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城镇老年人口养老金需求预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辽宁目前已经进入老年型社会,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十分完善的情况下,城镇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就变得越来越突出。城镇老年人口养老的核心问题是养老金的需求,对其预测分析有其必要。  相似文献   

2.
截至目前,全国老年人口有1.6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2.79%。从今年开始,我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口将年均增加800万人至900万人。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届时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37亿,约占总人口的30%以上,也就是说,三四个人中就有一位老人。对此,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不无担忧  相似文献   

3.
法律服务     
我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为6000亿元,而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则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的巨大差距让老龄产业“商机无限”。日前召开的2005年中国老龄产业国际论坛及第一届中国老年产品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有资料显示,按照国际上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即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我国1999年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亿,占总人口的11%。与此同时,我国老年人的收入也在不断提高,消费能力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4.
黄肇漳 《学习月刊》2011,(22):70-71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指60岁以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据统计,我国老年人口已高达1.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2%以上,今后还将以年均约800万的规模递增。伴随人均期望寿命(目前为73岁)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必然日益显现。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大民生问题和严峻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罗莉 《学习月刊》2012,(4):109-110
一、人口老龄化与“银发经济”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7%。早在1999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10%.进入到老龄化社会。而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765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26%。整个21世纪上半叶,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人口结构已经基本完成转型.平均寿命从改革开放之初的68岁提高到目前的74.83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与此同时.中国老龄化的速度明显加快,进入“高度老龄化”的阶段。到目前为止.中国也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庞大,老龄化速度快,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数的18.9%,远高于国际老龄化社会标准的10%,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京津冀地区是全国人口老龄化的重点区域,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天津、河北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别为19.63%、21.66%和19.85%,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北京、天津已提前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多样化养老需求呈井喷式增长,康养产业成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养老一体化已经成为三地共识,张承、太行山燕山等环京津休闲旅游区的生态涵养、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人口结构已经基本完成转型.平均寿命从改革开放之初的68岁提高到目前的74.83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与此同时.中国老龄化的速度明显加快,进入“高度老龄化”的阶段。到目前为止.中国也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黄珊 《实事求是》2000,(4):48-50
我国是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虽然我们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但在世纪之交的崛起中,人口问题无疑构成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尽管我国从70年代末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已降到17.1%和7.1%,进入世界较低国家行列,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巨大,21世纪我国人口发展仍面临五大趋势:1.人口数量将继续增长。2.生产年龄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压力加大。预计2020年,我国生产年龄人口将再增加1.7亿,劳动力过剩趋势将更加严重。3.人口老龄化严重,2040年我国65岁以上老…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所面临的贫困问题更多的是农村人口的贫困问题,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的贫困问题。但在反贫困工作中,农村老年贫困人口问题并没有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老龄社会的到来,将进一步加大老年人口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贫困问题的严重性。文章分析了导致农村老年贫困的原因,并从经济发展、传统文化、农村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流动迁移最为活跃的时期,未来30年,我国还将有3亿左右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进  相似文献   

12.
孟亚生 《学习月刊》2011,(19):49-50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26%。"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老年人将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增加到16%。因此,老年再婚,是一个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话题。然而,老年人找老伴要多长个心眼,要"馅饼"更要提防"陷阱"。最近,南京市建邺区法院就审结了一起利用征婚信息专骗单身老人的特大诈骗案件,一个巧舌如簧、风韵犹存的半老女子,诈骗8个"男友"的金额高达近200万元,个中教训,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达1.69亿,但目前提供的老年产品存在种类少、服务层次低等软肋,我国养老产业尚处于沉睡阶段。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中国人口学会发布消息称,"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口总量将接近14亿,同时,人口老龄化提速,老年人口出现第一次增长高峰,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将从"十一五"年均净增480万,提高到"十  相似文献   

15.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60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亿,接近全国总人口的10.2%,其中城镇为9.68%,农村达到10.9%。据数据分析,在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内我国老龄人口都将保持高递增的速度。人口结构的老龄化、高龄化,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人们的精神心理都有重大的影响。如何使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更好的社会福利,是国家民生建设的重点,在社会福利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尽管我国人口城镇化水平已进入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期,人口城镇化也将成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但藏族人口城镇化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个百分点。藏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区、集中连片贫困区与重点生态功能区,人口城镇化关系藏区农村扶贫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农牧民增收。本文利用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对川西北藏区人口城镇化现状与特点、城镇化的空间产业与人口资源特征进行研究,并提出可持续城镇发展的政策选项。  相似文献   

17.
刘长庚  王迎春 《探索》2012,(6):145-152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了巨大作用。随着我国进入低生育阶段,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红利结束的趋势明显,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发展战略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重构人口发展战略势在必行。根据人口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精神,加快构建以以人为本为战略思想、以合理增加人口数量为战略方向、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战略目标、以优化人口结构为战略重点、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战略保障的人口发展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18.
如今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趋势性转变,呈现"新常态",具体表现为年龄结构向"倒金字塔"转变、性别结构向"男性过剩"转变、人口区域分布结构不均衡、现代型人口产业结构初见端倪等方面。这样的人口结构"新常态"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影响,鉴于此,须完善人口生育、人口投资、人口性别、人口有序流动和迁移、老年人口发展等方面的政策,以此优化"新常态"下的人口结构。  相似文献   

19.
按照联合国公布的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便进入老年型国家。我国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已有60岁以上人口7664万,占总人口的7.7%,现在老年人口又增到9100多万,占总人口的8.1%。据预测,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1.3亿,占总人口比重为10.5%,2025年将达2.8亿,所占比重为19.4%;2025—2050年,老年人口比重将为25%。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必将对社会经济奋力面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尽管我国人口城镇化水平已进入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期,人口城镇化也将成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但藏族人口城镇化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个百分点。藏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区、集中连片贫困区与重点生态功能区,人口城镇化关系藏区农村扶贫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农牧民增收。本文利用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对川西北藏区人口城镇化现状与特点、城镇化的空间产业与人口资源特征进行研究,并提出可持续城镇发展的政策选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