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韩国开始的新村运动较为成熟的理念与方法对广西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启示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韩国新村运动中人力资源开发措施,从其成功的经验中得出三点启示;指出广西农业开发与韩国的比较优势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挖掘和激发广西农业发展内动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龚曼霞  王殿华 《传承》2009,(2):164-165
20世纪70年代韩国开始的新村运动较为成熟的理念与方法对广西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启示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韩国新村运动中人力资源开发措施,从其成功的经验中得出三点启示;指出广西农业开发与韩国的比较优势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挖掘和激发广西农业发展内动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韩国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新村运动".这场运动,使韩国的农村经济有了明显的改善,城乡之间的差距得以明显缩小,成为推动农村发展和繁荣的国际典范.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面临诸多复杂的问题,很多问题与韩国当年面对的问题非常相似,韩国新村运动的很多经验和方法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韩国前政府总理、新村运动中央会会长李寿成去年年底时曾对中国记者坦言,“中国不必到韩国来学习‘新村运动’。”这句话不禁让中国众多记者愕然。而最近光州全南发展研究院先任研究委员赵相弼博士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关于韩国“新村运动”的学术报告中同样也是直言不讳:“中国学习韩国‘新村运动’,更应该关注的是韩国的经验与教训”。这让观察记者萌生了采访赵相弼博士的念头。观察记者:您是从何时开始研究“新村运动”的?又为什么对此问题感兴趣并决心研究此问题?  相似文献   

5.
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霖 《新东方》2006,(9):54-5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站在历史的高度和战略的全局,做出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这一重大决策,无疑对我国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不但要总结推广国内的有益经验,还要借鉴国外的好的做法,从而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上一世纪70年代初,在韩国发起推广的新村运动对于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韩国新村运动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一)韩国新村运动的实施背景。上世纪六十年代,韩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1961年,朴正熙…  相似文献   

6.
《湖北宣传》2006,(2):22-23
30多年前,韩国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衡问题。韩国政府通过实施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运动(简称“新村运动”),较好的解决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均衡协调发展问题。为实施我国“十一五”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我们特刊发此文,以资借鉴研究。  相似文献   

7.
韩国“新村运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梅 《理论月刊》2006,(8):152-154
在20世纪70年代初,韩国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调,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农村人口的大量无序迁移城市,加之当时世界经济陷入不景气,韩国面临通货膨胀、国际收支不平衡、经济不景气等诸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韩国政府选择了“新村运动”政策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韩国“新村运动”对于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韩国新村运动的精神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的新村运动取得了辉煌成就,其精神实质在于勤勉、自助、协同、奉献和实践.韩国的经验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9.
《公民导刊》2006,(8):26-27
编者的话:在重庆市人大农委“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主体作用研究”座谈会上,多位代表在发言中提到了韩国的“新村运动”,对其成功的经验和教训颇多感慨。特编发此文,期望对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有点启迪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都离不开农村的发展。所以,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放在分项论述之首。但如何建设新农村,我们还没有经验,很有必要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参考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成熟经验,统筹兼顾。其中,韩国的“新村运动”就是公认的发展农村的典范,值得我们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的思路分析韩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思路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促进农民增收的多样性。一是增加农业收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采取对农产品进行价格补贴的方式。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主要措施有:增加…  相似文献   

11.
韩国新村运动的主要内容 韩国新村运动的主要内容如下:(一)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新村运动首先是从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开始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扶持农民兴建乡村道路、桥梁、河岸、集中供水设施、上下水管网设施、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公共活动场所和进行村庄整治;农户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扶持农户改造厨房和卫生间,兴建上下水设施,改造住房和兴建新居。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韩两国的农村问题有着较强的相似性。1970年开展的"新村运动"帮助韩国走出了经济结构失调的困境,而中国当下正面临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难题。因此,吸取和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启示意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与实践》2008,(2):46-48
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相继走上工业化道路。同时.他们在加快促进农村快速发展、推选国家整体协调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成功。如德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巴伐利亚试验”、美国大力发展“精确农业”、法国长期实行对农业和农民的“多予少取”政策、以色列的“高效农业”等,特别是韩国的“新村运动”、日本的“国民经济倍增计划”,几乎都是通过工业反哺农业的方式.成功破解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我国吹响了“工业反哺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如何有效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民心工程,倍受世人关注,更催国人思索。为此,本栏目将陆续刊登韩国、日本、德国、美国、以色列等国成功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以资借鉴。并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国际经验借鉴--以韩国新村运动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试以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集体行动困境为分析视角,分析韩国新村运动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探讨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提供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在韩国新村运动中寻找可资借鉴的经验,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5.
韩国新农村运动(以下简称新村运动)是20世纪70年代初韩国政府开展的一项社会性运动。韩国新村运动促进了农业生产,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和乡村环境、密切了城乡和工农关系、建设了文明和谐的新农村。韩国新村运动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特别是为像广西这样的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鄂州市文明办在开展文明新村建设中,以湾组为单位,建立村民理事会,并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在文明新村建设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不仅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为新农村建设探索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韩国“新村运动”考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为什么搞新村运动韩国是一个受儒教思想影响较深的国家。由于长期受战争和政治动乱的影响,直到196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82美元,农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43%,农业劳动力占就业总人口的63%。全国250万农户中80%住茅草房,只有20%的农户通电,5万个自然村只有60%通汽车。经过40年的发展,到2004年,韩国人均 GDP已跃升至1.4万美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0.84,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实现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正文 《重庆行政》2007,(1):68-69
与一些发展中国家一样,韩国在上世纪60年代迅速推进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时,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发展严重失衡,农村问题十分突出。韩国政府组织实施了新村建设运动,较快地改变了农村落后面貌。韩国开展新村运动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得到联合国有关组织的关注和肯定,得到发展中国家的重视,先后有130多个国家派人参观、学习和取经,有些国家的总统、各部部长亲自带领考察团组学  相似文献   

19.
域外掠影     
《乡音》2006,(1)
韩国的新村运动上世纪60年代末期,韩国政府发现,农业发展缓慢已经制约了工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决定对农村进行全面扶持、改造。因此在第3个五年计划中,提出了“农渔村经济的革新开发计划”,是为“新村运动”。其基本目标是促进农民树立“勤劳、自助、合作”精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发展农业,提高农渔民的生活水平。韩国的新村运动,以改善生活环境为突  相似文献   

20.
韩国的"新村运动":政府主导与非政府组织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作为发展中的东亚国家,其“新村运动”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和教训。本文以非政府组织参与为视角,探讨了韩国农村开发模式之一的“政府主导、非政府组织自治”机制,并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