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5月20日的<法制日报>刊载了某省高级法院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指导意见的消息,<意见>要求:"各级法院在审理民营企业涉嫌犯罪的案件时,对于法律规定不明确、意见分歧较大的案件,要按照疑罪从无的原则处理.对于故意伤害、抢劫、杀害、绑架、非法拘禁等侵犯民营企业家、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人身安全的犯罪,要依法严惩,从而为民营经济主体的人身财产安全提供法律保障在行政审判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受理民营经济主体为原告的行政案件,依法保护其诉权;严格审查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在执行活动中,要排除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的干扰,确保民营企业经济主体的合法债权及时实现."  相似文献   

2.
<正>十八大以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法治建设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民众对司法的新需求和新期待日益增长,司法工作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强调:"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  相似文献   

3.
何艳芳 《人民司法》2020,(13):37-4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产权的保护正逐渐趋于制度化、法治化,一系列关于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相继出台。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对完善产权制度、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有关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产权保护的决策部署,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切实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关于依法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产权案件工作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依法甄别纠正张文中案等重大涉产权案件。  相似文献   

4.
朱小群 《法人》2014,(8):6-7
正从整体上看,广大民营企业家的财富是创业创新、依法经营和付出艰辛劳动的成果,理应得到尊重和认可。如果不能在全社会树立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法治理念,不能保护民营企业和出资人的人身财产权益,就无法激发创业创新创富的积极性,甚至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严重流失  相似文献   

5.
余江 《中国司法》2023,(8):51-5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023年7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对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6.
《法人》2006,(10):38-38
从改革中破茧而出的民营企业,在享受高速发展喜悦的同时,仍在不断接受市场风雨的考验和洗礼中面临着各种认识误区、法律障碍和体制束缚,亟待有力的司法保障和优质的法律服务。因此,成都武侯区成立调研课题组,开展了针对民营企业涉诉案件的专项调查研究。在为期4个多月调研活动中,先后走访民营企业30余家、与区经贸局和区工商联联合发放“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及法律问题”问卷调查表120余份、召集民营企业家和办案法官举行座谈交流会5次、调取并研讨典型案例70余件,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初步掌握了民营企业涉诉案件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些关于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观点的提出,预示着不同所有制的各类经济主体,国家都依法平等地保护他们的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他们都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等成员",待遇平等、竞争平等,平等受到法律保护。因此,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尽可能地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发展环境,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2月24日上午,最高法院发布人民法院老年人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其中,高某诉刘某、龙某确认合同无效糾纷案系“以房养老”的“套路贷”。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刘某、龙某等人就案涉房屋买卖存在恶意串通。龙某以规避实现抵押权法定程序的方式取得出卖案涉房屋的委托代理权,且滥用代理权与买受人刘某恶意串通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损害了高某的合法利益。故判决确认案涉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刘某协助将案涉房屋变更登记至高某名下。  相似文献   

9.
<正>人民法院必须勇敢地肩负起维护公平正义的神圣职责,坚持司法公开、公平、公正、公信,为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法治建设发表重要讲话或作出重要批示,对法治建设、司法工作都提出了明确要求。4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中心组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4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就学习贯彻习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期震惊全国的“呼格案”进入尾声,不禁让人深刻反思我国司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依法治国的《决议》中提出“要做到司法公正,要让人民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文章通过对“呼格案”的反思,进而探讨什么是司法正义,如何真正实现法治国家的司法正义,以此来避免再次出现“呼格案”一样的案件,迟来的正义.  相似文献   

11.
检察机关肩负着维护执法司法公正、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重要职责。检察机关服务保障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须在司法办案中充分考虑民营经济的特点,坚持法治思维和历史眼光,努力实现办案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审查办案重在阅卷,办理涉民营企业案件阅卷可围绕“慎、联、平、治”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2.
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是强化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法治保障。公平与平等、公正的含义存在差别,民营经济法治保障需要确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公平价值观。我国刑事立法长期存在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差异化保护问题,刑法修正逐步趋向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保护的均等化,但也存在均等但不公平的现象和问题。刑法保护民营经济发展,需要强化实质公平理念,克服均等化保护的缺陷,从而实现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的统一。形式公平要求不同所有制主体法律地位平等、民营企业产权受到公平保护和民营企业家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实质公平则要求司法机关针对不同所有制主体给予定罪处刑的差异化处遇。在将民营企业内部人员背信行为入罪化的同时,须通过实质解释限缩其入罪范围。另外,在针对涉民营企业腐败犯罪贯彻“受贿行贿一起查”政策过程中,也需要秉持实质公平观念,避免同等处罚,真正实现刑法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3.
识法代言人     
沈阳于洪:“三个聚焦”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近年来,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检察院创新探索了“三个聚焦”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新模式,提升服务保障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聚焦司法监督,助力企业堵塞管理漏洞。开辟涉民营企业、企业家案件办理绿色通道,完善案件办理机制,快速受理、优先办理民营企业的申诉、举报和控告。对于涉民营企业的轻微刑事案件,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等原则快办快结。建立健全涉民营企业、企业家案件办理全流程跟踪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负面影响,全力维护民营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相似文献   

14.
“舆情再审”:司法决策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阳 《中国法学》2012,(2):180-191
李昌奎案件作为"舆情再审"的典型样本,引发我们对司法决策中舆情风险的思考。在形式合理性法治中,司法与以社会舆论为载体的民意冲突不可避免。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构建型法治推进中,死刑案件的司法决策便是舆情风险的高发地带。由于司法权威尚未牢固树立,中国司法机关的舆情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化解司法决策中的舆情风险的根本出路在于树立司法权威,而在当下,为实现对已有司法权威的存量保护,强化司法与社会诉讼过程中的沟通机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诉访分离、依法治访的改革局面正在逐步形成,涉法涉诉信访初步呈现出"弃访转法"的良好态势,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不容否认,现有的涉法涉诉信访法律制度仍存在不科学性、不完整性和不对称性。为此,必须增强和深化对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的法治化认识,要坚持法治导向,不断增强司法属性,提高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的能力,既要在治标上对已经引起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依法妥善处理,做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矛盾得到彻底化解,又要认真分析原因、把握规律,在有效预防和减少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有效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推进治本工作,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秩序井然。同时,还亟需加快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的法律完善。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视野下,司法行政机关紧紧围绕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统筹整合政府和社会的各类法律服务资源,构建全面覆盖  相似文献   

17.
各地动态     
(2004.11.21-2004.12.20) 江西举行民营企业依法维权论坛民营企业的法律地位和现状如何?民营企业遇到法律纠纷该怎么办?怎样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当前如何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日前,在江西南昌举行的"中部崛起背景下--江西民营企业依法维权论坛"就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认为, 只有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才是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同时, 民营企业家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守法经营,依法发展,也是民营企业不断健康发展、做优做大做强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做好人民法院工作,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的立场,坚持群众路线,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涉诉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政法工作搞得好不好,最终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多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立法要走群众路线,司法工作也要坚持群众路线,这是我国司法人民性的本质要求。"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期人民法院的改革、发展和建设指明了方向。一、群众路线司法价值的发掘:从马锡五到陈燕萍在司法领域,"群众路线"一词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科学论断,是我们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司法的人民性的重要遵循.该论断系统阐明了司法为了谁、服务谁和依靠谁的根本问题.司法必须贯彻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和优良传统,坚持司法为民、保障人民权益、公正司法、不断提升司法效率.司法应在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基础上,持续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立人民参与机制,完善便民利民工作机制,推进司法公开透明,建设高素质的司法队伍,借力现代科技推进司法现代化,带动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司法工作人员应守好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做好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相似文献   

20.
刘潇潇 《河北法学》2006,24(5):95-100
佘祥林案存在的问题反映了中国司法活动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问题,即程序的非正义性.要实现程序正义,有赖于司法主体摒弃"有罪推定"的传统思维定势,坚持"无罪推定"的司性理性;有赖于司法者坚持司法自治原则,排除外力干扰,依法独立办案;同时也有赖于司法者坚持法律至上性,依法保障诉权的实现.这三个问题也是限制当前中国司法秩序建设的关键性因素.一个良好的司法秩序只能靠法治,有法律规制的程序正义才是司法秩序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