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行政处罚法》为标准,地方规章设定除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以外的行政处罚,即为越权设定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法》的这一规定,是治理乱处罚的重大举措。但这一规定,并没有触及地方规章越权设定行政处罚的问题。地方规章越权设定行政处罚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一些...  相似文献   

2.
行政处罚是指特定的国家行政执法机关,对违反国家行政管理法规的当事人,所采取的一种强制性的法律制裁。当前行政执法机关所采用的行政处罚措施,在国家的行政管理事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行政立法工作起步较晚,行政法规尚欠统一与完善,许多具体的行政处罚适用的条款都分散在各个单项法规之中,这样就难免产生交叉重叠、矛盾冲突。实践中,执法部门又按各自的法规和理解去执法,常常发生重复处罚、越权处罚等等违法现象,这将给行政诉讼法的顺利实施带来阻碍。如何完善行政执法,正确地行使行政处罚权,是当前各行政执法机关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就行政处罚运用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是一个对违法行为予以认定、评价和适用法律的复杂过程,既涉及到行为人的主客观因素和从重、从轻处罚事由,更涉到违法行为本身的复杂与多变,涉及到实施处罚的机关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比如,一行为违反了两个以上法律规范,依法应当由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或者组织处罚的怎么办?连续几个违法行为又应如何处罚?等等。我们把解决这些由于受处罚行为和行政处罚本身的一些特性引起的问题而形成的一套规则称之为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则,简称行政处罚规则。其中包括:行政处罚竞合规则,连续几个违法行为处罚规则,以及共同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则等。  相似文献   

4.
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也就是谁有权给以行政处罚,是行政处罚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谈谈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中所涉及的一些理论问题。一、处罚主体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资格(以下简称处罚主体),是指享有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行为人实施行政处罚的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处罚决定,并承担实施行政处罚法律后果的能力。它具有三层含义:第一、必须享有行政处罚权力。是否享有行政处罚权力是成为处罚主体的重要条件之一。因  相似文献   

5.
按日连续处罚是《环境保护法》(2014修订)创立的一项特色制度,有助于迅速阻断持续性环境违法行为。运用法教义学方法,以行政处罚规范体系化思维考察按日连续处罚的制度初衷、义务基础、实施程序与立法技术等,将按日连续处罚定位为行政处罚更为妥当。依循行政处罚“过罚相当”原则和“一事不再罚款”适用规则,澄清按日连续处罚制度存在的一些理论争点。在制度功能和实践实效层面,按日连续处罚制度功能逐步从惩罚转向惩罚与威慑并重,实践应用中存在式微趋势。基于行政处罚规范一体化要求,有必要依据行政处罚原理优化按日连续处罚制度,完善其适用的裁量基准,解决好与其他行政处罚措施之间的衔接,以回应按日连续处罚制度的功能变迁,提升其实施效能。  相似文献   

6.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除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外,还有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下称受权组织)和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下称受托组织)两类非行政机关,从处罚权力来源角度观之,受权组织实施行政处罚,可谓之为受权处罚;受托组织实施行政处罚。可谓之为受托处罚。本文对受权处罚和受托处罚的立法缺陷及其改进发表一已之见,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7.
论点辑要     
《中国审判》2009,(7):53-55
加处罚款是敦促行政相对人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一种惩罚性的行政措施,其成立应当具备相应条件,原行政处罚决定书所列的逾期加处条文只能视为行政告知行为,行政机关依据《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非诉行政处罚执行案件时,把加处罚款同原行政处罚罚款一并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对加处罚款部分裁定不予执行,同时告知另行作出加处罚款的行政决定,并在生效后申请执行。这样既可以维护行政机关的权威,也可以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我们在审判实践中遇到如何认定行政处罚时效的问题。原告曹某1993年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私自盖了一间平房。被告某市建设委员会当时发现了,但未予处罚。1999年,被告经调查核实,对原告的建房行为作出处罚决定。对该案处罚时效如何认定的问题,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被告所作的处罚不符合法定时效。理由是,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被告在发现后两年内作出处罚才符合处罚时效,因此被告不能对原告1993年的行为予以处罚。另一种意见认为,被告在1993年已经发现原…  相似文献   

9.
以罚代刑即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制裁,是行政执法过程中的一种越权处理行政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和刑罚同属于法律责任制度范畴,在行政管理领域,两者的区别除了法律依据不同和执法主体不同外,主要在于以下两点:第一,两者所针对的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不同。行政处罚适...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公安行政处罚中的角色分析,揭示了我国公安行政处罚中的角色失衡等问题,并就角色平衡对修改现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要求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行政处罚现状与立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通过对目前我国行政处罚存在的“软”和“乱”两方面问题的分析,提出制定一部行政处罚法的设想。该法主要应解决处罚的设定及适用问题。区分管理权与处罚权关系,改革处罚机构,解决罚款流向及一事不再罚原则的适用问题,限制处罚机构的委托权,明确处罚程序、规定处罚时效、溯及力和证据规则,完善处罚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12.
行政处罚中的分别处罚方法张泽想分别处罚,是相对于合并处罚而言。它是指行政机关对共同违法行为人或一个违法者实施了数种违法行为,依法分别确定与其违法行为相应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运用分别处罚方法,应区分各种不同情形而具体、灵活地运用。一、对实施共同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3.
<正> 目前,行政立法研究组正在研究行政处罚的立法问题。为此,有关专家、学者在卫生部、北京市政府等行政机关进行了立法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目前我国行政机关适用处罚的基本情况,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行政机关的处罚权限、程序以及处罚的执行状况。参加调查会的行政执法人员详细介绍了行政处罚现存的问题,特别对行政处罚的证据标准、现场即时处罚取证难、实体法权限交叉重叠带来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法治角度为卫生健康行政处罚提供指导。方法:结合卫生健康行政处罚实践,梳理、解读、分析修订后的《行政处罚法》。结果:以行政处罚种类、立案程序、处罚程序、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处罚决定执行等为重点进行探讨,提出意见和建议。结论:卫生健康行政处罚作为国家行政处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修订后的《行政处罚法》,并进行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论保障受行政处罚人基本权利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保障受行政处罚人基本权利原则●柳砚涛受行政处罚人(以下称受处罚人)是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依法应接受行政机关处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受处罚人既是违法行为人,同时也是对处罚者权力进行制约的权利人。我国《行政处罚法》把保障受处罚人基本权利作为一项基...  相似文献   

16.
税务行政处罚是税务机关对税收管理相对人尚未构成犯罪的税收违法行为,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规定而给予的行政性的制裁。税收行政处罚的决定一经作出就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强制性,非经依法变更和撤销,其法律效力就应不折不扣地付诸实现。作出税务行政处罚的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将处罚决定实施完毕,被处罚的税收管理相对人必须依法按处罚决定的事项和期限自觉地履行。  相似文献   

17.
祁正元 《法制与社会》2011,(34):290-291
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是《行政处罚法》、《出境入境边防检查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确立的选择和实施行政处罚的重要行为准则。科学贯彻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是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根本所在。要在边防行政处罚的实践过程中真正实现教育与处罚的结合,就必须在理论上要有确定的见解,在当前理论研究的分歧面前,有必要对其含义进行甄辩。  相似文献   

18.
行政处罚是对违反行政法规的当事人所作的一种制裁。它的范围有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也有违反工商行政管理的处罚等等。行政处罚既不同于违反刑法的刑罚,又不同于违反纪律的行政处分,它具有自身的特点。为了正确地执行行政处罚,研究行政处罚的概念、特点、种类诸问题,对明确行政法律关系、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一、何谓行政处罚  相似文献   

19.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但对于行政处罚过轻而显失公正的案件,能否加重对原告的处罚,存在不同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讨论二稿)》对此也准备了两种方案,一种方案为可以减轻或加重行政处罚,另一种方案为不得加重对原告的处罚。笔者同意第二种方案。确立不加重原告处罚的原则,是保障受行政处罚人行使行政起诉权的需要。受行政处罚人对行政处罚不服提起诉讼,是为了通过司法审判程序撤销  相似文献   

20.
《行政处罚法》对行政处罚的设立和实施进行了规范,如何将《行政处罚法》中的行政处罚原则正确应用于卫生行政处罚中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卫生行政处罚中的证据、合并处罚和自由载量权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