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转型逐渐改变了原有城市社会的分层结构。此后,理论界关于中国新的社会分层结构的问题长期存在争论:中国的社会分层结构到底是纺锤形还是金字塔形?对我国改革开放后对社会分层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发现,在21世纪初期我国城市社会并没有出现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反而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底层社会。对城镇贫困人口规模变化和贫困发生率分析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贫困人口显著增加,这些新增的贫困人口构成了城市社会的最底层。进一步对城镇各阶层的财富分配状况和消费分层状况的分析结果显示,低收入阶层财富和消费的增长明显滞后于其他收入阶层,财富分配的两极化也证实了城市底层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分层状况不断变化.从社会分层的结构来说,我国原有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分化,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从社会分层的机制来说,我国以市场为主导的社会分层机制己经建立起来,但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主导的社会分层机制并没有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3.
我国税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逐步扩大趋势.税收作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经济杠杆,在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完善税制结构,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加强税收征管和推进其他宏观调控配套措施的完善,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4.
基于社会权力、社会资源的占有和分配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社会阶层构成社会的阶层结构。从影响社会权力、社会资源的占有和分配最大的四个因素(收入、教育、权力、职业)出发,可将我国社会划分为八个阶层,针对阶层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应通过扩大中产阶层比重、缩小社会底层的人口规模、促进阶层间关系的和谐,努力促进形成“橄榄型”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阶级分析方法是用来分析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方法。革命年代毛泽东阶级阶层分析方法不仅有助于理解和认知中国社会,还最大限度地团结和整合了当时的中国社会,促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新中国成立之后通过运用此方法,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摒弃过分强调政治分层的传统,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不断吸纳"新的社会阶层",是在分层领域批判性继承与发展传统的结果。新时代要立足于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状况,在公共政策领域要具备阶层视角,构建合作型阶层关系结构,共同助力于阶层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6.
制度安排不仅可以左右经济发展,而且能影响治理能力,我国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必须不断完善城市治理结构。美国城市治理结构自19世纪中叶至今经历了三波大调整: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70年代主要试图在大都市建立统一集权的城市政府,形成了单中心治理模式;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主要着力于引入市场机制以迫使地方政府相互竞争,多中心治理模式得以成型;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第三波改革旨在促成政府机关、营利企业、社会组织乃至个体公民的合作,网络化治理模式由此问世。不难发现,无论是依靠单一集权的城市政府、还是建立类市场的政府竞争都无法有效治理城市。以政府为主导、引入市场和社会的参与建立起灵活多样的合作网络,是完善城市治理结构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我国社会的分层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较为均等化的、构成较为简单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正逐步形成,不同阶层之间的社会经济地位和生活方式及利益认同的差异也日益明晰化.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些差异,从而团结最广泛的力量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社会的更加和谐,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在基层社会建立起适应时代需要的、良性的社会治理秩序,理顺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公民等诸类关系,业已成为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政府面临的一大挑战.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中国城市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社区建设运动成为城市治理结构转型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的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乡城流动人口,劳动力迁移和人口流动问题成为备受各界关注的社会现象以及理论界研究和讨论的一个热门主题。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跨库高级检索,以“五年”为时间字段、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我国社会的分层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较为均等化的、构成较为简单的“两个阶级和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正逐步形成,不同阶层之间的社会经济地位和生活方式及利益认同的差异也日益明晰化,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些差异,从而团结最广泛的力量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11.
城市贫困人口医疗问题的现状与出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城市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困问题 ,存在着大量的贫困人口。城市贫困人口普遍存在着医疗难问题 ,很多贫困人口是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 ,由此无法摆脱贫困。无论是“低保”制度还是医疗保险制度 ,都无法解决城市贫困人口的医疗困境 ,为此各地纷纷出台了医疗救助措施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贫困人口的医疗困境  相似文献   

12.
汤萌 《理论前沿》2002,(6):44-45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 ,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化发展渐成规模 ,本文通过对大学市场化的社会历史原因的考察 ,得出结论 ,认为大学市场化不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而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知识经济发展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社会分层作为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国内外学界对社会分层的研究一直长盛不衰,至今仍然占据重要地位。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内学界的研究逐渐从"阶级"分析转向"阶层"分析,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碎片化倾向。因此,从大历史角度梳理我国社会阶层演变的历史脉络就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不同时期我国阶层体系的差异及其前后迭代更替,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前阶层结构的"源"、"流"、"变",为进一步开展社会分层研究提供历史依据。当前我国社会阶层体系实际上是近代以来开始萌发并形成于民国时期的阶层结构的延续与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是影响我国阶层结构变迁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将会在未来发挥关键作用。这启示我们,阶层研究要将各阶层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纳入到大历史的分析视野中,进而更好地理解当前的阶层结构乃至预测未来的阶层结构。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公民个人的收入差距拉大,高收入阶层的形成必将带来以后高额遗产的出现。我国当前开征遗产税的主要目的在于调节社会分配,防止财富过于集中,并完善税收体制。本文对我国遗产税开征的意义及可行性进行分析,拟出我国遗产税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从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寻找出路,大批涌进城市打工,由此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城镇农民工中的"背篼军"是贵州进城务工农民的典型代表。本文主要以"背篼军"为例,在确定其贫困线的基础上,对其贫困程度进行测度。  相似文献   

16.
本书利用大量的徽州文书,深入探讨了以徽州为代表的明代乡村纠纷及秩序的形成过程和变迁实态,解析当时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结构、宗族结合的展开及徽州特有的佃仆制等问题,复原了当时乡村社会纠纷解决机制和社会秩序形成状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明清史学者的研究力作,日本权威学术杂志《史学杂志》、《东洋学报》、《社会经济史研究》均有书评,在我国明清史学界也有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任何社会 ,中间阶层都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社会力量。现代社会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是以社会中间层大为特征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在我国目前中间阶层的比例还太小 ,社会阶层结构是底层大中间层小的“金字塔”型 ,这不利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要建构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 ,必须大力培育中间阶层 ,自觉地创造形成社会中间阶层的社会环境与条件。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以其强烈的现世价值取向和入世渗透能力,广泛地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情感、习惯、行为方式和审美情趣.80年代初至今以来大众文化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伴随着这一表层文化现象的,是底层人们的思想所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人们的自主意识的逐渐觉醒.……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道路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在顺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的过程中,曾经历过一段曲折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国家一直用计划来控制城市的规模和城镇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优先发展小城镇战略。10多年来的发展证明,一方面,发展小城镇工作取得明显成绩,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盲目发展小城镇的负面作用是明显的。鉴于城镇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如下问题应当引起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20.
《工会论坛》1996,(4):48-48
经营形式:约占商户总量的1/3—1/4,连锁经营和超市在政策的强有力的鼓励下呈迅速发展势头(仅京沪穗已超过500家);商业服务网点设置的社区化和大中型综合商厦(营业面积1—2万平方米以上)的建设仍保持强劲的趋势;未来两、三年内,在若干主要城市中,超大型购物中心(5万平方米以上)所营造的“一步到位式”消费将逐渐成新的时尚。消费阶层:1992年至1995年,主要城市中层消费者由占35%持续递增至65%,但受国有企业职工收入不足及城市中庞大的流动人口阶层(总量在6000万左右,总体消费层次仅相当于城镇常住居民的中低层水平)的保守消费模式影响,当前城镇低档消费者向中档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