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闭雄壮 《传承》2011,(12):74-75
民国时期,虽然晏阳初、陶行知等教育家走上平民教育事业的道路不一样,但他们的平民教育实践和精神的根本之处是相同的,即把教育作为人生价值的诉求方式,采取科学务实的教育实践态度,充分利用农村环境作为教育资源,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为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2.
2007年3月14日,温总理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说:“我特别想强调一下平民教育问题。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的整体素质。”“我们之所以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放在重要位鼹,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飓的教育,从而使人人都能得到教育。”  相似文献   

3.
他是最早"下乡"的留洋博士。他常说,"三C"影响了我一生,孔子(Confucius)、基督(Christ)和苦力(Coolies)。他与爱因斯坦等一起被评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世界伟人"。他是中国平民教育运动发起人之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先驱,但这位"国际平民教育之父",曾被中国遗忘了近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4.
2007年3月14日,温总理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说:"我特别想强调一下平民教育问题。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的整体素质。""我们之所以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都能得到教育。"早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中国就掀起一场乡村教育和乡村建设。而当时持续时间最长和影响最大的是陶行知、晏阳初等人在1923年成立了全国性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卢作孚的社会教育思想就是希望让更多的民众享受教育,从而掌握自己的命运。平民教育日的在于批判传统的"贵族主义"的小众教育,打破千百年来封建统治者独占教育的局面,使广大的普通平民百姓享有教育权利,获得文化知识,改变生存状况。平民教育在新时代被重提,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农民,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还不高,生活还不宽裕。精英教育固然重要,但它不能从根本上保证综合国力。一个国家,只有将更多的关注投向平民教育,才能成为真正充满希望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在上个世纪上半叶由知识分子发起的中国乡村建设运动中,晏阳初和梁漱溟是两面大旗,同享大名。二人所代表的虽为乡村建设运动的不同派别,但究其实,都是致力于从解决农村、农民问题入手,以实现“本固邦宁”的目标。当年晏梁并称,后半生二人遭际却殊堪玩味:1949年后,梁氏在一场举世皆知的风波之后,再也没有机会走出书斋,离乡村越来越远,最后以新儒学的一代重镇终老;晏氏则矢志不移,将自己开创的平民教育事业移居海外,在世界范围内大获成功。  相似文献   

6.
心雨集     
正黑暗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莎士比亚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居里夫人每一点滴的进展都是缓慢而艰巨的,一个人一次只能着手解决一项有限的目标。——贝弗里奇生活,不是等暴风雨过去,而是学会在风雨中起舞。—一宫崎骏  相似文献   

7.
晏阳初创造的“平民教育——乡村科学化”模式、梁漱溟创造的“文化复兴——乡村学校化”模式和卢作孚创造的“实业民生——乡村现代化”模式,为民国时期的三大乡村建设模式。三位先生的生平及文化思想背景不同,其有关乡村建设的使命、步骤、内容及动力的基本理论和主张也各具特色。但他们的乡村建设思想都为解决当代中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温家宝总理在3月14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谈到教育问题时说“:我们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我们之所以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能得到教育”。此言切中教育方面的要害。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使人人得到教育,这是符合今天中国基本国情的最佳选择。因为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教育是这个社会中最广泛意义上的一个事业。教育的广泛性使得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无论男女老幼,都既是投入者,又是惠及者。因此在考虑教育发展的时候,首先必须考虑今天中国社会的组成结构。我国目前…  相似文献   

9.
<正>民主需求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提高而出现的必然现象,是人类文明演化到市民文化的必然结果。在古代,教育由贵族垄断,平民难得受教育,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越来越多人需要被教育,于是教育进入平民阶级。面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其决策过程需要体现民主。目前我们国家的教育问题面广、量大,其根本在于没有有效的教育民主体制,以至于教育部门不愿或不能及时采纳受教育者、施教者、社会需求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教育部门做出的政策偏离民主需求,只能收获全社会的不满。  相似文献   

10.
“16,000名职工是海港的主人,我们做工作,办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这一点。”——青岛港的这一港策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30年代晏阳初在国内推行的平民教育运动和乡村建设改造实验,既保留中国的传统优势,又融合了西方的科学理念,对当时的中国农村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前我国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实则是对我国近代乡村建设的延伸和续接,笔者以晏阳初教育思想为考察中心,通过挖掘晏阳初关于农民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反思晏氏从外铄到内生、再到聚力共生的思想变迁,从而为当今新型农民的培育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章琰 《中国减灾》2011,(2):16-17
墙厚不容易王石: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对话是关于绿色建筑,你说"节能建筑不就是墙厚一点嘛",讲得非常好。易中天:我发现做星级酒店基本上可以不用空调和暖气,一看,就是墙厚。把墙盖厚一点,客人越不用空调,越省电费,酒店是算好这个账了。我们的业主就不这么算账:他满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戴君惕一点也不象个“当官”的:衣着太朴素,说话太和善,没一点“当官”的架子。戴君惕淡然一笑,说自己本来就不是“官”,摆什么官架子呢。没有官架子,却一点也不妨碍戴君惕时时处处替民着想、为民办事。相反,他的古道热肠和平民心态更有利于他接近平民、深入群众,有利于他设身处地地急人之所急、解人之所困。倾全家之力设立奖学金2004年6月7日下午,阳光灿烂的湖南省农大校园迎来了“守一”奖学基金捐款暨首次颁奖表彰大会。第一批受奖的优秀学生熊璇、谭勇健和参会的150多名学子个个笑在脸上,暖在心头,纷纷表示要以更优异的成绩来感…  相似文献   

14.
我们谁都没有办法改变这个世界,我们改变自己。我们很难完善这个社会,但我觉得完善自己的家庭,我们还是做得到的,每天多努力一点,卖一点好货,每个人多积累一点信用,我们的家庭就会发生变化,自己就会发生变化,这个就是我看到的希望和信心。  相似文献   

15.
加法和减法     
过去,人们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习惯于算“加法”,而不注意算“减法”。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结果,一次次惨痛的教训教育了我们:一场98洪灾、一场“非典”病毒,就足以使我们那些骄人的发展数字大打折扣。痛定思痛,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发展,既要算“加法”,更要算“减法”。作为政治老师,更有责任在经济学教学中,处处渗透、灌输这种思想,教育好学生。例如,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问题。过去,中国农业走的是一条粗放型经营之路,靠增加耕地面积、追加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来增加产量。其结果是,农业确实有了较大发展,但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有目…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个中心以身体健康为中心。上了年纪,一定要注意身体。两个基本点糊涂一点,潇洒一点。人不能太较真,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更应该开朗。这个世界应该是属于你的,却可能没你的份;不该属于别人的,别人却可能拥有。这时候,一定要糊涂一点。哈哈一乐,看  相似文献   

17.
兰州市政府秘书长董有山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系,从专业的角度讲我们算是“学友”。采访张市长的头一天,我和他聊到很晚,其中谈到张市长“做平民市长,为百姓办事”的励志。我说我非常赞赏“平民市长”的说法,这比起“爱民如子”、“父母官”之类的提法多了一份民主意识和对等性。  相似文献   

18.
就"事"论事     
杨洪立 《传承》2004,(2):43-43
一些人总是没事做,一些事总是没人做,没事做的人总不愿干没人做的事。没事做的人总是没事做,做事的人总有做不完的事,于是做事的人便不得不做更多的事。没事的总是盯着干事的,对干事的人做的事评头论足挑毛病,结果使干事的往往做不成事、做不好事。有些人专心致志埋头干事,有些人无所事事却又总爱无事生事,生事的人总比干事的人需要忙活的事多。有的人干了一点事就成了了不得的事,有些人干了很多事也未必算个事。不干事的往往没有事,干事的却常常总有事,于是人们便都愿意不干事。干“正事的常常干不该干的事,干邪事恶事的却常常干“善事。提…  相似文献   

19.
工作是他生存的基本权利。有没有权利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看他能不能认真地对待工作。能力不是主要的,能力差一点。只要有敬业精神。能力会提高的。如果一个人的本职工作做不好,应付工作。最终失去的是信誉,再找别的工作、做其他事情都没有可信度。如果认真做好一个工作,往往还有更好的、更重要的工作等着你去做。这就是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丁朋 《中国民政》2015,(6):53-54
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最能震撼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做一个震撼他人心灵的人并不难,难的是长期赢得身边人点赞;做一份辛劳的工作亦非难事,难的是始终饱有持久的激情。徐素娥,一位普通的女性,以持久的激情和饱满的真情投入到福利事业中,真真切切地活,点点滴滴地做,默默播撒真爱,谱写了朴实无华、真情动人的人生篇章。"人活着,不能躺下,只能站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