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初四合院的社会主义改造北京的四合院一直以来是以家族为居住对象的,尤其是东西城的四合院,都是一个大家族居住。这种居住格局解放后被打破了,随着新政权的建立,大批在城里置有房产的旧官吏、军警宪特、地主老财及反动资本家被没收房产,为新政权工作的公职人员补充了进来,他们携家带口,形成了北京四合院里新的居住群体。  相似文献   

2.
四合院由来已久北京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从周口店“北京人”燃起古人类文明的火炬,三千多年前燕、蓟古城的兴建,至辽、金、元、明、清五代在此建都,文明之火从未熄灭,经久不衰。中国自古以来在住宅上就有自己的特色,从考古资料得知,西周时代已经有了布局完备的四合院。四合院的居住方式,与中国人的家族观念与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王国维在《明堂庙寝通考》一文中说:“我国家族之制古矣!一家之中有父子、有兄弟,而父子兄弟又各有匹偶焉。即就一男子而言,其贵者有一妻焉,有若干妾焉。一家之人,断非一室所能容,而堂与房又非可居之…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东城区魏家胡同,有一个9号院,是一个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这里就是北京市华侨服务中心所在地。走进大院,你能体会到这里散发的浓郁的“侨”味儿。这“侨”味儿,是一种温馨的味道、亲情的味道、文化的味道。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见到绍棠先生是在1984年的冬天。应该是初冬,天气阴沉、寒冷,冬储菜已然上市的时候。绍棠先生那时住在北京西城区光明胡同的一小院里。不是四合院,而是三合院,有南房、东西厢房,在本该是北房的地方上生长着一株枣树。  相似文献   

5.
四合院的起源 四合院,按照字面上解释就是由四方之屋合成的院落,也就是将东南西北四面的房屋围在一起,使建筑形态呈现一个“口”字形。当然,这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解释。实际四合院的形态还是比较复杂的,仅从规模上来讲,就有很多区分。最简单的四合院被称为一进院落,这是最基本的四合院形态,就是四面的房子围起来形成一个“口”字。  相似文献   

6.
前两年,北京东城区北总布胡同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除,曾唤起了人们对两位建筑大师的历史记忆,也让那座沉寂多年的院落再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梁思成、林徽因均出生于名门大家,一个是清末变法维新领袖梁启超之子;一个是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林长民之女。位于北总布胡同原3号(后改为24号)的四合院,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1931年到1937年间在北京的寓所。  相似文献   

7.
家山无双     
清朝龚自珍的诗句"无双毕竟是家山",充满了对家乡的爱。一位小友的文集以此为书名,再加上画家兼杂家李滨声先生很好的序言,读来就更亲切了。北京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带着乡情描绘家山,小胡同、四合院都是温馨的。此书再版,可喜可贺,令我忝序,诚惶诚恐。  相似文献   

8.
大约是八年前,泰籍华人梦莉女士作为泰国华文作家协会的副会长率团来大陆访问到北京。在王府井大阮府胡同的一座四合院的庭院内,她对我烂漫一笑走入上午的阳光下,宛若一阵轻风扑面。她恬静、清丽的气质和那双年轻、漂亮、晶莹的双眸,连同她清新、纯情的  相似文献   

9.
获悉北京东城区建国门街道举办“古都寻踪”文化探访活动,心中颇为欣喜。不久前的一个上午,我走进了此次探访点之一的蔡元培故居。蔡元培故居位于建国门东堂子胡同75号(旧门牌33号),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三进四合院,占地700平方米,房屋28间,建筑面积399平方米。  相似文献   

10.
一朝鲜平壤市第二中国人人民学校依偎在大城山脚下,是一个大四合院。四合院中间是一个宽阔的操场,操场中间有一个花坛,花坛里种的全是花:那边是牡丹,这边是月季,中间是扶桑。牡丹花是白的,重瓣繁蕊;月季花是黄的,层层叠叠;扶桑花是粉的,婀娜多姿。花坛栅栏爬满了袅袅婷婷的牵牛花。姹紫嫣红的花坛簇拥着一棵高大枫树。  相似文献   

11.
2001年,我与妻子受团结出版社之邀,撰写一本有关北京老宅门的书籍,为了避免单纯文字的枯燥,给读者以更多的视觉效果,需要拍摄一些相关照片。在至少大半年的时间里,我们梭子一样地北京的胡同里跑来跑去。那时候,北京已经开始大规模拆迁,伴随推土机的轰鸣,时常可以看到比肩的院落,在高亢的声浪里,化为瓦砾。一天,在南锣鼓巷地区的一条盲巷,我突然看到一座古老的宅门,是那种四合院中最高等级的大门——广亮大门。但是,已经颓败不堪了,象征官品的雀替早已无存;瓦垄里原本苍翠的青草,被秋风漂洗成暗黄的颜色;屋顶倾斜,仿佛一座荒凉的山丘。我突然涌起一  相似文献   

12.
石凯 《海内与海外》2014,(11):40-41
正北京市华侨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11年对外开放。其主要功能是为全市广大海外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提供学习培训、会议会展、文体娱乐、对外接待、政策咨询等服务。中心座落东四北大街魏家胡同9号,为北京传统的四合院,占地面积1400余平方米,环境幽雅,设有健身房、会议室、培训教室、会展厅、电脑室、棋牌室、多功  相似文献   

13.
早春天气,乍暖还寒,请友人在地安门附近的煦园吃晚饭。煦园是清朝乾隆年间广东南海郡上林人官居一品的林赞育,送给他的厨师朱贵山的一栋四合院,后来煦园成为主人款宴宾客和文人  相似文献   

14.
丹柿八德     
正齐白石大师的弟子、著名国画家胡絜青先生九十六岁高龄乘鹤西去,在她的"百日追思会"上,好几位老朋友都谈到了"丹柿小院"。1950年,老舍先生从美国回到故乡北京,在东城丰盛胡同买了这座四合院,与夫人胡絜青一起于窗前手植两棵柿树,小小树秧,第二年便结了几个红彤彤的柿子,惹得全家欢喜。渐渐地树大枝繁,每年结的柿子可吃可存还可馈赠亲友。画家于非闇前来写生,得一幅传世名画《丹柿图》,舒  相似文献   

15.
近日,在河北省沧州市蔡家胡同一个四合院内,笔者见到了刘达陆父子。 刘达陆正静静地坐在一只方凳上听父亲刘钟智讲课。课堂设在刘家厢房,刘家父子之间摆放着宽大的书案,上面整齐地码放着书本和纸张,墙上挂一块小黑  相似文献   

16.
恭王府位于北京西城区什刹海前海西街17号。王府及花园南北长约330米,东西长180余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恭王府曾是清代大学士和砷、庆郡王永磷和恭亲王奕沂几代人的居所。府邸部分分中、东、西三路,均为多进四合院,分布着银安殿、多福轩、乐道堂、葆光室、锡晋斋等豪华殿堂。花园名为萃锦园,里面建有安善堂、观鱼台、蝠河、蝠厅等景观,还建有一座大戏楼。园中假山耸立、池水微漾,亭阁雅致,曲径通幽。恭王府及花园蕴藏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集中国古代建筑、园林设计之萃,  相似文献   

17.
正在北京,哪个节日最热闹?——春节。春节,谁最欢喜、最开心?——孩子。记得童年,胡同、四合院玩伴们所过的春节,别提有多么美好、难忘,多少年过去了恍如昨日。世俗的焰火带有诗意朦胧,先是街坊邻里家家门上贴了春联,后见大爷大妈们携包提篮采购鱼肉时鲜,哪个急性子的用竹竿挑起一挂响鞭炮仗,早早就噼噼啪啪地燃放起来,惊动街头一片会心的灿烂笑容……或许,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描述永不过时:"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而20世纪中叶  相似文献   

18.
与虫奋斗记     
曾经下乡10年,没少与昆虫打交道,不过尽是害虫,坑我不浅,在长期生活中也学会了对敌斗争经验。细细想想,其实人一辈子离不开与害虫做斗争,称得上"与虫奋斗其乐无穷"。这里不妨先讲段小时候与虫有关的事吧!记得上世纪50年代我家住四合院,三间老北房年久失修,夏天漏雨不说,由于屋里顶棚是旧报纸糊的,大梁上便成了昆虫等小动物  相似文献   

19.
榕树颂     
孙波 《海内与海外》2013,(10):56-56
岁月悠悠,冬春交替。东方风来满眼春。雪里梅笑的严冬一过,又迎来了妩媚、温馨的春天。四合院里,果树沐日,绿满枝头;摆列于墙边屋角的各种盆景,绽露新芽,绰约多姿,各展其长,酝酿着满园春意,令人逸兴顿生,情趣无穷。  相似文献   

20.
正窗外(1999)窗外近处是一棵绒花树,有三层楼高,再高一层就到我家的阳台了。绒花是夏季的花,花期从四月开到八月九月。长了一串串的豆角,仍有花在开。下面有个小四合院,院中有一棵核桃树,从挤满院中的自建小房上长了出来,也是一棵不(高)的树,可惜上面的主干枯死了不少。鸽子是自由和平的象征,大概有八九只,有吃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