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王澍 《瞭望》2007,(20)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很多“闪光点”,但是在城市化热潮中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中国具有世界上很多国家难以相比的悠久城建史,中国城市的记忆丰富绚丽、散落在角角落落,至今还俯拾皆是,其传统营造工艺历经千年依然具有生命力,这是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中最需要珍惜、挖掘和发扬的地方。这种传统延承所带来的文化独特性,才是城市最有价值之处,才构成城市的核心竞争力,那些简单模仿欧美的城市建设是没有生命的。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4,(27)
文化产业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广州市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打造岭南风格的特色城市,强调突出岭南特色,挖掘岭南自然、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内涵特色,充分彰显城市文化魅力。因此,针对当前广州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特色文化产业链为切入点,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上海城市精神培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西恒、矫海霞的“上海城市精神培育之我见”一文指出:城市精神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城市精神的关键在于塑造城市个性,并提出了培育上海城市精神需把握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慧敏 《团结》2009,(1):26-28
发达的创意产业是现代城市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也是国际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21世纪世界各大城市都把“创意城市”作为战略目标:一些公认的世界城市越来越重视创意产业积极作用.纷纷从城市未来发展角度提出一系列增强文化竞争力的新要求、新目标:纽约提出了“高度的融合力、卓越的创造力、强大的竞争力、非凡的应变力”的城市精神:伦敦明确了“世界卓越的创意和文化中心”的发展目标.东京制定了“充满创造性的文化都市”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城 市化是现代化的一种要素 ,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必须经历的过程。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肇始于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城市发展史表明 ,城市发展的模式、形态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有个性的 ,而不能是单一的。城市的规模、建筑等 ,是一个城市的“形” ,而城市的人文素质与人文内涵 ,则是一个城市的“神”、一个城市的生命、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品位、一个城市的绿色文化原野。我们知道 ,城市化进程 ,在本质上应该是一个“自然”过程。但是 ,当今世界现代化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往往过多地加入了人为因素而被大大加快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而在这三化中,工业化是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是城市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高度相关性,在工业化由初期向中期迈进的加速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本经验。而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长期以来较工业化的发展滞后的状况,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与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巨大瓶颈”。要实现中国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求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模式,以提升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5,(30)
县域发展的依托在于城市,城市在于个性。要实现赶超发展目标,必须打造城市品牌,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从这一认识出发,近年来,蓬莱市以建设“人间仙境、和平圣城”为目标,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他们按照“一体两翼”的发展思路,集中财力、集约投入,提升了城市形象。目前,全市城区面积22.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0万人,城市他水平达到48%。蓬莱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等称号。  相似文献   

8.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道路及其借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历史进程具有以下特点 :起步时间晚 ,水平低 ;发展不平衡 ;发展速度快 ,未来潜力大 ;大城市人口增长快 ,城市首位度高 ;城市化超越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水平 ,出现了“过度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着“后来居上”现象 ,但在城市化的动力方面却有着与发达国家相比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 ,同时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中也存在“后发劣势”。我们在推进中国城市化建设时 ,务必注意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前车之鉴 ,尽可能避免“后发劣势” ;要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促进乡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结合 ,夯实城市化的基础 ;努力探索多元城镇化道路和推进战略 ;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城市经营和城市管理 ,努力提高城市化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的典型特征表现为工业化带动、市场主导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外部影响。特殊的国情使得中国城市化进程不同于其他国家,表现为开放性、经济转型和资源耗散三大特征。当前中国城市化的关键在于实现城市经济的集聚效应,培育城市的创新能力,引导城市和郊区统筹发展、加强城市成长管理。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内涵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主要代表性观点 (一)“人口城市化”观点 将城市化界定在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上,是早期的、较为传统的城市化定义。但是,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实践表明,这一传统的定义已经显得过于狭窄。它只看到了城市化最表层的东西,而忽视了城市化过程中社会、经济、生活、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迁。因此容易忽视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系列问题(历史上许多国家发生的“城市病”与此直接相关),更难以包容城市化的全部内涵。难以反映城市化“质”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1.
城市文化软实力是衡量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以有力地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从而增强整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然而,目前我国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面临很多困境与制约.保定市在构建城市文化软实力方向的经验与做法对化解这一困境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步伐持续加快,国有领航、民营及中小文化企业成为“走出去”新的生力军,发达地区和城市文化企业“走出去”占比较大,发达国家依然是“走出去”首选目的国和地区,而新兴业态类文化企业“走出去”成为亮点,出口模式呈现多样化.同时,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存在诸多问题,如:“走出去”体制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走出去”渠道狭窄、平台薄弱;“走出去”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及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应对国际争端、适应国际规则的能力有待提升.加快推进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要在突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建设文化企业对外贸易的涉外桥梁,提升文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建立和完善与文化企业“走出去”相关的政策、法制、人才等支持体系方面采取更加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人文教育既包括传统意义上人文知识的教育,更在于人文精神的培育。人文精神凝结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思想追求的最高理想和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正是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归宿。文化是大学之魂,大学文化建设应不断追求、创造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以弘扬人文精神为主旨,高校应加强文化育人,将文化力转化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到1998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30%。城市化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1998年完成的《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和中长期计划总报告》,将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作为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的基本动力源。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大中城市的快速发展,由于缺少科学规划与政策调控,或因管理不善、盲目扩大等原因,导致城市规模的膨胀和人口的猛增,产生一系列“城市病”,包括环境恶化、交通拥挤、城市边缘(城乡结合部)“溃疡”及其他问题。“城市病”是世界城市化进程中普遍遇到的…  相似文献   

15.
城市征地“吃肉不啃骨头”,“只占地、不管人”,以“农转非”替代村庄、村民的城市化,已结出“伪城市化”恶果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病”之所以会产生,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城市发展观把发展仅仅理解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城市,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城市化过程中,探寻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形态,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可持续的城市化。可持续的城市化,是21世纪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城市病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相伴而生的,具有普遍陛,只有厘清并牢牢把握其内在客观规律,才能实现有效预防和治理。对此,“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预防和治理城市病”。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世界,将是城市化的世界。在我国强化对新世纪的干部——国家和城市的管理者的“城市观”的教育尤为重要。要遵循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教育干部坚持城市可持续发展观;以先进文化引领域市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干部树立学习型城市观。  相似文献   

19.
构建了城市环境问题的系统动力理论思维,即城市化系统、行动者系统、城市环境系统和社会制衡系统“四位一体”的循环积累作用是造成城市环境问题的核心,分析了四类行动者各自的行动目标、手段及其环境利益问题,并从环保理念、政府制度安排、企业文化、公众参与等角度提出了缓解城市环境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一、“夜市”的定义及其对城市的意义 “夜市”起源于北宋东京(现河南开封市),为主要于夜间做买卖的市场,可贩售杂货、饮食小吃、游戏等.夜市是许多城市的重要观光景点,在我国大陆及台湾、香港等地更是平民生活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每年大约有400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入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