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陈渔 《群众》2010,(6):41-41
<正>好莱坞模式是对好莱坞电影产业的一种概括性的统称,它涵盖了电影的投资、生产、发行、放映及其后产品开发的各个相关环节和领域,是一种高度集成的电影产业运作模式。本世纪初,好莱坞电影企业加  相似文献   

2.
2012年4月结束的北京第二届国际电影节上,多家中国“影企”投资参与制作好莱坞大片。中美合拍片在逐年增多,如即将上映或筹备中的《环形使者》、《封神天下》、《钢铁侠3》等。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成为好莱坞电影的最大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3.
贵第6期文章《中国“牵手”好莱坞》报道了北京第二届国际电影节。虽然中国电影与好莱坞合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中国电影要走出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就需要永远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4.
灾难电影是好莱坞重要的类型电影,灾难片提供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种审美上的异质体验,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一种人类社会的普遍文化心理。风险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意识,这种人类永恒的忧患意识体现了对人类自身命运的终极关怀。在步入风险社会的今天,灾难电影如火如荼,观众更是趋之若鹜,灾难巨制《2012》横扫全球票房,独步影坛。本文尝试从电影文本分析入手,浅谈好莱坞灾难电影中的风险传播问题。  相似文献   

5.
好莱坞电影对于美国同性恋权利保护相关立法完善方面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1984年的电影纪录片《The Time of Harvy Milk》和1993年的电影《Philadelphia》以及2008年的电影《Milk》遥相呼应,利用电影的告诉功能、唤起功能、强调功能和演员的个人魅力有力的促进了美国同性恋权利保护相关立法的完善和实施。三部电影也呼吁电影导演们关注社会问题,为建立一个法制健全文明民主的社会而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6.
杨静 《思想战线》2004,30(3):102-10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参与全球化的策略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调整变化,在好莱坞电影的压力下,以开放的姿态日益走上成熟的多元化文化产业发展道路。《英雄》作为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中国民族电影商业大片,体现出高度的民族主体意识,这对于好莱坞霸权文化的肆虐无疑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反抗力量,对于低糜的民族电影产业也是一种激励和鼓舞。  相似文献   

7.
苑迪 《中国减灾》2006,(12):52-53
继前不久刚刚上映的《海神号》之后,爱好电影的发烧友们又迎来了另一部好莱坞灾难大片——《世贸中心》。这部由好莱坞著名导演、两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得主奥立弗·斯通执导的电影,于11月10日在全国全线公映。该片在全球刚一上映即引起各国观众的极大反响,另外在刚刚结束的  相似文献   

8.
徐红 《观察与思考》2008,(13):54-55
对许多人来说,3-D电影也许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就是那种需要戴着特制的眼镜观看的立体电影。它是一种利用人类视觉的“偏光原理”在银幕上营造出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的电影形式,在上世纪50年代被发明出来之后昙花一现,并没有广泛地流行和推广。然而今天,这种技术正被好莱坞的电影巨头视为拯救电影产业的致命法宝而加以开发。从加大3-D电影的制作力度,到加快影院放映的数字改造,好莱坞电影产业正跑步进入一个3-D电影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李睿渊 《传承》2011,(30):64-66
面对来势汹汹的好莱坞3D电影,在传统2D电影市场国际化进程中一直处于劣势的中国电影产业既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也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借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对文化建设的东风,中国电影正迈进产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抓住3D这个契机,正确看待差距,借势提升国产电影水平,加强自主创新,明确国际市场受众定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增强电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仅仅贴上"中国脸"是不够的贵刊2期《今日视点》栏目的一组文章报道了红火的中国电影市场。美国著名调查机构IHS公布的全球电影产业消费报告预测,在2013年~2016年这段时期全球电影产业的消费总额还将以每年2%~3%的速度继续增长。如今,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成为好莱坞眼中的一块"大蛋糕",而贴张"中国脸"则是分享这块蛋糕最迅捷的方式。《环形使者》中楚楚动人的许晴、《生化危机5:惩罚》中持枪与僵尸激战的李冰冰,这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与实践》2002,(4):43-43
二战以后,好莱坞电影横扫天下,传统的主要电影国家如德国、意大利等,电影产量一路下滑,电影市场低迷,1998年德国的电影市场份额已经跌破10%,而好菜坞电影在德国的市场份额却达到了78%。日本电影在经历了20世纪70、80年代的低谷后,90年代才有了些恢复。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法国电影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生产水准,本国电影票房一直稳定在市场份额的30%以上。  相似文献   

12.
许多管理者对一个错误的观点都持认同态度。连某些高层管理人员脑中都有着好莱坞电影塑造的那种管理者形象,面前的办公桌上摆着七部电话,耳朵和肩膀夹着一个,手里拿着一个.还有一个正等着要接;时时刻刻都在满世界跑,谈买卖,发命令,下订单。这也许符合证券交易员的形象,除此之外就只可能出现在好莱坞电影里,但这绝对和好的管理者、好的决策没有任何关系。  相似文献   

13.
陈晓星 《两岸关系》2012,(11):58-59
没有豪门、没有时尚、没有打斗悬疑、没有男女情爱,这样"干净"的电影还有没有人看?中秋假期,在台湾各影院打败好莱坞大片的就是这样一部"台湾制造"的"干净"电影《逆光飞翔》……一个"主旋律"的故事:天生眼盲的男孩黄裕翔练习钢琴,离家深造,在黑暗与挫折中积极乐观,鼓励了心灰意冷的女孩重拾梦想,努  相似文献   

14.
“她经济”视角下解读小妞电影的女性凝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妞电影是好莱坞创造出来的一种电影类型,被中国的电影产业引进之后发展很快,甚至在短短几年之内改变了中国电影观众的性别比例。与传统电影的男性视角不同,小妞电影提供了大量女性凝视的机会,这也是中国流行文化中的一个较新的现象。本研究从"她经济"的视角来分析,揭示出这种女性的凝视是在"剩女"的语境中基于消费力的基础之上而实现的,小妞电影因而体现着浓厚的消费主义,并且延续了传统的性别主义。但在理解这些电影文本的时候,女性观众是被动地受着文化工业的操控,还是有着强大的自主性,这有待进一步的经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廖静 《理论月刊》2010,(8):146-148
意识形态批评方法与其他电影批评方法不同之处,即在于其注重对文本所要表达的潜在意识形态的研究。本文通过运用意识形态批评的理论,从问题式的思维方式、症候式的文本阅读和意识形态询唤及主体建构等方面,对好莱坞大片《2012》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试图揭示其中所隐藏的美国的意识形态观念。  相似文献   

16.
面对电影和音像国际市场上的好莱坞强势,近来许多国家以及欧盟都作出了反应。它们补贴本国的电影产业,有的还对电视节目实行播出限额。1993年,美国政府开始反击,并要求取消这些被认为是违反自由竞争的措施。“文化例外”这个词就是在这场对峙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与追求大排场的好莱坞不同,欧洲电影总以一种别有洞天的细巧展现在观众眼前。萧伯纳说:"好的文艺作品,都会设置一些阅读障碍,不让读者一览无余。用心者参破这些障碍,才会感受到作品本身的美妙。  相似文献   

18.
2013年,《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主演保罗·沃克因车祸身亡,尚未完工的《速度与激情7》何去何从备受关注。好莱坞在表示哀悼的同时,开始思考一个现实问题:电影拍了一半,主演去世了,怎么办?如何既尊重逝者,又使剧情合理化,保证影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以青年女性为目标消费群的影片在内地电影市场上频繁出现。以《小时代》系列影片为代表的该类型片在获得票房成功的同时受到多方的抨击。本文通过回顾与考察好莱坞"小妞电影"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现阶段国产"小妞电影"的构成要素,进而讨论其价值危机是单一现象,还是时代症候。在内地电影市场日趋多元化、类型化的情况下,以青年女性观众为主要电影受众的本土"小妞电影"应当通过大数据手段,与观众进一步协商,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女性观影市场需求的同时,激发自身的原创性,淘汰肤浅媚俗的快速消费元素,强化积极的价值导向,发挥该类型电影扎根于本土市场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作者历时五年走遍30个国家,采访了电影、电视、音乐、传媒、出版等创意产业界的1250位行业领袖,获得大量真实而精确的第一手资料:美国电影如何在好莱坞、华尔街、美国国会和中情局的共同作用下成为世界主流文化?迪斯尼、索尼等国际文化资本如何以并购等方式占领各国市场?日本如何通过漫画、流行音乐等实现其“重返亚洲”的战略?韩国如何通过韩剧的出口来促进三星等产品的海外销售?印度如何通过与好莱坞结盟来抗衡中国?伊朗如何成为各国媒体争夺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