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9)
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以来,伊朗社会的方方面面被重新整合到伊斯兰的价值体系中,伊朗女性的失业问题受到伊斯兰传统价值的深刻影响。革命后,伊朗女性失业问题愈发凸显并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与稳定。文章将就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女性失业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12,(8):57-57
伊朗军事能力究竟有多大,看一看家底便知分晓——伊朗王牌:伊斯兰革命卫队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简称IRGC)是伊朗武装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于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被美国人认为是伊朗军队中王牌中的王牌。  相似文献   

3.
自一九七八年初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以来,国内政局一直处在动荡之中。以最高法院院长、伊斯兰共和党总书记贝赫什提为首的一批宗教人士,同以总统巴尼萨德尔为代表的一些政界人士(也包括一些宗教人士)之间长期以来的分歧正在发展。作为这一分歧的激化的初步结果,巴尼萨德尔已经被解除了总统和伊朗武装部队总司令的职务。伊朗的政局将更加动荡。  相似文献   

4.
打了五年半之久的两伊战争,最近又发生了新的大规模的战斗。双方海陆空军全面卷入,战火还在继续扩大。 伊朗在纪念伊斯兰革命七周年之际,从二月九日晚开始在南部战线突然向伊拉克发起代号为“曙光——八号”的强大攻势。为了发动这次新攻势,伊朗从去年下半年起就在政治、外交、军事和物资等方面作了许多努力。特别是苏联副外长科尔尼延科不久前访问  相似文献   

5.
1978年,中东石油大国伊朗在巴列维国王领导下进行的“白色革命”已整整15个年头了。在这15年中,古老落后的伊朗在“现代化”道路上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取得了眩目于世的成就。然而就在这一年,伊朗却爆发了反对巴列维王朝的“伊斯兰革命”。1979年2月11日,宗教领导霍  相似文献   

6.
高美 《党政论坛》2013,(10):31-31
2月24日,由好莱坞导演本·阿弗莱克执导并主演的影片《逃离德黑兰》获得美国奥斯卡最佳影片大奖,并赢得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剪辑奖。该片根据发生在1979年的伊朗人质事件改编,讲述了中情局特工托尼·门德斯在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美国大使馆被占的情况下,成功将困于加拿大大使馆内的6名美国外交官带离德黑兰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中亚地区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独联体的中亚诸国,急需与外界建立新的经济联系。土耳其、伊朗和巴基斯坦亦有同中亚诸国进行合作的需要和愿望。以非阿拉伯人的伊斯兰教国家为主的中亚经济圈正在形成。这引起美国和西方的担忧。  相似文献   

8.
革命遇到了麻烦 新政权建立不久,霍梅尼就提出了输出革命的口号。他显然认为,伊斯兰世界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只要他振臂一呼,便可以应者云集。他说,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都不好,只有伊斯兰的政治经济制度最美妙,是真主的恩赐。这个思想体现在一句著名的口号里:“不要东方,不要西方,要伊斯兰共和国”。他渐渐地不谈民族,不谈国家,只说伊斯兰社团,这个社团实际上包括整个伊斯兰世界。他认为伊斯兰革命是不认国界的,他也当仁不让地常常以社团领导人的口气号召全世界穆斯林起来革命,反对超级大国,即国际上横行霸道的豪强。  相似文献   

9.
阿里·沙里亚蒂是伊朗伊斯兰改革家之一,其主张早期伊斯兰教是革命的、政治性的意识形态,而现存的伊斯兰教因固守中世纪的教法而变为保守的宗教制度。为了使伊斯兰教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就必须改造传统的宗教制度,清除中世纪教法学家对伊斯兰教精神的曲解和一些陈腐的观念,从伊斯兰文明中发掘它的真正精神,用平等、正义、进步等永恒价值和原则指导社会生活。本文通过对阿里·沙里亚蒂(Alial-Shari‘at)关于"新教"改革思想以及其在特定政治背景下的政治改革思想进行总结性的探析,旨在说明沙里亚蒂的伊斯兰改革思想对伊斯兰革命产生的重要影响,也试图从另一侧面展示伊斯兰革命性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正伊朗拥有世界第四大石油储量,在过去的百余年间,与伊朗石油密切相关的词语,一直离不开"战争""动荡"和"阴谋"。海军需求让英国染指伊朗石油从历史上来看,最早染指伊朗石油的国家是英国。1901年,伦敦百万富翁威廉·诺克斯·达西同波斯(1935年国名改为伊朗)国王穆扎法尔丁·沙协商达成石油协定,达西获得长达60年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国家联合自强的盛会怀成波最近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第八届伊斯兰首脑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会议表现出了伊斯兰世界多年未见的、强烈的团结愿望。这是对美国压力的反弹,其意义不可低估。伊斯兰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地跨亚非欧,包括55个国家,人口10亿以上。成...  相似文献   

12.
据美国媒体日前披露,美国政府准备把伊朗革命卫队列入"恐怖组织"名单,并有可能在今年9月联合国大会召开之前公布这一决定。外界普遍认为,此举将进一步加剧美国和伊朗的紧张关系,造成伊朗核危机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3.
1.伊朗与以色列,紧张与制裁在核计划造成伊朗与西方紧张关系加剧的背景下,以色列多年以来首次公开谈论对伊朗实施空中打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伊朗首都德黑兰是一个充满革命气息的城市,世俗与宗教、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在这里既斗争着,也融合着,并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共存着。在德黑兰平静的外表中,我感受到的是整个伊朗社会正经历着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开罗专电 国务院总理李鹏将于7月上、中旬对埃及、约旦、伊朗、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和科威特进行正式访问,以进一步巩固、加强和发展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李鹏总理的这次中东之行,是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中国和阿拉伯各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关系和友谊。丝绸之路是中国同西亚各国以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虎视鹰瞵之下,伊朗总统哈塔米冲破重重阻力,于 3月中旬对俄罗斯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 1979年以来伊朗国家元首首次访俄。访问期间,双方讨论了军火交易、核技术合作、里海石油资源分享以及中亚地区安全等问题,签署了《俄罗斯和伊朗两国相互关系基础和合作原则条约》和《关于里海法律地位的联合声明》等文件,成功地推动了两国关系向前发展,为两国抵抗美国遏制与压力而加强全面合作增添了新的动力与内容。 关系演变   回顾俄伊两国关系近 10年来的演变,颇似临海观潮,看到的是大起大落的景象。   20世纪 90年代初,俄伊关系一…  相似文献   

17.
亚南 《瞭望》1985,(10)
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三月二日结束了对意大利和西班牙两国为期五天的访问。这是自一九八三年年底美国在意大利、西德、英国开始部署中程核导弹以来,苏联外长对西欧国家的第一次正式访问。 葛罗米柯的这次访问恰好是在美苏日内瓦限制核武器谈判的前夕,而所访问的意大利和西班牙都是北约成员国,它们对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都持一定的保留态度,因而西方报刊认为,这次访问是苏联“为谋求西欧支持它的立场而作的一系列努力的一部份”。  相似文献   

18.
德黑兰专电 缓和与改革之风,吹佛世界各地,带来或多或少变化。伊朗近来也开始了变化。 接受联合国五九八号决议,决心结束同伊拉克之间历时八年的战争,自然是明智之举。最近,穆萨维总理谈到伊朗愿意同所有邻国和平共处。淡淡一句话,给研究伊朗的人带来了震动。虽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已经有三十多年历史,但伊朗这个伊斯兰政权却一直闭口不谈,念念不忘的是输出伊  相似文献   

19.
一月十七日,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在寒风傲雪之中结束了对北、东欧四国为期七天的访问。这是日本首相首次正式访问这些国家。 在访问中,中曾根分别同芬兰、民主德国、南斯拉夫和波兰四国首脑举行了会谈。宾主就苏美首脑冰岛会晤破裂后的东西方关系、裁军和世界和平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强调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政治对话。  相似文献   

20.
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应英国议会的邀请,从去年十二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对英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戈尔巴乔夫是一九六七年以来访问英国的最高苏联官员,而这次访问恰好安排在美苏外长即将于日内瓦会晤的前夕,因此,他的访问自然引起各国舆论界的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