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二十世纪下半叶前15年,即从1950年至1965年间,在祖国大陆西南边陲雪域高原上,发生了震撼世界的天翻地覆的大变革。西藏从帝国主义侵略奴役下和政教合一僧侣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用适合西藏情况的艺术手法,全方位多侧面地反映这一段历史,特别是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平息西藏叛乱,实行民主改革和成立自治区这段辉煌历史的25集《西藏风云》电视连续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对全国各地特别是在西藏工作过的老同志(以下都简称老同志)有很大轰动,并引起巨大反响。从11月13日至11月20日,天津、成都、北京…  相似文献   

2.
魏巍  陈辉 《瞭望》2000,(42)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题目不是硬想出来的,而是在朝鲜战场上激动的 情况下从心里跳出来的,从情感的浪潮中蹦出来的。我能写出《谁是最 可爱的人》,最基本的原因是我们战士的英雄气概,他们的英雄事迹是这样的伟大,这样的感人,把我完全感动了。由于感受深刻,下笔时十分顺畅,一气呵成,一天多就完成了。 1950年12月中旬,我和新华社的同志一同赴朝鲜碧潼战俘营调查美军战俘情况。在志愿军里我目睹了许多惊天动地和感人肺腑的事情,于是,我要求留下来进行了3个月的战地采访。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志愿军38军112师担负穿…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有一面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的蓝色旗帜,旗帜中间乡有彩色图案,中央为一只鹰,鹰的上方为一只北极熊,这就是杭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军缴获的美军王牌部队“北极熊团”的团旗。原志愿军27军238团团长阎川野直接参加了这场漂亮的歼灭战,他说,此战是整个抗美援朝时期唯一成建制地全歼美军一个加强步兵团的歼灭战。 1950年 11月,“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发起所谓“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企图一举将我志愿军逐出朝鲜。 战场东线之敌美军第10军团,于 1950年 11月中旬分三路北…  相似文献   

4.
《瞭望》1999,(10)
1959年3月至1960年,在世界屋脊西藏发生一场波澜壮阔的民主革命,这就是西藏平叛斗争与民主改革。在这场革命中,西藏百万农奴奋起摧毁人类最为黑暗、最为残酷、最为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翻身解放,当了主人。当年的翻身农奴、现任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的列确,亲...  相似文献   

5.
我于1969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位于广东仁化的一座矿山里。我虽然学的是工科,却喜爱文学与写作。到单位后,常利用业余时间写些广播稿和报道稿。1972年底,我们矿山“工改兵”,变成了基建工程兵部队,我也光荣地穿上了军装。1973年3月,当时团宣传股正缺人,领导就把我从营部调到团宣传股搞新闻报道工作,从此开始了我的政工生涯。从那时到现在,一晃快30年了。这期间,我做过组织、纪检工作,但绝大部分时间是做宣传工作,一直没离开过政工岗位。根据我的体会,搞政工必须要有这样三种精神: 一是要有不怕吃苦、勤奋踏实…  相似文献   

6.
抗美援朝中的一段秘闻:彭德怀直闯毛泽东卧室张希在中朝两国军队对敌发动第三次战役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后,彭德怀决定乘敌军欢度1951年新年元旦麻痹大意之际发起进攻,时间定为1950年12月31日17时。1950年12月31日晚,当世界人民欢庆新年来临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王军  云杉 《瞭望》1996,(49)
今年年底,由我武警水电部队在藏北那曲河上修建的查龙水电站,经过一年多的试验运转后,将正式移交给当地政府。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水电站,年发电量为4363万度。它的建成,宣告了那曲人民燃牛粪火、点酥油灯的历史永远结束。 这座水电站,连同水电部队为西藏人民修建的羊卓雍湖、满拉水电站,创造了在海拔4400米以上地区兴建水电站的世界水电史奇迹,不但对西藏的经济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也是一座座无言的丰碑,记叙着中国武警水电部队的军人们可歌可泣的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8.
十多年来我踏遍了西藏的主要电站,看到点亮的高原之光,无比感慨和自豪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由于高山险阻,自然环境恶劣,加上长期封建农奴制度的统治,当地球上多数地区已享受到物质文明的时候,西藏还处于蛮荒的黑暗之中。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全区没有电力,照明只有靠松明子和酥油灯。追溯起来,西藏的电力开始于1928年,当时在拉萨北郊夺底沟建设了一座容量只有92千瓦的水电站,1946年由于设备老化停运,西藏又回到没有电的黑暗世界。  相似文献   

9.
湖北“有”两座“逸夫楼”。 一座存在于过去。1994年,香港邵逸夫先生捐款80万元港币,麻城市政府拨款60万元人民币,建成该市第一中学的标志性建筑物——实验楼,为感谢邵逸夫先生热情资助教育事业,特命名“逸夫矿,庄重地立了纪念碑。这座耗资140万元的四层楼投入使用仅6年,就成了一座危楼,于今年3月拆毁。 一座存在于未来。今年3月,华中理工大学与武建集团签订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邵逸夫先生捐赠600万港元)的“逸夫科技大楼”工程合同,双方郑重承诺:若该工程竣工后获得国家建筑行业最高荣誉“鲁班奖”,华…  相似文献   

10.
长假出游哪里去?请到世界 屋脊来!西藏自治区旅游 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明加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说,西藏旅游界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随时欢迎国内外游客前来世界屋脊旅游观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提起西藏,人们往往会把它与冰山雪地、戈壁荒滩、风沙满天、空气稀薄等联系起来,好象它们都是西藏的代名词,其实不然。 西藏既有白雪皑皑、气势磅礴、横亘亚洲的座座山脉,也有水草丰美、景色怡人、万里无垠的茫茫草原;既有蜿蜒千里、奔腾不息的大江大河,也有星罗棋布、静如处子的高原湖泊;既有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也有丰富多样的野生动…  相似文献   

11.
七、八月,西藏高原最美好的季节。茂密的森林、如茵的草地,到处都显示出勃勃的生机。 就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受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委托来西藏视察工作。这是他一九六四年离开西藏以来第一次回西藏。 六月二十日,班禅乘坐火车取道西宁,作暂短休息以后,二十九日又从兰州乘专机到达拉萨,开始了他为时两个月的西藏视察。 班禅所到之处,受到了党政军负责人以及广大藏汉干部群众、僧俗各界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2.
到今年11月29日,孔繁森同志已经牺牲4年了。他当年收养的3个孤儿如今怎么样了?记者前不久在西藏采访时看到,孔繁森牺牲后,他当年的同事们接过了抚养、教育3个孤儿的接力棒。在他们和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培养下,3个孩子正在茁壮成长。地震灾区孔繁森与3个孤儿结...  相似文献   

13.
写出了时代的呐喊 1978年夏天,作为贵州绥阳县文化馆一名“三句半”“快板书”“活报剧”的创作员,我随宣传队在离县城100里外的温泉区几个乡镇巡回演出.一天,我刚写完节目单交给领队,就接到通知,说县里要派我到省里参加全省的剧本改稿会.在徒步返回县城的两天时间里,我不得不到旺草小学一位朋友家借宿.我那朋友也是一个文艺爱好者,我们商量顺路去看望另一位农民作者.  相似文献   

14.
第一批援藏时,朗县是福建省泉州市对口支援的,3年的时间就在平地上建起了一座小城镇,成了全国县级援藏的一面旗帜。1998年6月份莆田市接过了援藏的任务,也接过了这面旗帜。邓庆雄,中共西藏朗县县委书记,同时仍然担任他援藏前的职务──福建莆田市涵江区副区长。1998年他来到西藏,一年半过去了,邓庆雄吃药增多了,营养下降了,头发减少了,经常睡眠不足,体重下降了13公斤,但邓庆雄的工作量增大了,对援藏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增无减。他说,要把朗县的工作继续向前推进,只能干好,不能干坏,无论如何,不能让朗县这…  相似文献   

15.
朱庆  刘川 《瞭望》2000,(44)
本刊发稿之时,传来了任国庆同志不幸去世的消息,我们深感悲痛。谨以此文深切悼念任国庆同志,也献给所有热爱西藏、建设西藏的中华儿女们 68岁的党的优秀干部任国庆 去了。 21年前,时任无锡市崇安区委副书记、副区长的任国庆作为江苏省首批援藏干部之一,踏上了雪域高原。没想到,他在西藏一呆就是21年;21年间他先后主持建成西藏第一座地区级电视转播台、第一座地区广播电台,为推动西藏广电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至死仍在念念不忘的,是西藏全区村村通广播电视的计划。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任国庆放弃江南鱼米 之乡的富…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99,(14)
A、北约首次空袭后的南联盟科索沃省首府普里什蒂纳市区边缘的一座建筑起火B、美国战舰在亚得里亚海上向南联盟境内的目标发射巡航导弹C、3月27日南联盟军队击落一架美国F-117A隐形战斗机。受胜利鼓舞的南联盟民众踏上飞机残骸欢庆北京时间3月25日凌晨3时...  相似文献   

17.
我第八次回仰光探亲,在离开缅甸前的最后一个月,我和仰光的弟弟一道儿到一座寺庙里当了七天和尚,这在我人生的旅途上最富有传奇色彩。我在祖国从事文教事业,从来没闲暇问津佛庙,也没有资格当最起码的沙弥。可是1988年8月一回到第二故乡——仰光,居然奉慈命削发为僧,也够神气了。按缅人风俗,儿辈当几天和尚,不但有功德,还可以给父母添寿造福,因此我就毫不犹豫地做出决定,何况我一生从  相似文献   

18.
1998年7月,我从车间调到厂宣传处,从事宣传工作,如今已经有5年了。在这五年时间里,工作中的甜酸苦辣不必多说,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政工不仅促使我养成了学习上进的好习惯,而且使我更加觉得思想政治工作就像一座明亮的灯塔,指引着我走好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19.
我在西藏     
西藏是神秘的,又是美丽的;是静谧的,又是生机蓬勃的。笔者在那里虽只生活、工作了7个月,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回想起来,那莽莽苍苍的草原,白雪皑皑的山峰和一伸出手仿佛就能触到的瓦蓝瓦蓝的碧空,好像就在眼前……我的许多朋友,对西藏的了解大概都来自电影《农奴》或马健的一部小说。我要说的是:这两部作品所反映的,都不是现在的西藏;现在的西藏要比呈现在这两部作品中的西藏,更诡奇也更美丽。漫步拉萨街头,我分明地感觉到,这是个焕发着异彩的历史跨度极大的社会。请看路边一步一磕头的朝圣者,那恭谨的动作,虔诚的神态,足以使你确信,数…  相似文献   

20.
陈大斌 《各界》2011,(4):25-28
我最后一次拜访陈永贵,是1984年11月下旬的一天。这时的陈永贵,已经是没有任何领导职务的一个平民百姓了。他住在北京木樨地的一座公寓楼房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