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于阳 《犯罪研究》2012,(5):91-97
社会支持理论在西方犯罪学领域产生与发展之前,早已存在并应用于精神卫生研究等领域。西方犯罪学社会支持理论极力推崇一种积极的刑事政策,这对于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所面临的许多弱势群体犯罪问题,如青少年犯罪、女性犯罪、老年犯罪、农民工犯罪、农村留守人员犯罪等,具有一定的解释力,有着重要的理论借鉴价值和社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于阳 《犯罪研究》2012,(6):86-92
社会支持理论在西方犯罪学领域产生与发展之前,早已存在并应用于精神卫生研究等领域。文章在对社会支持理论的定义及其相关命题、主要分类及功能价值进行介评后,着重对该理论的功效及缺陷进行了简要的评价与分析。进而指出:西方犯罪学社会支持理论极力推崇一种积极的刑事政策,这对于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所面临的许多弱势群体犯罪问题,如青少年犯罪、女性犯罪、老年犯罪、农民工犯罪、农村留守人员犯罪等,具有一定的解释力,有着重要的理论借鉴价值和社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弱势群体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我国社会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与此相关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多不胜数。然而纵观各方观点,均把论述与研究的焦点集中于城镇人群,而对人数更多处境更为不利的农村弱势群体却较少关注。本文通过对农村弱势群体的现状分析和论述农村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以期为这一人数众多的群体寻找一条摆脱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于阳 《河北法学》2014,(5):121-129
城市流动人口经济地位较低、融入城市生活能力不强,加之因得不到社会支持而形成相对被剥夺感,极易演变为城市违法犯罪活动的实施主体,从而影响城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西方犯罪学领域社会支持理论在预防和降低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犯罪中发挥着五个方面的重要功能,该理论对预防外来流动人口犯罪的重要启示包括建立外来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网;注重外来流动人口城市归属感和工作满意度的培育;积极探索破解流动人口因户籍和居住环境所造成的融合难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某未成年管教所的756名男性青少年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系统进行测评.研究结果显示,男性青少年服刑人员的犯罪类型的暴力性特征显著;社会支持得分低于普通男性中学生;社会支持得分与之家庭结构和留守经历呈负相关.该研究旨在了解男性青少年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系统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该支持系统与家庭的关系,以期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和矫正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支持起诉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包括对社会干预制度的修正和对当事人诉权平等的保障。检察机关进行支持起诉是社会干预制度的要求,是检察机关进行法律监督的要求,是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要求。实践中支持起诉数量增加,最高检也发布了工作指引,却依然存在司法实务中操作不统一的问题,应当深入理解支持起诉制度中检察机关的地位,不断完善案件范围、程序和制度衔接,更好开展支持起诉工作。  相似文献   

7.
朱婷 《法制与社会》2010,(19):192-193
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是一个包含多种因素的全面体系,它对增进老年人福利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我国老年人社会支持研究的内容和视角,主要包括相关理论回顾、老年人社会支持的资源系统和提供系统、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及功能、以及不同老年人群体的社会支持需求与满足状况,并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见义勇为英雄的社会支持不仅事关见义勇为英雄本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关系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本文以社会支持理论为视角,总结梳理了转型期见义勇为英雄的社会支持现状,分析了目前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旨在对构建转型期见义勇为英雄的社会支持体系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程贵林 《法制与社会》2013,(17):175-176
采用自编就业认知评价问卷、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3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焦虑显著高于非弱势群体大学生;就业认知评价对于焦虑有良好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通过认知评价间接地对焦虑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社会失范理论认为,犯罪有着深刻的社会结构根源,将犯罪的社会原因解释为社会结构中文化目标与合法方法之间的断裂,突破了"恶因必有恶果,恶果必有恶因"的犯罪原因的传统模式,为犯罪原因的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对当代中国社会犯罪控制有着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犯罪社会学的重要理论,社会失范理论为我们认识犯罪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较为深刻地提示了犯罪的社会根源。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把社会学实证研究方法引入犯罪学,形成了系统的社会失范论。美国社会学家默顿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出发,继承并发展了该理论,使之成为解释犯罪现象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2.
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贫困是矫正对象回到社区后较为常见的问题,许多人由于不能及时得到帮助而影响其顺利回归社会的进程。社区矫正对象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支持状况应该受到社会的关注。以社会支持网络分析的视角研究发现,矫正对象的社会支持普遍较弱,家庭是其主要的支持源。本文针对社会支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中途宿舍等建议,以改善社区矫正对象的生存状况,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以“权利”为立足点的关怀和保护是人类特有的道德法则 ,也是实践中制度理性之重要表现。本文通过对于什么是“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权利视角和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理论的基础等三个问题的分析 ,认为对于社会弱势群体应该通过权利的方式进行保护 ,其基础就是实质平等理论。这种理论昭示着人权范围的扩大及国家义务的扩大 ,从而给予了社会弱势群体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人民检察》2012,(6):80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公诉理论的研究,深化对公诉工作与"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理论探讨,为公诉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与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公诉专业委员会、《检察日报》、《人民检察》、《中国刑事法杂志》、北京  相似文献   

15.
犯罪网络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在有组织犯罪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刑事司法领域所使用的"网络"(networks)一词通常是指犯罪组织。一个犯罪网络首先也是一个社会网络,社会网络分析是对社会关系结构及其属性加以分析的一套规范和方法。它主要分析的是不同社会单位(个体、群体或社会)所构成的关系的结构及其属性。自美国"9.11事件"以来,世界各国政府、学者、媒体逐渐认识到社会网络分析在有组织犯罪防控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纷纷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恐怖主义犯罪等有组织犯罪进行犯罪网络分析、研究,通过解构犯罪组织,发现犯罪成员体系、结构特征与行动目标,从而对有组织犯罪进行有效预防和打击。我国应充分认识社会网络分析在现代有组织犯罪防控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全面了解国外有关理论与应用发展,积极采取政府资助项目研发与直接设立研究机构等多种手段,促进犯罪网络分析理论与方法在我国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具有较强的社会属性,其有效运行有赖于发达的社会支持体系。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社会参与程度低,司法机关与社会力量之间的信息共享及资源链接机制不健全、青少年司法社工力量不足以及政府资金支持缺位,导致社会支持难以体系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厘清社会支持体系的内涵、结构、主体范围及其内容,为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及资源链接机制、实现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与社会工作相结合,以保障社会支持的有效性。通过制定社会参与规则、设立统筹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的机构、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支持途径,以实现社会支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突出社会问题,学者们把它与吸毒贩毒、环境污染并称为"三大社会公害"。在现代化过程中,我国的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在本文中,试图运用社会控制的理论来解释分析我国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8.
钱晓萍 《时代法学》2014,(4):111-116
在国际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有关"国家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理论争论旷日持久,但终因各方观点不一而予以回避。学者对该问题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家主权与国家的对世义务、国家犯罪和刑事责任的合法性、集体犯罪和集体惩罚的合法性、实现国家犯罪刑事责任的可行性、国家作为抽象实体有无犯罪意图、国家责任的性质六个方面,分为支持与反对两种观点,彼此针锋相对。基于国际政治现实与国际法治追求的考虑,为了有效遏制最严重的国际犯罪,在国际司法实践和学术研究中出现以"政府犯罪"代替"国家犯罪"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外部社会的广泛支持。政府职能本身不仅是重要的社会支持因素,政府职能定位还会影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发育。在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型中,社会支持随之经历了从混沌到分化、从自发存在到艰难剥离的变迁过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社会支持的可持续成长,有赖于政府职能对教育社会支持的引导作用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20.
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哲学诠释——以社会连带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迅  严颂 《法学杂志》2006,27(5):127-129
学界对弱势群体保护制度建构探讨较多,但对弱势群体保护法理依据研究明显薄弱。而对事物之“为什么”不清楚,对事物之“怎么办”就不可能真正清楚。社会连带理论蕴涵了弱势群体保护的价值精髓社会团结;廓清了弱势群体保护的道义前提社会平等;明析了弱势群体保护的有效路径社会规范;标示了弱势群体保护的发力源泉社会责任。社会连带视角下弱势群体保护的实质是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弱势群体保护需要树立科学的社会哲学与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