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科技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关键一环,也是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京津冀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创新资源丰富,创新载体多元,产业基础雄厚,这是河北融入科技协同创新的优势所在。但由于过去三地发展不平衡造成的科技创新的马太效应明显,创新链布局不合理,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机制不完善,知识产权转移机制不顺畅等问题,成了阻碍河北科技创新步伐的绊脚石。为此,河北应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强化科技协同创新的主体驱动机制,打造科技协同创新支撑机制,完善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链接机制,加强科技协同创新保障机制,推动产业协同创新机制形成,不断增强自身融入科技协同创新的能力,促进本地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省与京津科技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随着首都经济圈建设规划的启动和京津冀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京津冀科技合作相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制定具有指导性的《"京津冀"区域科技合作规范》,建立"京津冀"区域科技合作的政府间协调机制;建立区域内地区间产学研合作机制;破除障碍,实现区域内科技资源互认和共享,才能进一步推进首都经济圈建设,加快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针对区域协同发展,循环经济强调多样化的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高效投入的区域优势资源、公平的区域发展机会和差异化的政策。在循环经济视域下,京津冀区域应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出发构建区域协同发展的目标体系,从比较优势出发科学选择区域发展的资源禀赋与特色增长点,从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出发持续提升经济要素组合利用水平,在推动区域协同的过程中提升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通过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跨地区产业合作,加快市场化改革和科技创新等措施,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进程中。  相似文献   

4.
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应形成以创新主体、创新制度、创新资源以及创新文化为核心的支撑系统,通过整合创新要素,增进政产学研平台的合作,达到融制度创新、产业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于一体的协同创新效果,以此来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雄安新区建设国际一流创新型城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创新制度,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创新主体创新活力;培育创新文化;创建国际一流的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整合创新要素;加强有效制度供给,推进京津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5.
本文立足于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的现实背景和主要问题,在梳理京津冀协同发展最新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建议,即构建和健全协同发展的制度框架、完善协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和内容体系、创新构建协同发展的多主体互动合作模式、按照世界级城市群的要求统筹规划空间功能、立足各地优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布局调整。  相似文献   

6.
京津塘科技新干线:天津滨海新区的生力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津滨海新区面临我国经济区域整合的新机遇,是中国第三波开放和深化存量的第二轮改革的“综合试验田”。京津塘科技新干线是天津滨海新区的生力线,应京津冀联动,以京津塘高速公路等沿线为核心,构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政府管理创新是发展京津塘科技新干线的动力源,应:打造标准化政府;理顺政企关系,构建服务型政府;构建全息透明、运行高效的信息化政府;形成契约型政府。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合作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国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临科技创新为特征的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已经提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产学研合作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国策。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构成是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它是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联合与促进,国家创新体系服务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整体经济的发展。国家创新体系是以知识创新为基础,技术创新是关键,产品与产业创新为目的,制度创新为保证。各国实现国家创新都采用政策导向发展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模式。国家创新是以民族进步为标志,发展产学研合作是实现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和关键,融国家目标和国家战略于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是国家创新体系运行的基础,要重视建设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行业特色型大学在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有所削弱,行业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降低、人才培养特色、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有所下降等困境;从加强战略规划、强化分类管理与评估、给予特殊优惠政策与财力支持、推进省部(部部)共建和高校联盟、搭建协同创新和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等,有助于加快行业特色型大学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沧州全面经历了环渤海、环京津、环首都区域发展战略直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每一步、每一环,拥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巨大优势,奠定了协同发展的深厚基础,初步建立了京津协同发展的高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着结构性矛盾.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需要构建多方协同育人体系,而这一点往往在目前的协同创新实践中被忽视.本研究从产学研合作与就业能力提升的角度,借鉴美国产学研合作经验,分析了我国产学研合作协同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产学研协同育人以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中之重,区域范围内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实现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产业体系源于分工深化,区域产业体系是以城市群为载体的产业体系,是价值链与空间链的有机统一体。京津冀区域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呈现出产业创新能力提高、要素流动加强、区域分工链接初步显现等积极因素,但也存在产业链与空间链衔接不畅、融合度不高等问题。应围绕实体经济提高区域创新发展能力,优化区域价值链与空间链;紧抓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同步提高要素市场一体化与制度一体化;高水平建设雄安新区,优化城市产业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2.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区域金融合作力度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已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它需要京津冀各方面协同发展、相互促进,金融合作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论述京津冀经济一体化金融合作的必然性和其影响因素,以及促进其金融合作的策略,期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金融合作效果明显,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是一个区域共同体,是我国经济发展空间上的一个具有制高点作用的"域面",但整体空间规划缺失制约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存在沿海经济带、两个核心城市和一个"三角域面"的高梯度空间。在空间上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探寻路径是:建设北京与京津冀沿海经济带的"点轴系统",以京津"双极联动"带动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实现京津唐"三角域面"的梯度推移。  相似文献   

14.
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事关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文章以加强天水与关中地区产学研合作为分析样本,在系统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天水各产业与关中地区产学研合作的重点对象,以及深化政府战略合作、发挥市场的主渠道作用、发挥企业的主体性作用、把天水打造成关中地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集聚区、大力引进关中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天水设立研究机构、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积极从关中地区培养和引进科技创新人才等加强与关中地区产学研合作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雄安新区与京津冀的协同发展直接关乎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深化京津冀协同目标的实现。目前,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内外部因素、共享因素以及隐形因素的掣肘,突出表现为雄安新区发展基础的滞后性、京津城市的虹吸效应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落差、顶层设计的推进与落实缓慢以及区域内城市主体定位的不明确、发展目标的偏差与机制的不完善等问题。基于协同学理论,雄安新区与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应谋求多元、系统的运行模式。具体来说,加强协同的顶层设计是基础,有序推进协同发展的交通圈、产业圈、智慧城市圈、环境治理圈是关键,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功能的发挥是催化剂,完善沟通反馈机制、利益协调机制与联合监督考核机制是保障。  相似文献   

16.
公共服务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京津冀公共服务协同发展指标体系基于协同论最新理论,包含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劳动就业、基本社会保险、基本医疗卫生、基本社会服务、基本住房保障和基本公共文化7个一级指标。京津冀公共服务的协同效应存在但并不明显,发展水平呈明显阶梯落差,并且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其中基本劳动就业领域差距最为明显。结合京津冀各领域的发展现状与目标要求,通过资源共享、产业转移、统筹规划等对策,协同推进京津冀三地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同城化。  相似文献   

17.
京津优越的区位优势,使毗邻的河北省人才大量流向京津。为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促进三地的协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战略,给河北省的发展带来重大契机。河北省应抓住这一重要机遇,认识到人才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快建立起政策-信息-情感的人才回流机制,教育—科研—合作的人才发展机制,激励—开发—重任的人才用人机制,从而促进优秀人才回流河北,为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8.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机构升级的有效创新平台。技术发展的复杂性、不确定性、高风险性,需要官产学研资共同组建产业创新联盟,集聚创新资源,解决产业发展的瓶颈难题和共性问题,推动产业发展升级。界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内涵,分析其特征、运行机制,评估青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现状,提升产业创新联盟绩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有着突出的优势和鲜明的特点 ,同时也存在科技创新的体制性障碍。高等学校是科技原始创新的基地 ,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必须做好产学研结合、发展高校科技园区、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正>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打通创新链条、促进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望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着力打造协同创新平台,汇聚众智众力,加快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力促进科技难题攻坚和成果转化,在培育壮大新动能方面取得更大进展,为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作出新贡献!——11月12日,第十一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