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2015,(2):29
<正>突破一: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健全透明预算制度。新《预算法》明确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突破二:改进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新《预算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就是说,一个预算年度内财政收入短收了,  相似文献   

2.
人大预算监督:亟须加快从形式向实质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陆 《探索》2011,(3):63-68
在总结美、英等国家立法部门预算监督实践的基础上,可以提出一套衡量立法部门预算监督效力的评判标准,共包含权力保障、能力保障以及制度保障三大类十个指标。利用这一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调查法对我国人大预算监督效力进行量化分析,其结果表明人大预算监督与实质性的预算监督仍有较大的差距。加快实现我国人大预算监督从形式向实质转变,其着重点在于:一是加快完成《预算法》的修订;二是将全部政府收支都纳入人大的预算监督范围,提高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三是增强人大对预算的审查力量;四是逐步使预算报告成为每年人代会审议的重点;五是尽快提高政府预算的透明度;六是严格限制预算调整,强化预算责任追究机制;七是更好地发挥审计和社会公众对预算执行的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3.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强和完善预算管理,使财政收入规范有据、支出公开透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社会公平。一是强化预算约束。政府收支必须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不能搞"账外账"。二是强化预算公开。除涉密信息外,中央和地方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均应公开本部门预决算。所有财政资金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三是强化国库资金管理。唤醒趴在账上"打呼噜"的沉睡资金,  相似文献   

4.
新预算法实施开启财税改革大幕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这是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20年来的首次大修。修改后的预算法规范了地方政府收支行为,对地方政府举借债务规模、偿还、资金使用等进行明确规定,有助于倒逼政府行为的规范化,杜绝"拍脑袋"决策,也将引领新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四本预算。新预算法增加了允许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规定,同时从五个方面作出限制性规定。健全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这不仅是建设阳光政府、责任政府的需要,也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所必需的。预算是法律性的文件,具有最硬性的约束力。预算的审核、批准,是国是,即国家大事。中国正在致力于建设法治国家,而法治发展的历史表明,引导公众,从关心预算入手,尝试推进法治进程,是有效而稳妥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正>"管好资金首先要抓住预算这个‘龙头’。"3月21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上说,要将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做到预算一个"盘子"、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杜绝"小金库"。各地必须深化财政预算体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加强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收益和处置等非税收入的预算收入  相似文献   

7.
抽象行政行为是与具体行政行为相对应的学术概念,是政府重要的行为表现形式之一,在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都将其明确排除在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之外.虽然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可以对规范性文件进行附带审查,但是这样的规定依然改变不了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不足和对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监督不力的状况.将所有的抽象行政行为全部纳入到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8.
为完整、准确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利于预算的公正、公开、细化、透明,2006年财政部制定了《2007年政府收支改革分类改革方案》并据此制定了《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虽然部门预算实施以来,取得了相应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改革经验,但由于部门编制预算的时间偏短,预算编制与实际执行有一定的差距,根据近年审计部门对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审计结果看,预算外资金的存在、专项资金缺乏考核以及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力度不足等影响了部门预算总量控制目标,从而造成了预算追加较多,削弱了财政预算的刚性约束力。追加预算的频繁性和无规律性对年初部门预算的编制造成了强烈的冲击,限制了部门预算的优势,降低了预算质量,也为以后实行绩效预算改革增加了困难。因此加强部门预算目标的分析、研究和控制,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正>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日前完成实施20年来的首次大修,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结合条文点出了新《预算法》的六大亮点。亮点一:接受人民监督新《预算法》一大亮点是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前提。收入是全口径的,不仅包括税收和收费,还包括国有资本经营收  相似文献   

10.
图说天下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开幕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开幕会有四项议程: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审查预算报告、听取关于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近3000名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盛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1.
刘建平  李哲 《求实》2003,(Z1):174-175
为了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国家制定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按照预算执行。”“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应当按照预算科目执行。不同预算科目间的预算资金需要调剂使用的,必须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报经批准。”如何贯彻执行《预算法》,按照《预算法》的要求完善会计手段,及时记录和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和监督,是预算单位会计人员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对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完善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集中解决国有企业发展中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张德江俞正声张高丽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等在主席台就座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栗战书主持大会听取关于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开幕会有四项议程: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审查预算报告、听取关于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初春的北京,暖意融融、生机盎然。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气氛庄重热烈,主席台帷幕正中  相似文献   

14.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 目前。预算法的修订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专家认为,预算法修订的关键就是要看公民以及各级人大在预算过程中的权力和能力能否得到应有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5.
"权易滥用、滥则腐败"的道理已经为人们所熟知,从政府权力受约束和监督的历史和现实看,预算法治由于其为政府权力规范运行的基础和支撑,因而使得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有了有效途径。我国预算法规定,预算管理权在人大和政府之间依照法定流程和环节进行配置,实际上就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关系。宪法、监督法和预算法明确规定,预算的编制过程、执行过程由人大监督,从而确立了人大对于政府预算的监督地位。现代预算制度的应有之义和基本要求就是预算法定,预算法定在我国就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完善预算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政府预算进行依法审查和监督。  相似文献   

16.
始于1999年的由中央政府推动、地方政府积极响应的公共预算改革实践探反映了当前公共财政建设的方向,并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政府公共支出管理活动。进一步深化地方政府预算制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进行:财政部门急需加强其预算能力建设;在预算过程中将零基预算和新绩效预算理念贯彻始终;不断扩充和完善国库统一账户体系,最终实现财政统一;突出强调预算的绩效评价功能,逐渐使绩效评价成为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7.
潘刚 《当代贵州》2014,(27):37-37
正阳光财政下,如不加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清渠通淤",其势必成为汹涌暗流,一旦溃堤,将影响政府财政风险。地方政府性债务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趋势都表明非常有必要将其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使之成为全口径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社会关注程度、省委省政府重视程度及有关部门采取措施等多方面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将处于边化解、边增长、再化解的一个长期过程,发展的需要与风险并存,监督管理措施得当,才能防范风险,促进加快发展。彰显人大的监督力量,地方人大监督地方政府性债务理应挺直腰杆:一是应当积极主动推进将全部债务纳入全口  相似文献   

18.
《廉政瞭望》2011,(6):18-19
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高强表示:全国人大今年将强力推进预算公开,耍求经过人大批准的政府预算全部公开,其中包括国务院各部门预算。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了目前中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些问题和设想.第一部分讨论政府预算管理制度如何体现现代民主政治的实质与理念,首先论述了中国当前财税体制和预算管理体制的问题和需要改革的必要性,接着论述现代预算管理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讨论我国预算法修改的进程和进步意义;第三部分讨论对未来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愿景,即实现从“税收法定”走向“预算法定”,并提出了几点具体的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20.
正答:《决定》提出,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并把它放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首要位置,提出了明确要求。预算管理制度,是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的有关预算收支管理方面的准则和规范,是保证国家预算正确编制和顺利执行以及监督检查预算执行情况的法律依据。预算制度是现代国家财政管理制度的核心。编制和执行预算的过程,实质上是体现、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