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在军事打击伊拉克之前,曾与伊朗达成默契:伊朗保持中立,美国对伊拉克动武不会殃及伊朗。然而,伊拉克战争刚刚结束,美国就把矛头指向伊朗,指责伊朗支持包括“基地”组织、“哈马斯”在内的国际恐怖主义和企图发展核武器等,并支持伊朗国内的动乱,企图用各种手段改变伊朗政权。伊朗坚决否认美国的指控,并指责美国“干涉内政”,“制造混乱”,两国矛盾骤然激化。一时间,关于美国要用“煽动动乱”、“策划用恐怖组织”甚至“动用武力”等手段推翻伊朗现政权的猜测四起。  相似文献   

2.
伊朗曾是美国在海湾地区的重要盟友。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美伊关系迅速交恶。美国视伊朗为“无赖国家”、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邪恶轴心国家,伊朗也同样视美国为最大的敌人和“大恶魔”。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开始对伊朗进行经济制裁。伊朗核问题突显后,美对伊朗政策日趋强硬,不仅扩大了对伊制裁范围,还以武力相威胁。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重压,伊朗在抗争中寻求外交突破。  相似文献   

3.
在巴列维国王时期,伊朗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最好盟友和波斯湾的宪兵。但是,1979年初,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政权以后,美伊交恶至今已近30年。伊朗先是扣留美国人质,废除1959年签订的伊美安全条约,接着又取消了美国控制伊朗石油的特权,把美国看做“大撒旦”(大魔鬼)和死对头。美国则冻结了伊朗在美的120多亿美元资产,接着又在8年的两伊战争中大力支持萨达姆进攻伊朗。“9·11”事件后,美国出于控制波斯湾地区石油和反恐的需要,大力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先后打垮了阿富汗的塔利班和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  相似文献   

4.
于时语 《南风窗》2007,(7):74-75
伊朗崛起和区域影响上升的后果,不单单是所谓“什叶派新月”的浮现,而是伊朗政权代表的伊斯兰宗教民主在大中东地区的蔓延,再加上伊朗的伊斯兰核武后盾,将意味着美国依仗军事强权和“温和”专制阿拉伯政府的中东政策的全面崩溃。  相似文献   

5.
声音     
《南风窗》2007,(4):10-10
“应该对伊朗动动粗了”美国企业研究所(AEI)打伊朗计谋的主要推动者麦克·勒定(Michael Ledeen)近日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采访时称,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国家为了避免战争忍气吞声到美国这种地步,伊朗已经让美国忍无可忍了。伊朗挑衅美国28年之久,而美国呢,到现在才开始考虑进行回应的可能性。勒定现场讥笑美国副国务卿伯恩斯,说这名美国失败的中东地区政策筹划者,在以色列访问时捶着胸膛信誓旦旦要对伊朗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现在看来也只不过是过过嘴巴瘾而已,伊朗人都习惯了美国光打雷不下雨的虚假招式了,他们才不会相信美国敢像对待伊拉克一样对待伊朗。  相似文献   

6.
4月28日,联合国安理会留给伊朗的30天“最后期限”到期。到目前为止,伊朗不仅没有任何中止铀浓缩活动的迹象,其最高领导人反而发出强硬威胁,称将以“双倍力量”回应美国的打击。  相似文献   

7.
2008年3月2日伊朗总统内贾德访问伊拉克,这是近30年来伊朗国家元首首次访伊。内贾德对记者宣称:这次访问将开启两国关系的新篇章,并有助于改善本地区的合作氛围,伊拉克总统塔拉巴尼(库尔德族人)也应和说:此访具有“历史性”。而在内贾德出访前夕,美国总统布什对记者说:“此访不会损害美国孤立伊朗的努力”,又称他理解两个邻国的领导人需要会晤,但他强调:这位伊朗总统必须“停止输出恐怖”,  相似文献   

8.
5月18日,美国媒体报道,为加速解决朝核问题,布什总统拟在朝鲜重返六方会谈时批准以“正面解决”为指针的新对朝政策,这一动态标志着美国在经过长期摸底和观察后对解决朝核问题有了重大政策转变,同时,这也可以看作一个信号,表示着美国的政策重心将更加倾向伊朗问题,从而对伊朗问题采取军事解决的可能性也前所未有地出现在美国战略决策的前台。  相似文献   

9.
2010年1月19日,伊朗致函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拒绝了将低浓缩铀送到海外加工来交换核燃料的协议,而次日即奥巴马入主白宫一周年之际。西方媒体认为,此举是伊朗无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压力而发起的挑战,伊朗核问题又陷入新一轮“紧张周期”。  相似文献   

10.
在1977年,巴基斯坦空军与皇家伊朗空军举行了一次“战斗技能竞赛”,双方使用的飞机分别是中国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的歼-6和美国诺斯罗普公  相似文献   

11.
箭在弦上据以《国土报》8月25日报道,以军总参谋长哈卢茨已任命“超级鹰派”、49岁的空军司令埃利泽·沙基迪为“伊朗司令部总指挥”。这无疑为这场看似“箭在弦上”的战争又增添了一丝杀机。8月31日联合国给伊朗的期限已过,伊朗却寸步不让。对于仅有2万多平方公里国土,没有任何战略纵深的以色列来说,伊朗直接的核威胁及军事威慑,已成为它最大的心病。以色列国防部认为,伊朗对核计划的追求“意味着战争将无法避免”。对于今后“巴比伦行动”是否会在伊朗重演,有人认为,有了袭击伊拉克核设施的先例,不是没有可能。  相似文献   

12.
殷罡 《当代世界》2010,(5):28-30,51
自美国总统克林顿1997年5月为惩罚伊朗核计划而签署单方面制裁的行政命令以来,“伊朗核问题”已经存在了13年。13年以来,伊朗在发展核技术上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联合国安理会从2006年起已相继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1个警告决议和3个制裁决议,新的决议也在酝酿之中。  相似文献   

13.
美国总统布什在他的2002年国情咨文中把伊拉克、伊朗和北朝鲜称为“邪恶轴心”,并且表示他有决心处理他们可能对美国造成的任何威胁。很显然,这番言论回应了20年前里根总统的论调,他把苏联称为“邪恶帝国”。布什的这种言论在国际国内都受到了批判,此后他也没有再提起过类似说  相似文献   

14.
伊朗核危机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已经有两年时间了,其间以色列多次放言要空袭伊朗,摧毁其核设施。“巴比伦行动”会重演吗?对此,外界众说纷纭。美国媒体和评论界尤为热衷,纷纷发表预测和评估。本文挑选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和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分析,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不顾多方强烈反对,邀请“美国公敌”伊朗总统内贾德前往演讲。校长李·博林格明确表示,为激烈辩论提供论坛是哥大的“长期传统”,允许内贾德演讲是个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美国是一个“奇怪”的国家:军费越增长越不够花;实力越强,越觉得不安全。最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NASIC)发布了2006年《世界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威胁评估报告》,对俄罗斯、朝鲜、伊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导弹发展现状品头论足了一番。无论美国右翼学者如何夸大其词、刻意渲染,但在和平者眼中,这种做法背后所体现出的只是一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霸权主义心态。  相似文献   

17.
美国“肉食者”不必承担战争行为的后果和牺牲,大大降低了战争决策的门槛。这不仅是大西洋两岸的一个基本文化差别,也是未来国际局势特别是伊朗核危机发展的重要提示。  相似文献   

18.
石油价格的波动是否与伊朗-美国之间的合作冲突水平存在相关性,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事件数据分析方法(Event Data)和统计学模型(DCC-mvGARCH),对2003-2008年的石油价格和伊朗-美国之间的冲突与合作水平进行了初步检验。统计结果表明,这两个时间序列之间基本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在一些特定的时期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在另外一些时期则没有相关关系。本文对这一发现的解释是:在低油价时,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会直接削弱伊朗国内保守派的力量,使伊朗在国际层面上更容易妥协;相反,在高油价时,掌控伊朗石油行业的保守派的力量会得到增强,使伊朗不会轻易向美国妥协,美伊冲突可能增多。  相似文献   

19.
周琪  沈鹏 《当代世界》2012,(7):30-34
近来日益紧张的伊朗局势牵动着世界各大国的神经,在2011年底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的评估报告发表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加紧了对伊朗的新一轮制裁.以色列也不断威胁要在必要的时候摧毁伊朗的核设施.面对西方的压力和制裁,目前伊朗在核技术方面仍保持着快速的发展.为了防备遭到空袭,伊朗还正在将核设施从地面转移到地下,在福尔多的地下核设施扩大铀浓缩生产.2012年4月7日,伊朗议员米斯巴希·穆加达姆表示,伊朗已经掌握了制造核武器的知识和技术,能够"轻而易举地"生产制造原子弹所必需的高浓缩铀.伊朗核危机似有失控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看待伊朗与其周边国家以及美国之间的关系?认清这些复杂的局势,对于中国处理好同伊朗、阿拉伯国家和美国的关系,同时采取适当措施应对伊朗核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20.
正是大国和美国之间的深层角力客观上为伊朗提供了广更大的外交周旋空间。如果说极端保守派内贾德当选伊朗总统是伊朗民众扇了美国一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