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民工潮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文章从制度约束和理性选择的理论框架出发,认为在民工潮现象中,有限制度准入提供了行为主体发挥自己主体意识,实践自身生存理性的可能空间;个体在主体意识决策下基于生存理性而进行的利益最大化选择及实践促成了民工潮现象的产生及顽强存在、发展。  相似文献   

2.
工具理性、价值理性与制度理性构成人类理性平衡的三个维度.政府工具的理性实践包涵了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制度理性."后果期待逻辑"与"恰当性逻辑"并存,工具理性、价值理性与制度理性的平衡,就是政府工具的逻辑基础.政府工具的设计、选择、运用与评价应当贯彻理性平衡的逻辑.  相似文献   

3.
农村人口向城市社会和非农产业流动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人口对于生存机制变迁的理性反应。中国农村人口之所以在实现地域流动和职业流动的同时难以实现身份流动,既有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的阻滞,也有农村流动人口自身理性选择的原因。这种农村流动人口的"联根式流动"现象具有隐蔽性,对于农村流动人口的市民权利建设、乡村治理实践以及农村改革等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要求我们转变政策思维以应对流动社会的到来,同时采取"以时间换空间"的方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等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依赖于邓小平一生确立的主体理念-以爱国爱民为出发点,致力于国家的强盛、民放的振兴、人民生活的富足和生存状态彻底改善的实践理性原则,这种理性原则经过向理论形态的转化,从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并且通过实践的环节使邓小平的主体理念和理论之间内在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5.
新制度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西方政治科学新的理论体系,它是在对行为主义、理性选择分析理论和传统政治学制度研究的基础上予以批判和继承,吸收了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的最新研究成果而产生的。本文对众多学者认可的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三个分类进行了归纳分析,并指出了对我国具有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人生存发展条件改善、精神观念的解放与主动性发挥及独立自主的主体意识成长,反映了我国市场化进程总体上和历史性的人文进步;不能把转型时期有复杂社会根源的诸种负面现象简单归结于经济制度本身,市场制度包括对正当利益追求的承认与对非理性欲望制约的规则之两面;如果因市场制度负面人文效应的存在而得出其人文短缺的总体判断,则可能导致市场经济较以往时代在人文领域出现倒退的历史错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文化视角出发,对古代中国社会契约发展中的"盟"与"约"的文化现象进行了梳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主体意识、理性精神的匮乏及对个人利益的漠视分析了中国契约理念缺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构社会主义契约文化,培育中国契约理念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贾乐芳 《求实》2002,4(5):30-32
可持续发展是在对传统发展观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得以确立的 ,它内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底蕴 ,诸如极限意识、未来意识、整体意识、“对话”意识、“是”与“应是”、尺度与代价。可持续发展折射出人类在选择并建构更加合理的生存方式与发展模式时的价值理性追求。  相似文献   

9.
后乡土社会改变了乡土社会封闭、固定与坚持的传统,属于农村经济、政治与思想转换进程中的过渡性阶段,需要逐渐寻找自己生存的法治根基。当下农村向现代法治社会转变中遇到了市场机制缺乏、民主政治根基薄弱、农民法治意识落后等现实阻隔。在推进法治进程中,应当以当下后乡土的现实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和诱致性制度变迁为辅的理论与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存在着网络主体意识弱化,网络信息的理性鉴别能力不足,道德责任缺乏与权利意识淡薄,臣民意识浓厚与公民意识相对缺失等问题。为此,在网络环境下可以通过提升大学生的网络主体意识,开展丰富的校园网络活动和社会实践,加强网络环境法制监管,设立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专题网站等来提升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培育。  相似文献   

11.
后乡土社会改变了乡土社会封闭、固定与坚持的传统,属于农村经济、政治与思想转换进程中的过渡性阶段,需要逐渐寻找自己生存的法治根基.当下农村向现代法治社会转变中遇到了市场机制缺乏、民主政治根基薄弱、农民法治意识落后等现实阻隔.在推进法治进程中,应当根据当下后乡土的现实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和诱致性制度变迁为辅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既是一个现实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历史生成与其主体性的生成是同时同构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表现为意识的主体性和能力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意识的生成经历了自发形态向自觉形态、感性形态向理性形态转变的历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能力的形成主要是以主体政治能力的成熟为基础的,而主体的政治能力是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通过政治实践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不是预先给定的、先验的存在,也不是自封的、永恒的存在,而是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在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能力的锻造基础上形成并不断获得和确证自身主体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既是一个现实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历史生成与其主体性的生成是同时同构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表现为意识的主体性和能力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意识的生成经历了自发形态向自觉形态、感性形态向理性形态转变的历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能力的形成主要是以主体政治能力的成熟为基础的,而主体的政治能力是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通过政治实践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不是预先给定的、先验的存在,也不是自封的、永恒的存在,而是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在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能力的锻造基础上形成并不断获得和确证自身主体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的确立一方面带来了人们物质财富的丰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现代人的精神生活的困惑。物化意识的凸显,科技理性的泛滥,道德信仰的缺失及休闲生活的失位,导致了人们生活意义的迷失。社会的现代化在于人的现代化,在小康社会建设的征途中,离不开具有健全精神世界的现代主体。因此,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偏失根由进行合理分析及对实践对策进行理性探讨在当前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吴倬  李成旺 《探索》2011,(5):100-105
民众主体意识的高度自觉和全面进步,可以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正确的引领方向,因而构成了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前提之一。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众主体意识特征的梳理与审视表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崇尚理性的批判精神、追求卓越的超越精神以及自立自强的实践精神.构成了当代中国民众主体意识的基本特征。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社会而言,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文化批判倡导崭新文化,完成新时期价值观的提炼、概括和塑造等等,以此来促进当代中国民众主体意识的进一步超越,这无疑对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网络的应用推动了社会交往方式的深刻变革,对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形成了很大的冲击,网络空间公共精神的缺失、文化低俗化倾向及网络伦理困境,对公民教育提出现实诉求。同时,网络实践提供了主体性生长的自由空间,对公民意识的觉醒和道德人格的塑造发挥了重大作用,为公民教育提供了新的实践方式和平台。网络时代这一历史境遇,不仅赋予公民教育以新内涵,使之将培养公共精神作为目标追求,而且在客观上要求公民教育内容必须做出时代性的转换:注重主体意识、民族意识、公民技能和公共理性的教育。网络作为公民教育的新平台,为公民教育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一是互动协商,转变教育模式;二是授受合一,优化教育过程;三是深入实践,增强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当前草根现象异军突起,其主体——草根群体所承载的草根文化也成为时髦的流行语。文化界、教育界出现越来越多使用"草根文化"这一术语现象。简单地说,"草根文化"是指"草根群体"在生产、生活、交往活动中直接或是间接、自发或是自为地为适应和改造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而形成的具有主体独立意识又需要话语权实践表达的文化体系。"草根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而言的,其对于社会主流文化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农民组织化的基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是一切经济行为的核心所在。农民组织化和发展合作经济是以“行为主体”的一定素质为前提的,即商品生产者自由个性的觉醒、经济理性的成熟,作为契约主体的独立人格的存在以及社会交换关系的发达。而这一前提的获得,是需要确立农民在经济市场化过程的市场主体地位,促使其个体主体的“主体性自由”的实现。为此,政府的制度设计和进行制度安排时应遵循的理念是:市场机制和政府适度干预并重;理顺现行农村各种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对农业经济支持与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并重。也只有这样才能给农民组织化营造一种自主性的空间,而且这也是农民理性由传统“生存理性”转向现代“发展理性”的内在规定。  相似文献   

19.
制度与行动的关系是社会学制度研究的重要议题,社会学中的一般行动理论与实践行动理论分别构成了社会学早期制度研究和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微观社会学基础。社会学早期制度研究特别强调制度中的规范与价值观要素,制度通过个体人格系统对调节性规范或规则体系的内化来对行动发生作用,在制度与行动关系问题上行动者遵循的是"话语理性"。相反,社会学新制度主义将认知因素上升至核心地位,制度凭借制度环境中生成的合法性机制通过行动者的制度认知、意义建构对行动选择产生影响,在制度与行动的关系问题上行动者遵循的是"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选举制度、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党务公开、民主监督及票决制等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推进了基层党内民主建设进程。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培养树立主体意识,拓宽党员民主参与渠道,健全党内民主制度、改革完善党内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