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阿佤山印象     
走近临沧,便走近了阿佤,走进沧源,便走进了佤山;阿佤山再高,却有条条山路通向山外。佤山是神奇的,阿佤人的胸怀是敞开的。在大雾淌散,新茶待摘之时,我们走进了佤山。佤山沧源,我国佤族聚落之乡,全县现有佤族人口12.5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3.8%,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28%。沧源佤族自治县位于临沧地区西南角,全县地势北高南低,峰峦连绵,平均海拔在1500~2000米之间;境内河流纵横,主要有南滚河、小黑河,属萨尔温江水系;拉勐河、勐董河,属澜沧江水系。全县有闻名遐迩的古崖画群、南滚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  相似文献   

2.
沧源,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位于云南省临沧地区西南边陲,中缅边境中段。在24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佤、傣、拉祜、彝、汉等20多种民族1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93%,主体民族佤族占总人口85%,是知名的“阿佤山区”。自古以来,沧源是通往东南亚的重要门户之一,明末清初逐渐成为南方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支道。历史上,这里曾经发生过震惊中外的班洪抗英事件。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前进的步伐,沧源县也走过了自己五十年的光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199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32…  相似文献   

3.
《今日民族》2013,(9):11-11
《狂欢佤部落》汇集了佤族神话传说、祭祀、民风民俗等内容,再现了佤族从原始社会中走来,在佤山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集中展现出佤族文化神秘、古朴、自然,阿佤歌舞粗犷豪迈、阿佤人热情奔放的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为古老的佤族文化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4.
《今日民族》2013,(9):18-18
佤族音乐舞蹈史诗《司岗里》,以《司岗里》史诗的核心思想为主线,通过真实的九大人文自然符号,演绎阿佤人敬畏生命、崇尚自然、天人合一、团结和谐的普世精神和弘扬传统、自强诚信、广结天下、勇于创新的人性品质,让人们在音乐、舞蹈和诗的审美享受中,感悟佤山、佤族、佤文化的丰富和独特的内涵。吉歌由《恐慌舞》、《击石舞》、《取新火》、《古歌》、《火把舞》构成。反映阿佤先民对生命、对自然的认知,生发和积累万物有灵、和谐生存的原始意念,昭示佤山古老文明的活水源头。  相似文献   

5.
叶孜 《今日民族》2001,(5):22-24
云南民族出版社佤族女编辑鲍明秀哽咽着一遍遍朗读这首佤族神话史诗《葫芦的传说》,在这优美动人的长诗里蕴含着浪漫的伤感情调。长诗的译者,也是她的启蒙老师刘允褆,去世已有半年。她告诉记者,刘允褆年届花甲即匆匆辞世,回顾他这一生,作为一个北京人,或许在学术或者是文学上没有什么惊人的成就,但他把大半生心血和情感献给了佤山,献给了佤族人民,他是佤族人民心目中“佤山的儿子”。 诗人、佤语翻译家、副编审、云南国际友人研究会秘书长刘允褆生前好友们的诉说,把记者的视线带进到一个饱含佤族情结、血液里浸透着阿佤魂的普通…  相似文献   

6.
佤族历史悠久,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滇西和滇西南地区。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语支,有布饶、阿佤、佤3种方言。上世纪30年代,进入阿佤山区的外国传教士,曾用拉丁字母设计了一套用来拼写佤语的文字,佤语群众管它叫“赖撒拉”,意即“传教士文字”,流传不广。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帮助下,设计了新的佤文方案,经过推广应用,现已成为我国佤族的通用文字。  相似文献   

7.
正"总书记回信了!"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佤族群众建设好美丽家园,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消息传来,云南省民政厅干部职工激动万分。帮扶阿佤山近20个年头,尤其是近5年来,沧源县脱贫攻坚取得的卓越成绩里,凝聚着民政人抛洒的汗水、付出的真情、流下的热泪。云南省民政厅在总结这些年来对佤山的扶贫时这样写道:自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省民政厅以建立健全"挂包帮"定点挂钩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着力点,通过资金支持、项目安排、驻村队员努力,  相似文献   

8.
傅丽华 《今日民族》2012,(10):43-45
父亲是山东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受组织派遣,来到沧源佤族自治县阿佤山寨工作队,被称为“南下干部”。父亲那时风华正茂,充满着对边疆的无限向往,他怀揣梦想走进了苍莽的阿佤山。母亲是沧源佤族,当年是沧源县班洪乡班莫村的“寨花”。父亲的寻梦包括追求母亲,  相似文献   

9.
临沧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因全国60%以上的佤族人口世居于此而成为中国佤族文化的荟萃之地。2002年4月28日,古老的临沧城流光溢彩,春光明媚。伴随着第三届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的脚步,一台《走进佤山》的大型民族歌舞表演,拉开了第二届中国临沧佤族文化旅游节的序幕。佤族歌舞之魂4月28日上午,春风拂面,南汀河水奔流得格外欢快。世纪大道上,木鼓声、号角声、呼喊声摇撼大地,琴弦声、跺脚声、欢歌声融汇一起。阿佤小伙敲响了震天的木鼓,美丽多情的阿佤少女甩起了黑发,以如火的激情,演出了一台气势恢宏而又美不胜收的大型…  相似文献   

10.
告别"茅草屋"时代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在参加云南代表团讨论时,听取沧源佤族自治县县长徐向东的汇报后,得知边境一线还有佤族同胞住着危房,当即指示相关部门安排实施沧源县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项目.2012年9月12日,沧源迎来了一件永载史册的大喜事,凝聚着党中央、国务院对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深情厚意,在省委、省政府和临沧市委、市政府以及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的倾力相助下,沧源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佤山幸福工程"扶贫攻坚战正式打响.  相似文献   

11.
鲍光祥 《今日民族》2009,(10):58-61
临沧境内有彝、佤、傣、拉祜、布朗、白、傈僳、回、苗、德昂、景颇11种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共90.1万人.占总人口238.2万人的40%。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四大宗教。耿马、沧源、镇康三县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290.791公里,有9种民族跨境而居。  相似文献   

12.
2015年3月1日云南沧源发生5.5级地震,此次地震震源浅、破坏性大、波及范围广,导致32人受伤,但无人员死亡。听到震灾消息,在痛心地震造成家乡经济损失和父老乡亲受伤的同时,也油然感到正是在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特别关怀下,沧源佤族自治县全面推进“佤山幸福工程”和“十百千万示范工程”,地震灾区民居房建设抗震措施明显得到了改善,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才使人员伤亡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3.
<正>5月13日至15日,沧源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迎来市级验收。在沧源,验收组通过形式多样的验收方式,考核涵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6+N进"各方面的内容。用好"互联网+"打造新佤山在勐省镇芒阳村,有一个集"展示、教育、文化、存储"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互联网+村史室"平台,  相似文献   

14.
沧源县是一个集“山、少、边、穷”为一体的民族自治县,由于历史原因,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发展滞后,社会保障工作难度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临沧地区是一个欠发达地区,在2.4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生活着26种民族的229万余人口。其中有彝、佤、傣、拉祜、回、白、苗、傈僳、布朗、德昂、景颇等11种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84万多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8.93%,全区有3个民族自治县,18个民族乡和77个民族村民委员会。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一,各民族经济文化、语言、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思想观念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此外,临沧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历史上就是内地通往缅甸等国的重要门户和贸易口岸。全区有镇康、耿马、沧源3个县的11个乡镇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290.7…  相似文献   

16.
你也许不知道西盟阿佤山是在什么地方,但你一定听过《阿佤人民唱新歌》的动人旋律;你也许不熟悉阿佤人是什么样的民族,但你一定为看到过的木鼓舞而赞叹不已……
  西盟佤族自治县是《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诞生地。由于特殊的历史和地理原因,西盟的县情可概括为“国家重点扶持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典型的民族直过县、地处边境一线的边疆县、民族跨境而居的特殊县”。曾经,贫穷和落后成为西盟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7.
阿佤神话     
高立旗 《创造》2006,(3):142-144
云南西盟阿佤山供奉牛头的圣地——“龙摩爷”,是一个神秘的世界,藏着许多阿佤人与牛的神话故事。相传,佤族在公明山上居住的时候, 有一天,突然洪水漫天,淹没了田地,淹没了高山,淹没了飞禽走兽,也淹没了人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县各族人民的浴血奋斗,1949年5月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迎来了阿佤人民的新生。40多年的艰苦创业,使沧源佤族自治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民族政策的阳光雨露,也造就和哺育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一支数量可观,政治、业务素质较好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正在茁壮成长,成为稳定边疆、建设边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的骨干力量。40多年来,特别是沧源侃族自治县建立30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各种渠道…  相似文献   

19.
佤族     
佤族是我国西南部古老民族之一。人口约二十一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沧源、西盟、孟连、耿马、澜沧,双江、镇康等县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其中沧源、西盟是佤族的主要聚居区,这里的佤族约占佤族总人口的58%,占两县总人口的88%以上。佤族自古居住在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山上森林茂盛、翠竹成林、四季葱绿。深山密林里有各种珍禽异兽。虎皮、虎骨、鹿茸、熊胆、熊掌、象牙和砂仁等都是当地的  相似文献   

20.
高平,位于山西省的东南部、太 行山的西南边缘,地处黄河腹地,是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曾居住于此,种五谷,尝百草,始教播种,是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的发祥地。高平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一脉相承。 可以说,整个高平是一座民间艺术的宝库。深厚的传统和丰富的遗产,予以高平民间艺术以滋养,为各类民间艺术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其中刺绣、剪纸、面塑、玩具、花托印模等发展得最为成熟。这些艺术直接、鲜明地反映着这个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民风民情,透射出古老历史文明的发展与演变。 习俗的形成是以社会深层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