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般来说,我们都把全球化理解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张以及资本和金融资产在全球范围内联合逐利的过程。单就经济效率而言,全球化最根本的内容就是生产要素配置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2.
王力 《瞭望》2006,(24)
过去十年,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伴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迅猛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再次兴起。区域合作的三次浪潮在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合作大致出现了三次发展浪潮。第一次浪潮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 主要参与者是发展中国家,目标在于保护  相似文献   

3.
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娟 《学理论》2010,(15):78-7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一定区域内,建设具有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已成为促进城市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搜集了对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研究的相关文献,分别从国内国外众多不同的研究角度进行系统梳理,试图探求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分析途径。  相似文献   

4.
《求知》2006,(2):35-36,40
进入新世纪,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展现活力后.环渤海区域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增长极。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加快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需进一步统筹规划,明确思路,实现联合共赢。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是在民族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向性必须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生产关系的联系中去加以理解和把握.经济全球化绝不是"资本主义化",更不是"西方化"、"美国化",它的历史趋向并没有超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早已阐明了的世界历史发展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区域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而我省资源型城市要实现完全彻底的转型升级必须依靠人才,因此将二者有效结合实现区域性高校与资源型城市的"双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围绕我省区域性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现状,深入分析了二者有效对接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将进入一个建设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新的发展阶段,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更好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趋福避祸,将成为下一阶段改革开放的重大主题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正在改变 着世界,也改变着中国。 6月14日,在全国政协主办的“21世纪论坛”2000年会议的开幕式上,朱镕基总理说:随着中国加入WTO的进程加快,我们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在更为广泛的领域,以改革促开放适应全球化大势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以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为表征的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对中国…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然而,全球化的进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由于各国经济体系的差异,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内在矛盾和体制上的缺陷,不可避免在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中表现脆弱。而全球化在国际范围内推进的过程中也把发达国家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向外“传播”,把市场失效的负作用向外输出,加上虚拟经济超越实物经济而独立运行,网络经济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使得金融风险也在国际之间相互影响,由此经济风险的全球化也就在所难免。也许,90年代的日本金融危机、墨西哥危机,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使我们清楚地感受到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道德评价的三种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道德评价的分歧很大程度上与评价时采取的视角有关。从人类利益实现的视角来看,经济全球化具有道德合理性,但同时又带有抽象性、幻想性的特点;从国家利益实现的视角来看,经济全球化使一些国家受益、一些国家受损,同一国家此一时收益、彼一时受损,其道德价值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从个人生存和发展的视角来看,经济全球化为实现个体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潜藏着使个体异化的可能,因而其道德价值呈现出善恶混杂的特点。从不同视角对经济全球化进行道德评价,发现其内在的紧张关系,其目的不是为了对之全盘否定,而是为了从理论上探索经济全球化现实性和合理性弥合的可能。而理想性和现实性矛盾的最终弥合,则取决于不同的国家、个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具体选择,实现于人类全球化的历史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的区域性公共问题初露端倪,由此带来实施区域公共管理的时代课题.区域公共管理要求打破常规,创设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本文在分析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创新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创新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了创新区域公共管理制度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闫利雅 《学理论》2014,(8):177-179
区域经济规模影响区域高职院校的数量与规模,"长三角"高等教育规模比"珠三角"相对大很多;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影响高职院校的发展速度,"珠三角"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高职院校发展迅速;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政策直接决定高职院校发展的财政投入、办学理念转变和发展战略;区域文化影响政府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民众对高职教育的认可程度。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使地缘政治理论的海陆两分结构和毗邻国家为敌的区域结构逐渐失去解释力,传统理论对海陆两极差异性和区域内国家关系的悲观解释随着全球化和相互依赖进程的发展呈现出逐渐消解的状态,这使地缘因素中的合作倾向得以释放和发展。全球化时代需要新的地缘政治结构模式,这种理论应该否定以往地缘政治学中的冲突性观念,谋求在联合性的地缘政治观念主导下构建以合作与联合为主题的地缘政治研究模式。这种模式体现在全球层面上是海陆联合的地缘政治结构,在区域层次上则是区域内与区域间的合作与联合。虽然国际政治现实中还存在着许多争斗的现象,但是合作的趋势应该是未来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自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在此形势下,世界经济呈现出以下一些新特占.第一,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随着经济全球化深人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密切与国际社会的联系。经济全球化尽管犹如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但确实为发展中国家追赶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机会。据对117个国家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比较开放的国家在1970年至1989年之间的年增长幅度为4.5%,而相对封闭的国家的增长幅度仅为07%。现在各国开放的口子越来越大,对跨国公司的限制越来越小。即使区域性经济集团(组织)也是如此,无论…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浪潮丝毫不能抵挡区域性价值观念新波的回荡。在众多区域性价值观念类型中,东亚价值观"风景这边独好"。东亚价值观是在东亚这个"世界区域"生成并为东亚诸国人民坚守的价值观念。她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完整体系。在当代,东亚人在应对全球化时代挑战中要求的"共存与共赢",就必须从价值观念的构建做起。  相似文献   

15.
柯缇 《瞭望》2000,(15)
世纪之交,我国对外开放和经 济结构调整正处于重要的发 展时期,由过去20年以“引进来”为主,发展到目前中央倡导的有步骤地“走出去”,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正在发生质的飞跃。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保障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走出去”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实现我国对外开放的双向性。无论在改革开放初期,还是在当今发展开放型经济过程中,对外开放历来都是双向的,尤其是在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际,更要强调“进出结合”的方针。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新世纪里,…  相似文献   

16.
最 近 ,上海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召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研讨会”。会议认真探讨了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社会主义和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带来的深刻影响。一、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影响与会代表认为 ,社会主义运动在历经了挫折之后 ,痛定思痛 ,不难发现 ,全球化在向社会主义提出挑战的同时 ,也为其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一是全球化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和普遍交往 ,增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 ,增加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 ,从而将军事、政治上的…  相似文献   

17.
在经历了1982年的债务危 机之后,南美国家开始对 其经济进行战略和结构性改革,由封闭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向开放的出口导向型和有效的进口替代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转变,在实现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加快了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随着这些国家的经济与全球化的结合不断加深,它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遇到新问题,进而又推动这些国家的改革不断深人。这些迅速而深刻的变化,既给经历债务危机重创之后的南美国家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带来新的挑战。 在改革过程中开放市场逐步融入全球化进程。南美国家首先以对外贸易为突破口,从双边到多边再…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特征、实质以及中国经济的现状和对策,对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和把握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和商品必然要走出国界,向世界各地发展。凡社会化的大生产都会逐步冲破国界的束缚,向全球市场扩展。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种积极的进步趋势。    回顾过去的几百年,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三个不…  相似文献   

19.
曹立 《求知》2005,(12):8-9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如果这种不平衡过大,将会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地区间经济基础、文化背景、资源禀赋差异很大。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对促进“十一五”期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说,“十一五”时期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时期。因此,如何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新突破就显得尤为紧迫。  相似文献   

20.
为 了深入贯彻落实江泽民同 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 思想,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中央决定,从今年3月份开始,用1年左右的时间,在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中,分批开展“三讲”学习教育活动。 提高素质迫在眉睫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我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力,是实行和扩大对外开放的中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任务繁重而艰巨,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