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发表《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1937年9月29日,针对第二次国共合作后,国民党对共产党领导人民起来抗日进行种种限制,为敦促国民党彻底改变片面抗战路线,实现全面、全民族抗战,毛泽东发表了《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文章肯定了国共两党合作产生...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中国共产党发行了很多报纸,其中以《新华日报》最为著名,它是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面旗帜,《新华日报》在维护统一战线推动国共联合抗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华日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见证,是中国历史的记忆。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是在国共合作条件下进行的.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国共两党兵刃相见,内战十年,积怨甚深,但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的时候,我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为了抗日救亡,促成了同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的时候,回顾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历史过程,研究其实现的经验,对于促进国共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是无益的.  相似文献   

4.
试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王永康抗日战争的胜利,主要是由于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同时也是由于国共两党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不记前嫌,第二次携手,共赴国难的结果。认真研究和总结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对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它也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今天,总结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反对李登辉的台独思想,粉碎一部入的台独图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实现国共二次合作的条件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经过十年内战之后,当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1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  相似文献   

6.
论毛泽东抗战宣传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梅金山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党一边要和国民党在既斗争又团结中保持统一战线,一边又要抵御强大的日本侵略者,是我党革命时期面临情况最复杂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毛...  相似文献   

7.
我们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战胜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了同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今天,在我们党提出同国民党建立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时候,我们探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对认识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意义,深刻理解党的“一国两制”的方针,坚定信心,努力促成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实现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前提下展开并取得胜利的。回顾和总结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对于促进第三次国共合作,完成和平统一祖国大业,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四十多次前,国共两党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从长期对立走向第二次合作。这次合作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认真总结和研究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正确理解党中央提出的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第二次国共合作方式的实质是“一国两制”,兹试阐述如下,不确之处,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武汉抗战时期是第二次国共合作过程中两党关系最融洽的时期,双方在军事、政治、社会等领域都进行了良好的合作和互动;在民众动员问题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合作的根基源于两党在这一问题的认识上逐渐弥合了分歧,国民党相应地调整了民众动员政策。武汉会战前夕,国共双方协同进行民众动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及其第三厅得以组设。会战期间,双方共同推动民众动员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国共合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国共双方的努力,使得武汉抗战时期的民众动员取得很大成效,开创了团结抗日的新局面。民众动员为我们观察战时国共关系特别是武汉抗战时期的国共合作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8月28日,由中央统战部、重庆市委、中国中共党史学会联合举办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抗日战争胜利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开幕。重庆市委副书记邢元敏在开幕式的讲话中指出,重庆是抗战时期中国的战时首都,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为了巩固和发展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长期战斗在重庆,高举抗日和民主的旗帜,坚定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以担当大义的时代使命,刚柔相济的政治智慧,同流不污的政治品格,以诚相待的宽广  相似文献   

12.
黄埔情深     
聂力 《黄埔》2007,(1):18-19
黄埔,是广州郊外珠江上的一个小岛。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先生倡导建立的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当时恐怕谁也想不到,这所军校会给20世纪的中国带来那么大的影响力。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师生同心协力,先后进行了东征和北伐,为结束军阀割据立下大功;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师生再度携手,同全国人民一道,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殊勋。在中国现代史上,黄埔军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历史上 ,有两位功勋卓著的将领。一位是国民党的上将张学良 ,他发动了西安事变 ,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另一位是后来成为共产党的上将的吕正操 ,他创建了冀中抗日根据地 ,领导了令敌人谈虎变色的地道战和地雷战 ,被张学良戏称为“地老鼠”。这两位抗日名将 ,又有着诸多的相通和相同之处。如 :都是辽宁海城人 ;都是东北讲武堂毕业 ,张学良是一期 ,吕正操是五期 ;都是积极的抗日派———为抗日 ,吕正言改名为吕正操 ,意思是要操练军队打日寇 ;也是为抗日 ,张学良不顾性命发动了西安事变。最是有特色的 ,他…  相似文献   

14.
浅谈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中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民族的危亡关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下,张学良、杨虎城置自身安全于度外,毅然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逼蒋联共抗日,从而结束了十年内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张学良不但在发动“西安事变”中有功,在解决“西安事变”中也有功。  相似文献   

15.
国共合作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先决条件。我党与国民党在湖南的合作关系,经历了一个大的起伏,人民群众的抗日救亡运动也随着这个起伏而迅速地高涨和急剧地低落。从抗日战争的全局来看,湖南虽然只是局部,但国共合作在湖南的历程,却在国民党统治区具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16.
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党员之一,是我党早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他曾与李大钊等一起,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和发展,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张太雷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依据列宁主义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民主革命的原理,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中国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策略原则,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抗战初期张治中治湘论略王国宇张治中是我党的亲密朋友,“从黄埔建军到共同建国,从百到行,他是国民党方面始终坚持国共合作的代表人物”①抗日时,曾提师参加“—·二八”抗战和“八·一三”淞沪会战,1937年11月莅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在治湘期间,以“廉正勇勤”...  相似文献   

18.
蔡和森同志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他对于宣传和建立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中心的统一战线做了许多工作,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蔡和森对统一战线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他认真总结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发展到破裂的经验教训,对我党统一战线理论的建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高伟 《传承》2010,(12):78-79
皖南事变是蒋介石在国共合作抗日时期制造的一次大规模的局部内战,它严重破坏了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大业,但这次事件却遭到美国的反对。事变后国民政府开展了积极的对美外交,以化解裂痕,围绕这一事件从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态度、国民政府对美外交和事件的解决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0,(11):87-87
##正##从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至1947年2月国民党通知中共驻南京等地的代表全部撤返延安,史称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亦曾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原因作过精辟分析:"国共之再合作,就是从共同的利益中产生出来的,民族危机已到最高深度,日本帝国主义要灭亡我们;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这个矛盾成为一切问题的根据。"1935年,"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