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谢宗孝 《学习月刊》2012,(24):91-9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使人民群众生活在良好的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两者的价值契合于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和人民群众强烈的环保呼声下,走生态文明之路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将生态优先作为服务型政府新的价值取向,把生态治理上升为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能,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是当前服务型政府的发展向度。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江涛 《当代党员》2012,(12):60-61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龙义 《世纪桥》2008,(2):24-25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原则指导下的先进发展模式。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承载基础。中国需要生态文明,需要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彰显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中共十七大制定了建设生态文明完整的途径。必须加快“经济发展的生态模式”、“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生活方式的生态模式”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林玲  唐焜 《理论导报》2014,(3):14-16
正一、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其延伸1、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的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各方面和  相似文献   

7.
《党课》2008,(2):8-8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它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提出来。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首先是一种建立在先进生产力基础上的文明形态,也是一种让人普遍感到幸福的文明形态,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确保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生态观是指人们对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态度。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需要确立科学、理性的生态观来面对和解决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危机。这种生态观要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就是将科学、理性的生态观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解保军 《奋斗》2013,(2):28-29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特别能触动我们思绪、让我们备感温暖的一句话。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  相似文献   

10.
王宏波 《奋斗》2013,(2):38-39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报告首次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相并列,依据"五位一  相似文献   

11.
冬洁 《实践》2013,(10):19-19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为了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十八大提出四项任务: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那么,建设生态文明有哪些重要性呢?第一,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相协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良好,维护和改善人的生存发展条件,使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为此,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14,(9)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跨部门、跨区域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尤其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群众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者,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者、监督者、评价者和直接受益者。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广纳群言、广集民智,紧紧依靠群众开展生态文明实践,积极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实践、群众参与、社会协同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实现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机制完善、社会自我调节和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张功玉 《学习月刊》2012,(24):47-47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战略地位的提升让人振奋.必将为进一步增进人民福祉注入更大力量.开辟人民福祉的新境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提升.是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认识进一步深化的结果.是我党执政理念的新提升.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举措.是顺应全国人民的新期待.也为南漳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带来了重大新机遇。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生产活动过程中,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是人民的愿望,是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拓展深化,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有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论述.意义十分重大。芩文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建设生态文明的其他方针政策,系统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希望有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的生态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具有自身的一系列特点。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秦尊文 《学习月刊》2012,(23):24-25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相似文献   

18.
许景钢 《奋斗》2012,(12):48-49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不仅表明了我们党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的明确态度,更表达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同方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他多次强调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根本大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建设生态文明、建高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执政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经济越发展,人民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高。环境承载人民幸福,生态关乎群众期盼。钟祥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长寿之乡,全市上下正全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更高,建设的任务史紧迫,特别是钟祥又是中原磷都,国家磷化工基地,胡双磷地区磷化工企业密集,环境压力很大。而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商,人们都热切希望生活在蓝天白云下,行走在秀水青山中,呼吸清清的空气,远离雾霾灰霾的袭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