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姚挺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4)
劳动生产力(productiveness of labour)与生产力(productive forccs)是可以通用的;二者只有形式上的区别,没有本质内容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吴俊贤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1,23(1):10-13
先进社会生产力要从生产工具的发展变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动力、生产力主体———劳动者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考察。要使先进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 ,必须把结构升级作为阶段目标 ,把科技创新作为根本动力 ,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保证 ,把改革开放作为重要条件。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就必须在执政的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唯物史观的生产力决定论 ,在执政的实践上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在自身建设上 ,始终适应生产力发展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在继承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生产力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依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先后形成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宏观发展战略。我国学术界对邓小平的社会生产力微观发展理论研究较多,而对邓小平的社会生产力宏观发展战略的研究相对不足。本文关于邓小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宏观发展战略的探讨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森林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1,23(6):5-8
生产力是对自然界的改造和发展,同时,生产力的每一次胜利必然以自然界某种秩序的丧失为前提."自然破坏力"与推动社会发展的生产力相反是一种否定的力量,人们必须正视这种反向力量的存在,并吸取其深刻教训,而生产力与反生产力(自然破坏力)的统一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5.
把人的需要、生产力内部的矛盾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作为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因素是合理的 ,但把它们理解为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则是不科学的。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由人的需要引起的并能解决矛盾的劳动。劳动具有目的性、物质性与创造性等特征。劳动在生产力中的地位 ,是由劳动的特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7.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这个客观趋势, 相似文献
8.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与生产力密切相关的两个重要概念,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又有不可割裂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以及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几个角度考察生产力的含义,以此从内外两方面理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并着重从自然生产力、集体生产力和“以人为本”的层面论述了生产力系统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先进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一向重视发展生产力。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对先进生产力因选择的坐标不同而有多种表述 ,通常是用科技要素、知识经济来表示当代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二者既相互联系 ,又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生产力领域的概念 ,后者涉及到上层建筑与生产关系领域 ,是指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什么样的政治文化以及生产关系、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划时代理解,具有恒久价值。但由于核心概念上的界定不清,使得这个理论的传统阐释在实践中面临着解释困境。可以从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历史探寻出发,通过考察生产力的具体内容,区分“物质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得出一种物质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三足鼎立”动力模式,修正传统阐释之不足,并解决它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2.
刘聪杰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40(6):18-20
从早期的神秘、笼统、循环的历史发展观到近代的一元、线性的历史发展观,人类已经形成过两种历史形态的发展现,并经历了这两种发展观更迭和由此带来的近代两次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当前随着新科技革命的浪潮的冲击,人类实践不断深化和拓展,带来了诸多新的发展奇迹,也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亟待解决,比如环境问题等等,这一切使得旧的发展观正在经历着变革,新的发展现正在形成过程中.比较和探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两种发展观的历史形态,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口素质问题是当代中国控制人口、保护环境不可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对人口素质的客观评价不仅是我国正确解决人口素质问题的出发点,更是制定科学的人口战略和创新21世纪人口政策的重要依据,是统筹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针的前提.本文认为我国的人口素质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发展状况基本适应.人口素质进化与社会发展的互动规律决定了人口素质问题的实质是人口素质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作为关系的社会,是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的整合.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对技术中介和制度中介的依赖性表明,整合的技术中介和制度中介对社会的生成与演变,具有逻辑的内在决定性.在社会的最初生成与人的"完全形成"等价的意义上,技术中介与制度中介对人的"完全形成"的决定性,历史地内在于社会最初生成的过程中,并得到"史前史"的考古学进展的有力支撑.社会的形成演变决定于整合的技术中介与制度中介的规定性,内在于技术中介革命所引起的社会形态根本性变革的历史中,内在于制度中介根本性创新所推动社会形态演变的历史中.对社会形态演变具有最终决定性意义的技术中介,在与制度中介整合的层面,依赖于制度中介的创新.因而,社会形态演变是制度中介根本性变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吕逸新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5,3(4):54-57
生态文化是一种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形态,它通过内在机理的方式制约着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从而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进而促进人类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生态文化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重要的价值追求,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础,对当代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郑清图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1(2):41-43
正确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趋势和要求是正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推进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重要前提。文章认为“科学技术(特别是当代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当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进而指出只有按生产力发展规律办事,才能发展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无论是人类社会还是人类自身的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社会进步的方式和人的发展的模式还很不完善,具有巨大缺陷。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也相应地要求社会采取各种对策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而真正达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