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重大战略举措,依规治党则是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有力保障。依规治党思想生成于实践并最终指向实践,是由理论逻辑、历史逻辑、时代逻辑、问题逻辑等生成要素构成的。从理论逻辑看,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依规治党思想的承继发展;从历史逻辑看,它是中国共产党运用党内法规制度管党治党历史经验的凝练提升;从时代逻辑看,它是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的科学判断;从问题逻辑看,它是探索克服新时代党长期执政面临的现实困境的路径指向。从逻辑生成的视角来深刻理解和把握依规治党思想,对于新时代增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史观的价值逻辑、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实践逻辑塑造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生成的三重逻辑;经济上兴民、政治上重民、社会上惠民、文化上安民、生态上利民构成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内容的五个方面;传承性、方向性、发展性体现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意义追寻的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历史、理论、实践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生成逻辑。从历史逻辑看,它大致经历了革命为现代化创造前提、"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和发展、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骤,贯穿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始终;从理论逻辑看,它蕴含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个要素;从实践逻辑看,它体现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实践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立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方向和坚持中国发展与人类发展相互统一的实践旨归。  相似文献   

4.
兵团文化的生成问题是兵团文化研究的基础性理论问题.从文化生成论的视角看,兵团文化的生成应有三重逻辑,即从历史逻辑看,兵团文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汲取历代屯垦戍边的历史经验,在传承中国近代革命文化中生成;从理论逻辑看,兵团文化建立在先进理论的指导基础上,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从实践逻辑看,兵团文化生成于兵团人践行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21,(10)
党的领导与人民至上具有统一性,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人民至上遵循统一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坚持人民至上是由中国共产党的立场、性质、宗旨决定的,党的百年奋斗史表明,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理念,而坚持党的领导是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选择。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和新要求,坚持党的领导需发挥好党的优势,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坚持人民至上需要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积极践行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同时与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关于依规治党重要论述具有清晰的生成逻辑、丰富的理论蕴含和深刻的价值意蕴。从生成逻辑看,习近平关于依规治党重要论述是理论、历史和现实三重逻辑的统一。从理论蕴含看,习近平关于依规治党重要论述强调依规治党要坚持将政治性放在首位,指出依规治党对全面从严治党有重要推动作用,明确依规治党的本质是坚持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指出依规治党要坚持与依法治国、以德治党相结合,还必须把握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从而不断构建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从价值意蕴上看,习近平关于依规治党重要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治党理论新境界,增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为各国执政党管党治党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7.
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提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正确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伟大实践基础上得出的科学论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规律认识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彰显了中国式民主的优势,实现了历史逻辑、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有机统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价值意蕴,对于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发展的探索史。从三重逻辑考量党的理论创新,就理论逻辑而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统一;就历史逻辑而言,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基本前提;就实践逻辑而言,“两个结合”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路径。在新征程中,要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把握发展规律、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问题导向、坚定理论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遵循与精神指引。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21,(5)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保持纯洁性、先进性、革命性、人民性和时代性的必然之举。人民群众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理论维度、历史维度、实践维度和价值维度四个方面,分析阐释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力量、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历史进程中的动力因素、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的价值依归四个命题。中国共产党百年党风廉政建设中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摆脱精神贫困,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理论逻辑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追求,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文明对精神生活向往的思想承续;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的百年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过程;从实践逻辑看,实现人民精神共同富裕应该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精髓、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耦合和构筑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扎实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11.
宇文利 《新视野》2023,(3):5-12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之义。文化自信自强是基于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进程而提出的重大思想命题、时代命题和实践命题,包含着文化发展建设上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既需要明确其主体、类型和价值,又要实现从思想理念到实践过程的转化。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需要重点抓好的工作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加强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文化发展政策制度和体系规划,抓好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人民主体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坚持这一思想内容是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人民主体观既以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地位思想为理论逻辑,又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为历史逻辑,更将新时代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其实践逻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其内涵主要表现为目标宗旨观、历史动力观、人民利益观和群众路线观。习近平人民主体观承继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精华,开拓了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观发展新思路,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蕴含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人民观在历史的呼唤中蕴蓄而生,在时代的号角中展露光芒,在人民的期盼中淬炼成钢。他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习近平忧国忧民的强烈意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包含着现实的生成逻辑:其中理论逻辑有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和中国历代领导人的人民观;实践逻辑有我国主要矛盾的历程演变和习近平自身从政的阅历;历史逻辑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世界逻辑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共建美好世界的强烈愿望。习近平人民观不是空洞抽象的理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方面蕴含丰富的科学内涵。习近平人民观对于新时代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14.
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主体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对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观的科学把握和逻辑延伸。从逻辑层面看,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要明确人民是改革的价值主体、人民是改革的认识和实践主体、人民是改革的评价主体;从实践层面看,要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改革,要以“四个全面”保障改革,要以实现人民的核心利益作为改革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5.
《求实》2013,(10)
中国文化的自觉、自信与自强"何以可能""、何以实现"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话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历史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层面赋予中国文化自觉、自信与自强以可能性。由此,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化的深层融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形态向实践价值的转变,从意识形态到文化价值心理的转变,从主流文化形态向大众文化形态的转变,是实现文化自觉、自信与自强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新形态的创造有其深刻的理论、文化、历史、实践和价值逻辑。就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思想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的深厚理论基础;就文化逻辑而言,光辉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先进文化成果构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内蕴的丰富文化资源;就历史逻辑而言,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就实践逻辑而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人类文明新形态植根的最为生动鲜活的实践源头;就价值逻辑而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对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2021,(10)
大别山精神是大别山地区军民在28年革命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信仰、革命行动、革命品质的总和,既是特定时代背景的产物,也是历史演进、文化传承、实践创新的结果。厘清大别山精神生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总结党带领人民在大别山地区奋斗的宝贵经验,并探寻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为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工程、建设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宝贵精神品质,同样也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精神底色。历史主动精神的形成具有严密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及实践逻辑。其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其生成提供了理论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其生成提供了文化逻辑,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则为其提供了实践逻辑。历史主动精神具有丰富的基本内涵,包括积极有为的担当意识、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以及人民主体地位意识。在实现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弘扬并践行历史主动精神必须要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以及坚持党的自我革命。  相似文献   

19.
张燚 《探索》2022,(1):40-50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源于党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人民历史观、人民国家观和人民政党观的认知和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共产党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至上的坚持,贯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四个时期,体现在党的指导思想、国家制度体系和党的中心工作等三个方面。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经验,主要包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群众路线、坚持正风反腐、持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其启示主要有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将其升华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首先,从科学内涵看,新飞跃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对时代课题的新拓展、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新转变、对时代发展的新回应;其次,从生成逻辑看,新飞跃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观照新时代社会现实、回答人民利益呼声中生成;再次,从时代价值看,新飞跃彰显出增强“两个维护”的行动自觉、坚定理论创新自信、领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