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这为新时期循环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一、林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1.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框架需要不断完善。虽然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框架,但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缺少总体规划,发展林业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经济、价格等激励措施与机制尚未建立,对林业循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循环经济模式及其对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健 《求索》2008,(12):29-31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主要有杜邦化学公司模式、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和日本模式三种。国内模式有生态产业模式、生态工业园模式、生态城市和生态区域模式。本文评价国内外模式对中国循环经济的启示是:以循环经济为指导实现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依靠技术进步为发展循环型工业经济提供技术支撑,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机制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必要政策和制度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废展的工业产业结枸。  相似文献   

3.
陈娟 《前沿》2007,(3):38-39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对未来发展的共识,发展循环经济则是实现资源节约、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途径。由于种种因素制约,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缓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开发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发展循环经济的财政政策,以加快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但我国长期以来缺乏有效而完善的宪法监督制度,严重损害了宪法的权威和尊严,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法制建设的进程。作者认为,这种状况是由中国儒家法律文化、德治观和义务本位观合力所造成的。而改变这一状况的根本途径就是建立完善的宪法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作为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全新经济模式,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它以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为原则,以资源低消耗、经济高产出、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佳模式.目前,我国许多地方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在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废弃物再生利用、绿色消费、生态城市建设等领域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建立了不少好的实践模式.但是,由于我国的循环经济还处在起步阶段,在很多环节和领域出现了循环经济难循环的"梗阻".我们认为,要想切实把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好,使循环经济成为破解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困局的"金钥匙",就必须清醒认识和有效破解这些"梗阻".  相似文献   

6.
国外反腐败制度设计的有效性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建立了有效的现代反腐制度,主要有利益保障制度、防止利益冲突制度、财产申报制度、惩治性法律制度和在野党的监督制度。国外反腐败制度设计的有效性对我国的启示是:建立我国的适薪养廉制度,完善防止利益冲突的法律制度,建立公务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完善惩治性法律制度.完善参政党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7.
牛睿 《人民论坛》2012,(5):40-41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我国循环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循环经济法公众参与制度还存在缺位与不足。应当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法公众参与制度的程序规定、畅通公众参与的渠道、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建立公益诉讼制度,为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8.
霍婷婷 《传承》2011,(11):86-87
建立和完善立法监督制度是极为必要的,它是立法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立法监督制度存在缺乏专门的立法监督机构、缺少立法监督法律责任的规定、立法监督的程序不完善等问题。完善我国的立法监督制度,必须设立专门的立法监督机构,建立健全立法监督法律责任制度,并完善立法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是以生态再生理念为基础,力求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经济运行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选择, 完备的法律制度则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外部保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原来没有的要建立)健全(原来不完善的通过改革加以完善)的手段,在我国确立一个使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受到有效监督的党内和人民监督制度,即建立一个有效的党和人民监督制度是完善我国监督制度的总要求和总方针。具体坚持什么原则才能实现这个总要求总方针,在我国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