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道伟 《今日广西》2007,(16):20-23
朋友在一个人的社会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朋友像一本书,通过他可以打开整个世界。良 友益友可以带来帮助,恶友侫友却会带来麻烦,因此,选择朋友就显得非常重要。 要想交上好朋友,不交坏朋友,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意愿,二是能力。在孔子的理论里,前者叫“仁”,后者叫“知”(智)。 与朋友相处,应当注意分寸,朋友之间要保持尊重。 要成功越过人生的三道坎:少年、壮年、老年,离不开朋友的帮助。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要了解一个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够了。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相似文献   

2.
补鞋     
我的皮鞋虽然不是经常地穿,但还是不到一年就坏了,坏的不是别的部位,是鞋子底部后跟外缘被磨穿了一个洞,二只鞋子都是如此。因为面料还不错,丢掉异常可惜。所以,我便产生了修补一下的念头。昨天,与朋友w逛街,路过市场路口的时候,看到许多补鞋摊位,于是,我便对朋友说:“我补一下鞋”,说完,便向第一个摊位走去。  相似文献   

3.
赞浙江省委的“交友之道”俞俊臣近日,中共浙江省委提出,“多交一些敢于反映真实情况的朋友”。寥寥15字,可谓道出了领导干部交友之道的精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朋友,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正因朋友之不可缺少,交友就必须...  相似文献   

4.
与老实憨厚的朱祖线相比,沈运香显得大方开朗一些,这位年仅28岁的农家女孩就自创了一个新画种——“三皮画”,被冠以“农民画家”的头衔。谈到她的成功经历,沈运香便从她的生长地开始说起……沈运香出生在临桂县五通镇,那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五通镇有一部分农民靠买卖字画挣文化钱过上了好日子。他们通过父带子、夫带妻、朋友传朋友,使写字作画的人逐步遍布全镇大小村寨。如今,全镇有800多户专门从事绘画行业,其中20人以上的画坊就有20多家。这些画坊各有各的“拿手绝活”,有的专攻梅画,有的专…  相似文献   

5.
动态     
▲全世界的“哈法族”《看世界》2003年第8期报道,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大城市里迅速扩大,他们中许多人开始喜欢法国式的生活方式、生活艺术、室内装饰乃至发型。这种趋势在上海表现得最为明显。北京、广州等城市也有表现。全世界最著名的“哈法族”数英国人彼得·梅尔。若干年前,他携太太来到普罗旺斯山谷的一个小镇,买了一幢历经200年沧桑的老房子,开始了他们的“山居岁月”。彼得·梅尔自得其乐地打理着自己的葡萄园,和采松露的农夫交上了朋友,和酒农一起分享酿造葡萄酒的快乐,并且写出了《山居岁月———普罗旺斯的一年》。▲“三早”要从…  相似文献   

6.
说“交友”     
滚滚红尘中,芸芸众生里,能在同一时空相遇,已是一份机缘,若能在相遇时相知,进而意趣相投,那便是朋友了。朋友,就像生活中的阳光。从古至今,传颂着多少关于朋友情谊的佳话:俞伯牙和钟子期、阮籍和稽康、李白和杜甫、鲁迅和瞿秋白……珍惜朋友的人,他的人生就多一份快乐,多一份充实。很难设想,连一个知心朋友都没有的人,在世上活着还有多少意义和价值。台湾诗人余光中把朋友分为“四型”:高级而有趣型、高级而无趣型、低级而有趣型、低级而无趣型,这说明朋友是有优劣平俗之别的。可有的人在社会上交朋友比买个纽扣还随便,或素…  相似文献   

7.
《创造》2002,(4)
“上镜率”,仿佛是一个近些年来很受我们一些同志青睐的新话语,意思也没有什么深奥的--如今大众传媒十分发达,于是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喜欢上了在“地方黄金时间”里面追求多在电视上露面,于是便有了这个词的流行。重视传媒的作用,这无可厚非。只是,也不能不看到,有的领导干部追求“上镜率”,为的,仅仅是个人的一点“形象”之类。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就显然涉及到了作风问题。形式主义在某些地方愈演愈烈,而形式主义坏习气颇有市场的地方,往往就伴随着领导干部争“上镜率”的现象。由“上镜”,便想到早年时对于干部特别是领导干…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在丰衣足食之后,开始追求丰富多彩,以至标新立异的生活,但这能否称作“个性化”的生活?中国是否真正到了个性化的时代?思想和精神的成熟,才构成个性化的真实内涵。我们的时代正处在“个性化”的转型时期。当今是一个“化”字泛滥的时代。进化、退化、西化、欧化这般百年老词尚且老当益壮,新生代的“化”又已层出不穷了。产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优化……,百“化”齐放,还有一个“个性化”。 个性这东西,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有时候连褒贬也不甚分明。比如一个人嘿嘿一笑,对你说:你真有个性。你就得小心,他或…  相似文献   

9.
任达 《人大建设》2004,(2):23-23
凡是认识王保林的人都说王保林现在变了:腰板硬朗了,睑庞红润了,精神抖擞了,就连走路也比过去有劲了,年已77岁的王保林乐呵呵地说:“这都是因为我和郭安民主任交上了朋友!过去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离休待遇落实了,还住进了老干部病房舒舒坦坦地治病呢!”  相似文献   

10.
目光(散文)     
仅仅是因为我带着笑意,稍稍多看了他们几眼,他们每个人那充满企盼的目光,便几乎一下子同时亮了起来。其实,我并不是他们所期待的人,我只是替一个朋友去北京站卖张火车票而路过这里——崇文门地铁口。这些或坐或蹲或躺的外乡人,大都是从事一些装修、厨师、小工之类活儿的。我曾经也是外乡客,只不过现在多了份“京户口”而已,所以对这些在八月京城的烈日下仍痴候苦等雇主的进城打工者,便多了几分亲切、几分关注和几分同情。但没想到,就因为我这并不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帮助和收益的匆匆一瞥,却让他们看到了“收获”的希望。他们大概以…  相似文献   

11.
圆了少时梦     
几年前,当我踏上民政工作岗位时,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因为,我儿时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上小学的时候,耳闻目睹的一件事,使我做起了长长的“民政梦”。我们村有一家军民是一个当兵的特困户,全家5口人中就有4个是弱智,在当地穷得出了名,“穿衣吃饭靠救济,挣钱只够买盐吃。”民政部门了解到情况之后,经常帮助他家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扶持发展生产,使他们渐渐地摆脱贫困,走上了富裕的道路。这家的户生逢人便说:“是民政部门拯救了我全家。”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使我认识到民政部门是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民政工作是受人尊敬的职…  相似文献   

12.
无事生非的闲人事情发生在2001年8月2日。晚上8点多,游手好闲的马石,在陕西省礼泉县城与同样无所事事的朱春和姚旺不期而遇。马石和朱春是小学时的同学,他和姚旺则是在邻村看电影时为争一把椅子大打出手,头破血流,而后成了“不打不成交”的朋友。3个人都是骨头痒痒、活得“泼烦”(关中方言:百无聊赖的意思)的“闲人”。走,逛去。朱春对马石和姚旺说。行。那两个不谋而合,异口同声。其实他们已经在“逛”了,就像他们往常一样在县城四处游狗奔窜,这里嗅嗅,那里瞅瞅。如今,人们怕的就是这样成群结伙。农村人说,一坏加一…  相似文献   

13.
袁浩 《今日浙江》2008,(20):62-62
“门无杂宾”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家中没有闲杂的人来作客,后多用来形容交友谨慎。“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生在世,谁能没有朋友?当今社会,交友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嘴写的书简     
一个多风的下午,笔者采访了河南省西峡县西坪镇万家沟村残疾青年方伟。方伟今年29岁,他在5个月时,不幸患了一种可怕的“风气病”。12岁时,他的病复发,从此落下手脚不能动的残疾,不能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去读书,去玩耍O在这寂寞之中,他和家里的一台旧收音机交上了“朋友”,天天听中央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对农村广招”等节目。丰富多彩的广播节目,使足不出户、没进过校门的方伟长了许多见识。以后当村小学校长的父亲又给他买了一台17寸的黑白电视机,从此方伟又多了一位老师。时光流逝,姊妹四人都走了,他独自在家,除J和父…  相似文献   

15.
又逢过年,人心便开始喜洋洋。 首先当然是那笔“期盼了整整一年”的年终奖。据有些媒体报道,现在很多上海人,年终奖钱没到手,就已经盘算好了该怎么花:买房的正急着拿钱来还贷;赶时髦的年轻人自然要到各大百货公司年终打折的战场上血拼一回;还有的就得把它作为朋友聚会时海吃海喝的资本;有理财头脑的则投资买基金、股票;那些已在上海安了家的“新上海人”,和那些大上海的打工族们,为了赶着回家过个团圆年,机票、船票、火车票,再贵也得买了往家奔……  相似文献   

16.
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最大的“法”不是国法,而是领导的“看法”。你再有才干,再有抱负,只要在领导那里印象坏了,你就可能永无出头之日。官场上你跟谁透个风:某某领导“对你有看法”了,这个人准会被吓得惶惶不可终日。有些领导总认为自己看得很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看法”就多少有点“法”的气象了。“看法”坏了,群众再拥护,本人再努力,恐怕也是徒劳的。“看法”是印象,但对具体的个人来说,有时候比“法”还要厉害得多。违法犯法,条文清楚,事实俱在,判得容易,被判者也服气,更何况,举凡…  相似文献   

17.
说“我”     
“我”是自称之词,关于“我”的文章不易作。讨巧一点的写法是多作“自我批评”,或许能有一点可读性。作为文者有时候为了阐述某一命题,往往是“一根筋”,“认死理”,只知道一门心思地“我行我素”。故而,此文就极有可能走上“自我爆炸”之路。  有位朋友告诫笔者:“待人接物中应该尽量少用我字”。此事平日不太留心,一经朋友提醒,便立即能回忆出某些人张口倾泻而出的用词:“我认为……”“我明确告诉大家……”“我早就说过……”“我打过招呼了……”底气很足,十分硬朗;听来确实不够谦虚,有倨傲之态。这位朋友还说,中华民…  相似文献   

18.
管好一锅粥     
《观察与思考》2008,(19):2-2
小时候,听过一个口头语,一直觉得很有趣,叫——“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食品困难时代对“粥”一词别说有多珍惜了,因此,对那“坏了一锅粥”的“一颗老鼠屎”自然也就有说不尽的深恶痛绝了。)  相似文献   

19.
《精神文明导刊》2007,(9):60-60
在挪威留学期间,让我感触颇深的就是挪威人的诚信。 刚到挪威一个多月,我和一位挪威朋友开车去游玩。在一个超市旁停下来。朋友说要买两瓶水。我们进了超市,发现超市是没有一个人.我的第一疑惑是“营业员”去哪里了?朋友拿了两瓶饮料,按照价签,把钱放进了自动收款机里。  相似文献   

20.
“莎车镇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璀璨、多民族团结相融的大家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各族群众都有自己积极向上的梦想。大家只要齐心协力,就能用勤劳和智慧开创美好未来,‘中国梦’便触手可及.”2月8日.莎车县莎车镇人大代表肉孜麦麦提存戈尔巴格社区进行“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宣讲时语重心长地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