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传记文学作品的评价,历来存在不同的艺术准则和价值框范。强调其历史真实性者,往往对作品作考古般发掘,以检验其是否合乎历史史实;强调其艺术性者,又往往用评价小说的美学标准去框范传记文学作品,以衡量其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及其突破性。其实,这是传记文学创作和评论中存在的两个严重误区。传记文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载。它既非历史著述也非小说─—不能用历史或者小说的标准去评价它;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又是历史著述也是小说──传记文学作品必须尊重历史真实和进行艺术创造。铁竹伟的《廖承志传》①是新时期传记文学创作中比…  相似文献   

2.
19世纪初的美国社会与美国浪漫主义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出现在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之后。最初,前者是被看成是后者的"舶来品"。后来,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异军突起。虽然两者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别,作品形式也有所不同,但导致它们产生的根源却是一样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产生,与启蒙运动中的理性思维相悖。这表明类似的历史背景会致使相同的文学运动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产生。影响说不完全成立。  相似文献   

3.
黄薇 《前沿》2001,(8):49-53
当代蒙古族小说中 ,前后草原小说 1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很多 ,比如特定时期的文学观念、文学思潮 ,党对文艺的指导方针 ,以及这个时期的政治、政策、社会形势等等。但是 ,写作者的经历、身份、他的社会角色等个人因素却往往被忽略。欧·琼斯在一篇关于《哈姆莱特》的评论文章中说 :“我们发现 ,对于诗的创作的批评过程不能只停留在作品本身。把作品同它的作者分割开来的作法就是人为地限制了我们对作品的理解。”2 我们国家也从很早就认识到作品与作家之间的关系。孟子说 :“颂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  相似文献   

4.
文学是超越时空的,因而处在文学时空中的"题材"难以决定文学的性质.写农村还是写城市,写古代抑或写现代,依我看,只要是文学的,一样可以出伟大的作品.所谓题材决定论,重大题材论,都是上个世纪的古董.从这个意义上说,讨论城市文学,以及把文学划分为城市文学、乡土文学等等,似乎就失去了理论价值.在现实生活中有"城市引导农村"、"农村包围城市"、"缩小城乡差别"等等,莫非在文学创作中也要贯彻这样的战略方针不成?但细想又不尽然.为了便于观察、分析与评论文学创作,依照不同题材而加以分类.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要的.何况我们的文学史已经有了诸如"抗战文学"、 "知青文学"、 "寻根文学"等等一大堆以题材命名的文学类别.  相似文献   

5.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反越战”、“少数族权益”等一系列思想潮流的背景下,以“大熔炉”著称的美国接受了来自不同国度的移民,逐渐融合他们带来的文化,形成了以美国主流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其中华裔文学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本文回顾了华裔文学的历史和发展,介绍了几位主要华裔作家及其作品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韦晴川 《传承》2008,(24):96-98
《飘》这部在中国广受读者喜爱的美国小说引起了学者的重视并被选入新编大学教材。但该如何理解作品存在的诸如对南方历史的自相矛盾的态度以及女权主义意识等复杂的内涵?只有把作品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联系起来,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同时还可发现文学对历史的乌托邦化是中西文学里的一个共相。  相似文献   

7.
谢朝龙 《前沿》2010,(16):136-139
美国西部文学对西部政治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西部政治的考察应深入到美国18世纪和19世纪的社会现实,而这种社会现实以艺术化的形象、情节和风格真实地呈现于西部文学之中。因此,从新历史主义的观点来看,基于美国西部文学的西部政治考察具有重要的实证意义。换句话说,在美国西部文学的画卷中我们得以发现西部政治的萌芽、发生和发展,从而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美国西部文学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飘>这部在中国广受读者喜爱的美国小说引起了学者的重视并被选入新编大学教材.但该如何理解作品存在的诸如对南方历史的自相矛盾的态度以及女权主义意识等复杂的内涵?只有把作品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联系起来,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同时还可发现文学对历史的乌托邦化是中西文学里的一个共相.  相似文献   

9.
不论是站在创作者的角度,还是站在接受者的角度,古今中外文学经典的形成都有其不变的对文学语言的审美追求、对人性的探讨和对真善美的宣扬;但不同的文化群体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对真善美的艺术准则和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是有所发展和变化的。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文学的形式、内容和功用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在不同的文化群体中和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和社会需求;这些因素促成或制约了文学经典的形成。因此,要创作出经典文学作品,既要不断追求和准确把握历代经典文学那些不变的普遍价值;又要敏于洞悉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从形式、内容和功用上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使作品植根于民众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0.
李达丽 《求索》2005,(10):182-183,108
关于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的性质,历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见解。其中有两种主要的观点各执一说,影响很大。一种观点认为五四文学革命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思想领导的,一种观点认为五四文学革命运动是由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前一种观点强调了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同西方先进文化的联系,突出了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的世界性,后一种观点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李大钊、陈独秀等对新文学运动的领导以及早期共产党人邓中夏、恽代英、沈泽民等与新文学运动的关系,突出了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影响以及早期共产党人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指导。我认为,这两…  相似文献   

11.
宁云中 《求索》2014,(10):137-141
文学的生成有赖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是特定地理空间中的艺术建构。犹太文学的发生、发展以及作品中主题和思想的呈现,与犹太民族文化诞生之地的自然地理空间"迦南"(Canaan)有着天然的联系。它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犹太作家复杂的思维品质,对犹太文学创作发挥潜在而巨大的作用。流散后的犹太民族失去自然地理迦南走向"泛地理"后的文学创作主要以人文地理空间"隔都"(ghetto)为依托,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犹太民族流散后的异域生存环境和文化隔离的地域色彩,呈现独特的犹太文化隔都主题。隔都含纳和传承了迦南自然地理的若干内涵,演变为空间民族化的历史记忆,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为现实、想象和心理三重空间的统一,这种统一赋予隔都独特的空间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2.
<正> 一是研究和评论大陆籍的台湾作家作品很多,研究和评论台湾籍的作家作品很少。二是对台湾小说、诗歌的研究较多,而对台湾散文、戏剧的研究极少。三是对台湾文学的研究肯定的既多又重,批评的既少又轻,这是台湾文学研究中的另一倾斜。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源泉。文学、历史和哲学是一个民族文化最基本的三个要素。文学批评就是对文学作品的评论。它只需要回答两个问题 :好还是不好 ?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 ?文学批评类似于学术评价 ,而学术评价问题是一个至今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量化的观点已经受到批判 ,但对质的评价应如何进行 ?历史评价、社会评价、同行评价谁更科学 ?学术评价的关键是公正 ,但如何能够做到公正 ?这些问题都是现实问题 ,也是饶有兴趣的理论问题。比较文学的价值在于比较文化 ,即透过文学比较来进行文化比较。比较文学实际上是跨文化研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李新亮 《前沿》2013,(8):143-144
历史想象和文学虚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基于事实,但历史想象是"有规约"的想象,不同于文学虚构。本文通过对历史的"分层"、明确了各层的主要的目标和"引入"人类学的观点,以他者的眼光去建构历史,从而使历史的想象不会越界成为文学的虚构。  相似文献   

15.
一长期以来,人们谈论文学创作,往往只涉及作家和作品,开展文学评论,也往往限于作家的创作思想及创作道路,作品的成败优劣,长短得失,等等。而在文学创作及文学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角色”——读者,却往往被忽略了。人们甚至不觉察忽略读者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对。然而,当文学研究渐渐走向深入时,我们便会发觉:这是一个不应该有的“忽略”。文学创作的目的,不就是为读者服务、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吗?离开了文学作品的接受者、欣赏者,还谈得上有什么文学活动和文学发展的历史?没有读者——包括那些鉴赏力和评论能力极高的读者,即文学评论家  相似文献   

16.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国外学者运用比较分析、数据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伟大成就、未来布局与战略设计、国际政治经济意蕴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评论和研究,取得了一些具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成果。虽然这些研究成果存在某些不足,但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的光辉历史、分析国外学者的立场和观点、研判这一重大历史节点的国际舆论环境、更好地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话语体系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季文娜 《前沿》2012,(2):112-114
美国这个国家历史虽然不长,但在它不长的历史进程中,美国政府制定了具有不同政治倾向的对外政策,这些对外政策对美国的内部和外部事务产生着巨大的作用力。本文通过对美国历史文献的历史性分类整理和研究来考察美国外交政策的历史走向,找出在不同历史阶段中贯穿其中的"扩张思维"。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历史走向进行连贯分析有助于我们浅要预测其外交政策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8.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清教主义的价值体系在不同时期的演变,考察其对不同时期美国文学的影响以及形成于17世纪的清教徒文学传统在美国文学的延续与发展。笔者认为,清教主义与其它宗教相比,包含三个层面的价值体系,并对不同时期的美国文学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表现出不同时代特征,以清教主义作为参照系,可以说17世纪美国文学是“信仰时代的文学”,18世纪美国文学是“世俗时代的文学”,19世纪美国文学则可称为“宗教批判与宗教道德时代的文学”。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译介对威廉·戈尔丁作品历史与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冬生 《前沿》2013,(20):150-151
80年代初,威廉·戈尔丁的作品开始陆续进入中国,尤其是1983年威廉·戈尔丁获得诺贝尔奖后,中国译介对威廉·戈尔丁作品的翻译、介绍和评论逐渐热门起来.本文从威廉·戈尔丁作品在中国传播的三十多年为历史跨度,回顾梳理了威廉·戈尔丁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发展历程,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共同促进对威廉·戈尔丁作品译介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善于把握历史的观点,并运用这一观点正确地认识事物。而所谓历史的观点,一般说来就是把事物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过程中去认识。当然,这个认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展开,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具体地分析事物产生的历史条件;具体地认识事物所处的历史阶段;具体地把握事物发展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