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公共行政学学者越来越关注行政学的学科发展问题:近期的三份研究报告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期刊论文进行了定量内容分析,其结果显示:该学科在理论建设与知识发展方面都存在许多缺陷;应用型论文也存在诸多不足。论文认为,要加速学科发展,学界必须尽快完成四个关键任务,即掌握公共行政学的本质;发展本土理论;抵制对实证研究的迷信;改变现有的主导逻辑。  相似文献   

2.
文章回顾了英文学术圈尤其是美国公共行政学领域研究方法的基本情况和应用前沿,强调研究方法多元化是当前公共行政学研究方法应用的新趋势,在此背景下,从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的研究议题和研究条件出发,文章认为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可以也适宜在研究方法的多元应用及拓展上和主流公共行政学研究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70年代始,一个新的学术流派和理论思潮——新公共行政学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公共行政研究领域勃然兴起,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乔治·弗雷德里克森(H·George Frederickson).与政治学领域中的“后行为主义革命”相呼应,新公共行政学潜心于研究和探讨被传统公共行政学所摒弃的公共行政规范理论.即探讨公共行政的“公共目的”和理性价值,为公共行政管理提供了真正的规  相似文献   

4.
博士论文不仅反映了博士生教育的质量和成果,而且直接体现了其所在学科研究的现状与水平。论文对我国公共行政学(行政管理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进行了探索性评估,并与美国公共行政学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作以比较分析。评估主要是以经验-分析科学为视角,并采用美国学者所提出的六项评估标准——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有效性、理论检验、因果关系、论题的重要性和论题的前沿性,从一个侧面或维度检验我国公共行政学博士生的培养质量。论文认为,我国公共行政学博士论文有较高的质量,但也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要提高我国公共行政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以及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质量,当务之急是完善博士生的培养模式,加强对博士生的方法论训练,引入包括经验-分析方法在内的多样化研究方法,促进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公共行政学研究,经过十几年来的“拓荒”、“补课”、“直追”,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不符合需要的薄弱环节,甚至极而言之,整个学科的发展“滞后于”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当前的公共行政学研究亟需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新界定其研究的领域,拓展新的领域,构造一个新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6.
公共行政价值的研究意义已被学者们所共识。本文从对科学异化思考出发,结合当前的科学发展观思想,对现代公共行政过分关注事实,而忽略价值研究的现实,从哲学视角探讨公共行政价值的研究意义、实现以及未来前景,这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公共行政思想史上,美国学者威尔逊可以说是此领域中的经典人物。他于1887年发表的《行政学研究》一文可谓是美国公共行政的起点。在本文第一部分,对于威尔逊行政学研究的必要性和目的进行论证,整个论证过程显示了威尔逊先生严谨而又不失幽默的思维。  相似文献   

8.
1982年1月29日,夏书章教授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把行政学的研究提上日程是时候了》一文。这篇文章对中国公共行政学的恢复和重建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自此文发表后,中国公共行政学迅速地恢复和重建。为纪念夏老这篇文章发表30周年,本文对过去30年的研究进行简单的回顾,然后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2006年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主要围绕刑事诉讼基本理论、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司法改革以及证据制度等问题进行,体现了如下几点可喜的变化和进步:刑事诉讼法学的学科体系逐渐从注释法学转向理论法学,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在检讨传统刑事诉讼法学基础上出现了一些富有创见的新理论体系;研究方法趋于多样化,特别是实证研究的引入为刑事诉讼法学注入新的活力;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仍然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体现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互动。  相似文献   

10.
公共行政学发展绕不开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行政学在中国恢复发展已经历了30年。"三十而立"之际,需要认真地回顾、总结和反思,才能图谋大的发展。正如林肯所言:"如果我们知道了我们在哪里,要走向哪里,我们就能更好地判断要做什么,如何做。"本文对21世纪中国公共行政学进行展望,重点关注涉及学科发展的几个超越具体分支和研究领域的普遍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     
正为培养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新生力量,并为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学术新秀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公共行政评论》杂志联合发起并于2016年1月16-17日成功举办了首届《公共行政评论》杂志青年学者工作坊。此次盛会得到了学界诸同仁的鼎力支持,共收到了来自海内外30多所高校110多篇投稿。经过严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治学、行政学、市政学研究世纪末展望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夏书章教授中山大学校务委员副主任对于未来学没有研究,只能根据长期从事的专业和学科发展状况,结合国内外现实环境和形势,以及所面临的挑战,试作一些并无多大把握的预测。姑妄言之而已,不敢肯定今后五年...  相似文献   

13.
正《公共行政评论》(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JPA)创刊于2008年1月1日,由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出版。本刊作为教育部唯一的公共管理研究基地的重点学术刊物,办刊宗旨是:倡导规范严谨的研究方法,提升公共行政研究质量;回应公共行政实践,建构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理论;跟踪国际公共行政理论前沿,展开建设性的学术对话;弘扬公共精神,服务我国公共行政实践。自创刊以来,在由著名学者组成的编委会的指导以及学界同仁的积极支持下,本刊作为一份新兴刊物得以茁壮成长,在公共行政学界获得了极高的声誉。本刊密切关注国内外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最新动向和前沿问题,强调以专栏  相似文献   

14.
自19世纪末公共行政学诞生以来.关于价值问题的论争一直是西方行政学和公共政策学研究的主流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西方公共政策学有关价值变化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公共政策学价值变迁的过程,并把西方公共政策价值研究大致分为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和新公共行政学时期,其目的是为我国学界研究公共政策价值问题提供知识资源.  相似文献   

15.
公共行政学中的规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行政领域不仅需要严谨、科学的经验研究,也需要富于批判性与建设性的规范研究。当前的中国公共行政学总体上缺乏有质量的规范研究。一方面,我们对规范研究的质量标准缺乏应有的学术判断;另一方面,现有的规范研究太过沉迷于空泛的体系建构,缺乏针对中国行政实践的原创性理论。同时.这些所谓的规范研究也因缺乏反思与批判的精神而丧失了公共性,从而无力承担起指引公共行政实践的使命。规范研究的缺失,使得中国公共行政学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处于一种合法性危机之中。要消除这种危机,我们迫切需要在中国的公共行政研究中重新审视和确立规范研究路径。论文通过回顾规范研究的历史演进,阐明了规范研究的基本特征、质量标准及其对于公共行政学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检视了我国目前规范研究的得失。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     
《公共行政评论》2016,(5):84-84
正为培养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新生力量,并为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学术新秀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公共行政评论》杂志联合发起并于2016年1月16-17日成功举办了首届《公共行政评论》杂志青年学者工作坊。此次盛会得到了学界诸同仁的鼎力支持,共收到了来自海内外30多所高校110多篇投稿。经过严格、规范的遴选,最终选出了10篇优秀论文,并邀请相关资深学者、期刊编辑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     
正为培养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新生力量,并为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学术新秀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公共行政评论》杂志联合发起并于2016年1月16-17日成功举办了首届《公共行政评论》杂志青年学者工作坊。此次盛会得到了学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     
<正>为培养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新生力量,并为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学术新秀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公共行政评论》杂志联合发起并于2016年1月16-17日成功举办了首届《公共行政评论》杂志青年学者工作坊。此次盛会得到了学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公共行政评论》进入创刊后的第四个春秋。岁月的洗礼,实践的砥砺,让我们倍感欣慰的是,本刊创刊时确立的办刊宗旨,即“倡导规范严谨的研究方法,提升公共行政研究质量;回应公共行政实践,建构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理论;跟踪国际公共行政理论前沿,展开建设性的学术对话;弘扬公共精神,服务我国公共行政实践”,其不仅没有被淡忘,相反变得更加具体而生动。这一宗旨,已经成为本刊恪守之准则,也是本刊能获得众多同仁支持之基础,更是本刊特色之依归。  相似文献   

20.
我国犯罪学研究方法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仲兴  李波 《政法学刊》2006,23(6):52-58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任何学科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工具,犯罪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也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而且犯罪学的研究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目前我国犯罪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是实证研究缺乏,定性与定量分析分离,研究范式单一陈旧,应整合研究方法,做到思辨与实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寻求多学科理论支持,重塑犯罪学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