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高 《群众》2011,(1):64-65
吴仁宝,华西村人都亲切地称他为“老书记”。白1957年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艰苦创业、团结奋进,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设成为“天下第一村”。一个普通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何以创造如此非凡的业绩?华西村的事业何以数十年长盛不衰?吴仁宝丰富的精神世界如何解码?  相似文献   

2.
芮黎明 《湖北宣传》2006,(10):26-27
从“七十年代造田”成为农业样板村,到“八十年代造厂”实现农村工业化;从“九十年代造城”实现农村城镇化,到“二十一世纪腾飞”实现农村现代化,华西村以及其领头人吴仁宝的事迹早已是家喻户晓。华西村的典型示范意义在哪里?向华西村学什么怎么学?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别很大,学习华西村也要实事求是,不是要克隆出一个个“天下第一村”,而是要结合自己实际,学习华西经验的精髓,学习华西村发展经济、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3.
图片     
华西村村民悼念吴仁宝 3,919日,华西村企业职工排队准备悼念因病逝世的吴仁宝。当日,数干华西村村民和从外地闻讯赶来的各界人士代表来到华西村向吴仁宝遗体告别并开展吊唁活动。吴仁宝悼念灵堂设于他的家中,灵堂外道路两旁摆满人们敬献的花圈。3月18日,吴仁宝因病医治无效,在华西村家中逝世,享年85岁。他被称为“中国最有名的农民”,曾将贫穷落后的华西村建设成为中国公认的“天下第一村”。  相似文献   

4.
“我现在在家门口打工,不仅每个月增收1000多元,还能兼顾家里的农活。”不久前,在云霄县夏星节能有限公司打工的张秀忠乐呵呵地告诉我们,“前几个月,我把在厦门打工的女儿也叫回来了,在这里打工工资不会比在厦门少,还能天天看到女儿!”  相似文献   

5.
走读华西村     
胡福明是轰动整个中国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作者。他到华西村调查时,写了很有眼力和胆识的文章在《(人民日报)华东版》上发表,把江苏省江阴市的华西村称为“天下第一村”。2001年,国务院、中宣部、中组部、国家农业部等部门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举行的“肩负人民的希望”大型图片展览中,正式称华西村为“天下第一村”。  相似文献   

6.
李伟宁 《传承》2001,(6):38-39
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金秋时节,我们来到了号称“天下第一村”———江苏无锡华阴市华西村参观,所见所闻,感慨万千。华西村建村4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一起抓,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走出一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之路。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华西村现有面积0.96万平方公里,人口380户1520人,全村固定资产21亿元,一、二、三产业产值人均300余万元。改革开放以来,华西人共向国家纳税3亿多元,人均20多万元。今年华西销售…  相似文献   

7.
《人民公安》2012,(23):6-6
11月28日,江苏省华西村“华西村博物馆”建成开馆。这座国内最大的村级博物馆.由1比1复制的故宫太和殿、乾清官、东华门、角楼和红墙等仿古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山寨故宫”一时间引发网友热议。  相似文献   

8.
余可进 《当代广西》2006,(16):30-31
2006年5月8日至13日,我带领广西第二批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的48名支部书记,到江苏省华西村举办的全国农村支部书记互学交流培训班学习。经过短短几天的学习培训和参观考察,大家真正感受到美丽的华西村和幸福的华西人的风采,认为华西村不愧是“天下第一村”!吴仁宝不愧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的楷模”、“为民谋利的好典范”!同时,大家也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理顺了思路、增加了压力、增强了信心,激起了一种负重奋起、争取做好新农村试点的志向。华西村建于1961年,现在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1600多人增…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导刊》2006,(9):57-58
吴仁宝,这位中国农村的风云人物,在担任村党委书记的40多年生涯中,凭着坚定顽强的信念,超前的发展思路,高尚的人格力量,率领华西村艰苦创业,不断创新,使华西村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贫穷落后走向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共同富裕,创造出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奇迹,被誉为“天下第一村”。吴仁宝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他坚信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样都不能少。华西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双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树立了一个时代的标杆。吴仁宝老书记带领下的华西村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让我们慢慢走近吴仁宝,走近华西村……  相似文献   

10.
边宪华 《人民公安》2012,(17):26-28
“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名声在外,曾几何时。骗子从中看到了“生财之道”.竟然借华西村建村50周年之机。向全国广征字画,15个知名书画家上当被骗走字画。江阴警方迅速侦破,16幅作品悉数追回.近日已完璧归赵。  相似文献   

11.
周振丰 《群众》2009,(12):38-39
华西,这个闪光响亮的名字,总让人们连带想起其“天下第一村”的美誉。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与实践.如今的华西村已然是一个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于一身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个名副其实的文明、富裕、和谐的农民的“人间天堂”。华西村之所以有今天的美好生活.除了其特别强调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涂世创 《政策》2006,(9):60-60
华西村,威名四海,被称为“天下第一村”。久闻大名,但无缘“相见”。这次专程赴华西村考察,百闻不如一见。虽是走马观花,但确实感受深刻。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同志的文字介绍材料,别具一格,极富特色,一口气读完,令人回味。看得出,文章不是出自文人之手,而是出自吴仁宝之口,凝聚了他近50年之心血、智慧,生动体现了他为人、处事及语言风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华西村值得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华西村的经验,是“全方位”的,甚至可以说是“百科全书”,从每个方面去总结,都可以归纳若干条。我觉得,华西村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发展生产。中央提出的社…  相似文献   

13.
被美国权威媒体称为“中国的新加坡”的江阴市华西村,这个只有380户、1520人、0.96平方公里(全国的千万分之一)的小村庄,经过40年的艰苦奋斗,在40多个方面雄踞全国第一!在华西村,别墅、汽车、电脑、空调已不再是梦想,而是活生生的现实。目睹这令人向往的中国农民的“天堂”,我们看到了中国  相似文献   

14.
华西村见闻     
前不久,造访了久负盛名的华西村。蜚声海内外的中国第一村,果然名不虚传。所见所闻,耳目一新。 华西村的“宝葫芦” 前往华西村,远远即可见到一座宝塔巍然屹立于村中,这就是华西宝塔。它建于1995年,高98米,塔分七级,顶层飞檐下,“中国华西”四个遒劲大字赫然入目。塔顶镶嵌一个宝葫芦,宝葫芦用3.5公斤鎏金镀成,在太阳的照耀下,金光闪闪,富丽堂皇,既象征宝塔于建村35周年落成,也是华西人文明富裕的显赫标志。 华西村总面积仅为0.96平方公里,刚好是祖国版图的千万分之一。可就是这样一个弹丸之地,1999年…  相似文献   

15.
浙江绍兴经济繁荣,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发展尤其快。更重要的是,近几年来绍兴企业普遍重视科技创新,许多企业依靠高新技术赢得了高速的发展,使企业从一个个小作坊一跃而成为具有很强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化大企业。因此,这里的乡镇企业、私营企业需要和吸引的已不仅仅是普通的“打工仔”、“打工妹”,而是高层次的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管理型的人才。今年的“绍兴黄酒节”上,人才招聘成了重头戏。在这次招聘会上设置摊位招聘人才的132家单位中,70%是私营企业或乡镇企业;短短几天内有3500多人来应聘,与招聘单位达成了聘用意向的有1097…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09,(6):20-22
华西村从上世纪6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始终走在全国农村发展的前列,创造了令人惊羡的发展奇迹,几十年红旗不倒,享有“天下第一村”之美誉。30年改革开放,华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50多项全国第一。——村级经济实力雄厚。2008年,华西村实现销售收入超500亿元,上缴国家税收8亿多元,村级可用财力达20多亿元,总资产超过160亿元。村级集体经济独树一帜,形成了相当于一个县乃至一个市的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华西村被誉为“中国第一村”,来这里学习、考察的人络绎不绝。华西腾飞的奥秘在哪里呢? 我们经过调研,对其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实事求是思想的光辉结晶 1961年华西建村,人多地少。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18.
华西村富不忘贫,制订了自己的“八七扶贫计划”,致力于为贫困地区培训能经营、善管理、懂技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实战性人才。今年3月,陕甘宁晋4省区赴华西干部培训班开学,100名乡镇干部在这里进行为期4个月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图片库     
《中国妇运》2005,(12):29-29
村妇代会主任开展工作有新招。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八肯中乡烧锅店村妇代会根据本村男劳动力多数外出打工的实际,把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妇女千方百计组织起来,成立了能够统一调配剩余劳动力的“打工小组”。“不打麻将多打工,增收致富奔小康”是她们的口号。以村妇代会主任为首的5人为组织者,“打工小组”由最初的几人发展到目前的百余名妇女。小组专门为本村、邻村百姓打工,做应急零活。谁家种地需要帮手,谁家要大规模种植烟叶,谁家的桑叶急需采摘,只要告诉她们一声,及时到位,打工者和用工者都双方受益。村妇代会主任组织小组成员每月学习一次种养殖技术、国家现行政策、基本法律知识,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掌握2—3门实用技术,以便更好地打工服务。  相似文献   

20.
建村40年的华西村,是个“老先进”。几十年来能做到“红旗不倒”“青春不老”的村在中国确实为数不多。华西村“永葆先进”的原因有三: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干社会主义靠群众;共产党员成为群众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