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像我这样不是生长在书香门第的孩子,能够在小时候接触那么多好书,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以后我如果退休了,想在湖南的岳麓书院招一批热爱写作的偏科生,给他们提供经费,让他们到处去走、去看、去想、去写……  相似文献   

2.
像我这样不是生长在书香门第的孩子,能够在小时候接触那么多好书,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以后我如果退休了,想在湖南的岳麓书院招一批热爱写作的偏科生,给他们提供经费,让他们到处去走、去看、去想、去写……  相似文献   

3.
李学江 《时事报告》2013,(11):59-59
2008年冬,我从一家媒体的记者岗位竞聘到合肥政务文化新区建设指挥部担任宣传主管,开始了基层宣传干部的工作历程。起初,我觉得记者和宣传干部都是做文字工作,搞好宣传对我来说应该不是难事。一次,领导让我写一份年度宣传工作总结,我洋洋洒洒把报告写得像一篇散文,领导看后说:“工作总结不能这样写,要言之有物,要有准确的数据和事实,而不能仅仅是华丽辞藻的堆砌。”  相似文献   

4.
川乔 《中国保安》2005,(4):31-33
如果你的日常生活起居被别人看得一目了然,你是否会如坐针毡?如果你的商业机密、客户资料别人都了如指掌,你是否觉得危机四伏?如果你的交友情况、谈话内容让别人如数家珍,你又是否觉得毛骨悚然呢?当大家的目光聚集在网络的时候,有一种人却在悄悄地关注着我们的生活。只不过他们大显身手的平台不是电脑而是手机。小小的办公室里,一位20多岁的 小伙子,平头,带着一副墨镜,一手拿一个现在已难见踪影的“大个头”手机,一手提着一个笔记本电脑,颇有些像007造型,别具一格的出场方式。这小伙子就是黄兴。下岗后成了手机调查员2001年,刚刚跳槽的黄…  相似文献   

5.
显示自己有一个年轻人,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总在上衣兜里插上一支钢笔。别人见到他,都以为他有点学问。他听了别人的议论很高兴,就在衣兜里又插上一支钢笔。别人更是用羡慕的眼光看他,有人议论:“他不是个大学生,也是个编辑!”他更高兴了,在衣兜里一下插了五支钢笔。这回别人都  相似文献   

6.
易中天讲课能讲得这么火热我觉得很正常。别人的评价我不敢说,但至少我认为他讲得好,他讲的历史深入浅出,而且言之有物,言之有味,连非学术中人都听得懂,能这样讲课的老师还真不多见。如果不是他的讲课通俗易懂,估计一般人才不会去看《三国志》  相似文献   

7.
痴情选定敬老路杨先政,共和国的同龄人,1949年10月生于安徽省宁国市平兴乡的一个小山村。他至今仍是个农民。80年代初,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很有经济头脑和管理才能的他,成了宁国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个体户。人们只知道他发了财,却不知道他到底发了多少财,于是,送给他一个雅号“杨百万”。杨先政富了不忘乡邻,他用自己的钱为山村架上电线、维修公路。他总觉得,自己是山里的孩子,应尽自己所能回报山里的父老乡亲才对。当时,杨先政如果想乘势去发大财,不是一件难事。因为北到东三省、南至云贵两广,都有他经商的朋友,商路已经…  相似文献   

8.
政协专门设一个机构做文史资料工作,是因为政协中有一批很特殊的人物,他们经历过许多非常重要而别人很少知道的事情。而这样一批特殊的人物,把他们亲历、亲见、亲闻的重要事情写下来,这是政协文史工作的特点和优势。文  相似文献   

9.
那时候没有“外交官”这个词,那时候如果你爸是熟食店卖肉的,别人会觉得很厉害。我父亲可能拥有的是知识和文化,但在那个年代知识和文化不算什么。而且我父亲也羞于拿知识和文化跟我交流。他一生都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小时候,觉得我的父亲没有别人的父亲那么强大,那么能给我带来快乐。因为总看见别人的爸爸把孩子举过头顶,哈哈笑着,拿胡子扎他。我从来没有,那时候会觉得失望。再大一些,男孩会到反叛期,会调皮,很多父亲会教训他们的儿子,甚至于暴打。可是那个时候我爸一声不吭,于是我特得意:哈哈,我爸才是真正想要的那一个。  相似文献   

10.
许多人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也确实有不少人觉得结婚后爱人不像以前那么体贴入微、积极主动了。阿玫是一位来自外省的姑娘,刚刚结婚几个月,因特别不适应婚后的家庭生活,找了个机会到北京学习。她觉得婚后生活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美满,是自己的问题呢?还是爱人的问题? 阿玫:大夫,在别人眼中,我们是“郎才女貌”令人羡慕的一对儿,可是我却觉得有种受骗的感觉。因为结婚前他对我百般呵护,细心周到,说话办事总是讨我的喜欢。而现在他好像革命成功了一样,对我虽然也很好,但总觉得和以前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11.
听男人聊天     
听男人聊天哈马忻都如果你正和一位男性谈着恋爱,或是该男性对你怀有爱慕之意,那么如果他要聊天,不论是和你聊还是当着你的面和别人聊,你都不要当真,因为他老先生的每句话都是顺着你意思说的,或者都是说着给你听的。那不是聊天,倒是真在聊“天”(天花乱坠也)。那...  相似文献   

12.
一位十六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呢?  相似文献   

13.
让一花独放变成春色满园——有感于抓试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有些工作的开展,各级都习惯于用抓“试点”来推动,工作组是一批接一批地下,经验也是一个接一个地出,看起来是回回精彩,步步落实。但往往现场会一开,经验一介绍,工作就此打了句号。有的经验做法不要说是“墙外香”了,就是墙内也没有真正香起来。这样说,并不是要贬低“试点”的作用。相反,通过抓“试点”探路子、造声势,以多种形式促进工作,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是我们常用的工作方法和方式。  相似文献   

14.
投射效应     
《群众》2020,(12):72-72
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即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比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等等。这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去对待别人和对待自己,是克服投射效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变成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你如果现在再去买房,惟一能够从中赚钱的办法就是,找到一个比你胆子更大的人,让他接你的下一棒。但你怎么知道自己不是那个接最后一棒的人呢?  相似文献   

16.
重要的在说清真相《新民晚报》原副总编冯英子有一位写过《邓小平嘱托》的日本作家,打算继续写一部《南京大屠杀》,到上海来搜集一点八一三抗战资料,外办为他开了一个座谈会,约了文史研究馆一批老人参加,把我也找去了。八一三抗战,是一次古今中外空前的战争,是表现...  相似文献   

17.
“他是个拿望远镜看世界的人”。他的爱更超越了族群、跨越了地区,他自己更曾说过“一个人有再大的权力、再多的财富、再高的智慧,如果没有学会去关怀别人、去爱别人,那他的生命还有多少意义呢?”这就是英业达副董事长温世仁。12月17日,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举行的温世仁纪念音乐会上,现场观众不时有啜泣声传出,上台致词的多位贵宾,包括广达电脑董事长林百里、英业达董事长叶国一,甚至惠普的国外主管也都忍不住在致词时哽咽哭泣,追思温世仁带给他们以及世人的影响与帮助,场面十分哀戚感人。温世仁一生喜欢帮助别人,牺牲奉献,因此广结善缘。昨日…  相似文献   

18.
父亲叫刘本祥,在部队时叫刘炳祥.在国民党的军官档案里,应该可以查到我父亲的名字.父亲生于1909年,如果活到现在应是106岁.要是父亲还活着就好了,他有可能会领到一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我写过一篇《母亲的奖章》,记述的是母亲当县里劳动模范的事.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该写一写父亲的纪念章了.父亲是一位抗战老兵.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他的子女不提起他,恐怕没人会记得我们的父亲了. 以前,我从没想过要写父亲.父亲1960年去世时,我还不满9周岁.父亲生前,我跟他没什么交流,父亲留给我的印象不是很深.因为我们父子年龄差距较大,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觉得父亲已经变成了一个老头儿.  相似文献   

19.
采访潘舒亚,感觉像在谈生意。如果摊在面前小桌子上的不是记录用的小本子,而是需要签署的合同,那就真的是谈生意了。潘舒亚人如其名。在铜陵县顺安镇他宽敞明亮的家电店铺里,他徐徐而谈,轻声细语,显得那么从容、谦逊,处处从别人的角度去说话,处处都很适度。  相似文献   

20.
我的父亲王淦昌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似乎仍不时出现在我们眼前,他的声音还不时在我们耳边萦绕,扶着他老人家在院中熟悉的小路上散步的情景也历历在目地浮现于脑海之中……在事业上父亲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著名科学家,但在生活上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生活朴素,待人平等,帮助别人是他最高兴的事。对人真诚、胸无城府、直言不讳是他做人的准则。除偶而听听京戏外,父亲在我的印象中就是工作,节假日也不例外,每次去家中探望,他都是在伏案工作。有时想到一个问题会马上打电话请某某来讨论,而且要刻不容缓地马上来。他对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