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实现“两个转变”作为今后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目标。这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指导方针,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全党全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伟大任务。如何实现“两个转变”,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实践给我们以新的启示,即合理发展和建设小城镇是实现农村“两个转变”的有效途径。一小城镇地处城市之尾、乡村之首,是农村经济的聚集地和“农民的城市”,是指导、带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视角下的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小城镇建设是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农村城镇化必须包含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同构化倾向”、乡镇成人社会衰落、村庄消失速度加快、政府职能缺位与错位等问题阻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为此,需要通过合理定位和规划城镇发展类型、推动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的努力,推动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健康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怀霞  聂广顺 《求知》2006,(5):29-30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武清区委、区政府提出“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略”,城区建设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有目共睹。在城区建设的带动下,以全区建制镇、乡为依托的小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然而,在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进程中还存在哪些制约因素.以及小城镇建设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全区经济快速发展发挥的作用如何,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此,我们深入河西务、王庆坨、石各庄等十多个乡镇进行了调研。调研后发现,我区小城镇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着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奇 《瞭望》2003,(40)
柳市镇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温州乐清市,东濒东海,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北雁荡山50公里,离温州市区30公里,是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试验区、国家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柳市,以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为起点,较早实行市场化取向的经济改革,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股份合作制为特点,以商品市场为依托的经济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化农业产业体系为基础、以品牌化产业为主体、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的战略重点和对策,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孟淑珍  杨庆国 《求知》2006,(12):28-2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搞好小城镇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城镇是农村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和纽带.是农村城市化的必由之路。进行小城镇建设。可以尽快消除城乡差别。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天津市宁河县潘庄镇是一个历史古镇.多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该镇的小城镇形成了规模和气候。在全县社会经济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几年的全县各乡镇小城镇建设中。该镇完善政策,大胆改革,起到了典型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靖宇  刘长 《学理论》2008,(14):11-17
党的十七大阐明了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特男q是指出了“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进取方向,把以老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为主要对象的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任务提到日程上来。所以必须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朝着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大目标实现战略转进注入动力,认定深化改革是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基本动力;扩大开放是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外在动力;推进创新是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核心动力;以人为本是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真正动力。只有这样来确认从整体上建设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的动力体系。才能高扬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使之成长为现代化、国际性、综合型和具有全国意义的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能够“继续成为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承担起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所赋予的区域使命。  相似文献   

8.
论发展中心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心镇是指在县(市)域范围内,以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为目的,按照区域经济和城镇建设合理布局原则确定的,并在实际发展中形成的那些具有一定区位优势和较大经济规模,能够对周边乡镇起辐射带动作用的建制镇。笔者认为突出重点发展中心镇是区域经济和小城镇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质的提升。    一、发展中心镇是农村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村城市化本质上是一个社会要素集聚的过程。社会要素集聚能够引发集聚效应,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繁荣与发展。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在广大农村积压了数亿计的…  相似文献   

9.
李靖宇  杨洁 《学理论》2008,(16):6-12
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要求,东北综合经济区应当从区域主要成分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老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为主要对象努力从整体上创建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积极在深化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为国际合作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应当看到,对于东北综合经济区来说。注重发挥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综合优势,有利于造就国际合作的广阔市场空间;注重做好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战略安排,有利于支撑国际合作的广阔市场空间;注重强化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城市功力,有利于开启国际合作的广阔市场空间;注重扩大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开放范围,有利于拓展国际合作的广阔市场空间。只有这样努力下去,才能有利于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朝着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大目标实现战略转进,使之“继续成为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建设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海 《理论导刊》2001,(10):34-36
小城镇建设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学术界一致的看法。但如何建设小城镇如何选择小城镇建设的目标对此,学术界的观点并不一致。本文拟在分析一般建镇模式的基础上,探讨市场优先建镇模式的依据和意义。一、小城镇建设的一般模式1政府建镇模式政府建镇模式,是指依靠政府的投资、规划、建设小城镇的一种方式。它是我国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模式。其优点是:1建设主体明确;2建设资金有保证;3建设速度快;4建设工程易于实施。但它也有难以克服的缺点:1城镇规模小。一般的小城镇,为乡、镇政府的所在地,其人口规模、建设…  相似文献   

11.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山西省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内陆省份,发展小城镇对于推进城镇化进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加快我省小城镇建设的战略思路是:推进小城镇建设的体制创新,加强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明确小城镇发展的重点,加快小城镇的产业集聚,注重小城镇的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建设:推进我国文明进程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城镇专指伴随着农村的改革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我国兴起的农民生产、生活由分散、封闭到就近集中的过程。我国的小城镇是由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口、自然地理条件等多方面因素构成的有机综合体,它是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人生存的一种特殊形式。我国20余年小城镇建设的实践反复昭示我们:小城镇建设不仅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繁荣,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是推进我国的文明进程的必由之路。一、小城镇建设可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快我国文明进程文明是以人类比较集中地聚居…  相似文献   

13.
李英夫 《学理论》2009,(7):11-13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关怀下,我市各级文化部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改革为动力,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四基”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广场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校园文化的优势,在我市农村广泛开展了寓教于乐、雅俗共赏、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于弘扬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推动农村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创建文明小城镇活动,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坚持德治和法治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在建设,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持之以恒,把小城镇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化,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形成崇尚先进、团结互助、扶正祛邪、积极向上的良好风尚,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创建文明小城镇活动要围…  相似文献   

15.
加快四川小城镇建设是四川省现阶段城镇化道路的现实选择 ,它将有力地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过程 ,有助于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四川的小城镇建设存在着数量高、规模小、实力弱、质量差、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必须把小城镇建设纳入四川省城镇化进程的整体框架中去 ,“抓中间 ,促两头”进行思维创新、体制创新、促进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学术界围绕乡村文化建设这一命题,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对乡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学界急需用现代化思维,深入研究乡村文化“是什么”以及未来乡村文化建设“如何做”的问题,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小城镇建设的东西部区域差距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竹林 《理论导刊》2001,(12):26-28
小城镇的崛起是继我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之后,农村深化改革的第三个里程碑。步入新世纪,我国小城镇究竟如何建设,如何发展,理论界在不断研究,全国各地也不断探索。然而,与东部相比,西部小城镇建设仍显得滞后,这不仅严重影响西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且对中国的城市化建设、现代化建设也会产生不利影响。适逢西部大开发的良机,西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也被纳入大开发战略的规划之中。因此,正视差距并找准原因,以图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一、东西部小城镇建设的现实差距1.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小城镇建设的速度…  相似文献   

18.
灵台县是一个典型的旱作农业县。近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加大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力度,有效缓解了全县农村实用人才缺乏的现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促进和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建设的本位优势周克庸在文化建设方面,以企业为本位的文化具有以下多种优势。一、企业文化有利于实现“主体”整合“主体”是一个可以从不同规定性加以区别的概念。例如,“主体”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阶层、阶级、民族、国家或其它各种区域、政治、经济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20.
农村小城镇建设的目标 ,是加快农村过剩人口向县城及县以下城镇转移 ,逐步解决人与耕地严重失衡的矛盾 ,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进程。所谓城市化 ,就是化农民为市民 ,化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二产业、三产业 ,化传统农业的生产、交换和生活方式为现代生产、交换和生活方式。深刻认识城乡二元结构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和消极影响 ,突破体制性障碍。实行“大中小并举 ,以小城镇为主”的基本方针。运用市场机制 ,动员民间力量投资小城镇建设 ,大力扶持中小企业 ,探索适应市场机制的土地流动方式 ,使小城镇建设充满活力 ,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