,失人心者失下天下” ,国民党失去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必然导致失败。  相似文献   

6.
陈嘉庚是南洋著名的华侨领袖,他在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回国前,一直视国民党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但在抵达重庆后,他所看到的国民党的贪污腐化、消极抗日和专制统治引起了他对抗战前景和未来中国发展前途的极大忧虑。经过延安之行,陈嘉庚看到了中共领导人的生活简朴、平易近人以及延安所建立的廉洁政治,他对于中共的认识从国民党的种种歪曲污蔑中摆脱出来,思想发生重大的变化。在对国共两党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陈嘉庚得出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论断。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大变化的世纪,是中国人民运用统一战线法宝,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从艰难走向胜利的世纪.二十世纪中国人民的每一个胜利无不和统一战线联系在一起.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的联合阵线,取得了北伐战争的伟大胜利;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  相似文献   

8.
我今年已是97岁高龄的老人,对中国共产党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从1926年起,我就和共产党有了密切的关系,直至今日,我仍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把中国人民引向康庄大道。 一、年少眼明辨邪正,毅然投身大革命 1925年,我22岁,正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国民党。1926年3月16日,日本帝国主义纠合英美法意等八国公使,以维护辛丑条约为由,向段祺瑞政府发出  相似文献   

9.
一、法制建设三十年基本估计——处于初级阶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具备了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先决条件。中共中央及时颁布了《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立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根据《共同纲领》建立了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人民政府,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法制建设,制定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婚姻法》、《工会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惩治贪污条例》,以及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伟大的解放战争在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三年半后即取得完全胜利,这是超出当时几乎所有政治家预料的。 国民党在大陆的溃败最早开始于东北战场。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国民党军队被全部歼灭,东北先于全国其他地区获得全境解放。随后,东北野战军提前入关,与华北野战军共同进行了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实际上已决定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相似文献   

11.
“五一口号”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协商建立新中国,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独裁统治的政治宣言,真正体现革命依靠人民、为了人民、胜利属于人民的政治意愿,蕴含着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任务,承载着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美好远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应深刻领悟“五一口号”蕴含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结合新时代发展需要深刻把握人民至上理念的整体意蕴,从坚持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及加强政党团结等方面探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重重困难面前,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党中央在此时制定这一方针,原因是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从国际形势的发展看,考虑到美国政府不会干涉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正义行动;从国共内战的形势看,为了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从美台关系的变化看,为了挫败美国政府分离台湾的阴谋;从国民党的前途看,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梦想把台湾作为最后挣扎的根据地的企图。  相似文献   

13.
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进行的一场人民战争。中国民主建国会在这一斗争中与中共团结合作,积极促使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反对国民党内战政策,为和平民主而斗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多次与祖国大陆分离 ,但都被收复。1 94 9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统治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战败的国民党剩余力量退踞台湾 ,形成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对峙状态。从而把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摆在了中国共产党面前。一、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对台方针上的探索1、国共两党长期的敌对状态和美国的武装干涉使得中共在早期只能采取“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新中国成立后 ,中共提出 :决不允许国民党把台湾变成最后挣扎的根据地 ,随即准备武力解放台湾。然而 ,美国发动朝鲜战争 …  相似文献   

15.
一、人民政治协与人民民主相生相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的伟大斗争中,在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建立新中国的斗争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巡洋舰上,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日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分别代表日本天皇、日本政府和日本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国人民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抗日战争开始时,中国国民党掌握着全国政权,拥有庞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全面抗战开始后,国民党政府实行了一些有利抗战的政策,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初期表现比较积极。但是仅靠这一点,中国人民不可能取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胜利。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民族解放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一个特殊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合作新的历史条件之下,正确认识抗战与中国革命关系,提出了抗战胜利后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主张,并率先在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建设和其他建设。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抗日根据地生机勃勃的情况,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国际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将新民主主义社会变为活生生的现实,赢得了抗日根据地及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拥护,从而为抗战成为人民的胜利、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胜利后,社会上就抗战胜利的原因曾出现过不少奇谈怪论,如苏联出兵论、美国原子弹论、国民党抗战主力论等。而历史却证明,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的结果,是全中国人民力量的团结和凝聚的结果,是全中国人民的胜利。在这场伟大的抗战中,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全中国人民是抗战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不计前嫌,不计得失,从反蒋、逼蒋到联蒋,与国民党及一切爱国志士、全国军民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成功经验值得永远纪念和弘扬。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 ,山东回族人民继承了先辈们的革命斗争传统 ,在党的领导下 ,和汉族人民一道 ,积极投入了反对北洋军阀、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为挽救民族危亡、埋葬蒋家王朝和新中国的建立 ,谱写了爱国主义的颂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