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安机关在办理娱乐场所殴打他人案件中,由于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办案质量不是很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办案中忽视取证的时效性;因证据的非惟一性,出现取证的不完整性;治安行政处罚出现随意性等。处理的结果引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比例较大,甚至出现败诉等情况。因此,找出办案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加强治安法律法规建设,强化执法办案的责任意识,提高办案民警的执法水平和办案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寻衅滋事罪的行为表现形式多样,其中"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是司法实践中适用最多但又最难理解的条款.对于该条款的理解与适用不能停留于流氓动机的思维惯性,或者将"随意"仅理解为无缘无故以及把轻伤以上情形排除在外,流氓动机只不过是强化而并非决定了寻衅滋事罪的认定.随意殴打他人既可能事出有因,也可能产生轻伤以上结果,当根据"随意殴打他人"认定寻衅滋事罪时,需要综合考量实施殴打的对象、原因、次数、尤其是发生场域等构成要件,据此并结合实际案例总结出六种"随意殴打他人"的类型.  相似文献   

3.
攻击行为是儿童品行障碍的主要表现之一.特别是在小学生中,有一部分后进学生,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经常发生殴打他人或相互殴打的攻击行为.这种攻击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权利,而且毒化了攻击者的心灵.具有攻击行为的儿童,常常还有品行障碍的其他表现,如逃学、偷窃等.如不及时控制和纠正少年儿童的一般攻击行为,那么很容易发展成为违法犯罪的严重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4.
攻击行为是儿童品行障碍的主要表现之一。特别是在小学生中,有一部分后进学生,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经常发生殴打他人或相互殴打的攻击行为。这种攻击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权利,而且毒化了攻击者的心灵。具有攻击行为的儿童,常常还有品行障碍的其他表现,如逃学、偷窃等。如不及时控制和纠正少年儿童的一般攻击行为,那么很容易发展成为违法犯罪的严重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5.
聚众斗殴罪是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特殊类型的聚众犯罪,其主观方面并不需要"流氓动机"的存在,一方认识到自己在殴打他人,同时也认识到他人是在殴打自己,此时便是斗殴的故意,至于对方是否真的是殴打的故意,并不影响到该方主观上斗殴的故意.聚众斗殴犯罪的客观行为结构表现为"聚众行为" "斗殴行为",且属于实行行为的范畴,参与聚众斗殴犯罪的所有人都是聚众斗殴犯罪的主体,而只是刑法出于不扩大打击面的角度出发,只处罚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而已.本罪的首要分子并不等于主犯,其他积极参加者并不必然就是从犯,主、从犯的划分应当按主犯的标准进行.  相似文献   

6.
从目前执法实践来看,冒用他人身份卖淫与报真名卖淫受到的行政处罚是无区别的,没有增加卖淫者受处罚的成本,这就给各种假冒他人身份卖淫提供了可能性。为了有效预防冒用他人身份进行卖淫,建议修改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相关条款。此外,还要大力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提高办案水平。  相似文献   

7.
治安调解实践的几个疑难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安机关在进行治安调解时,有以下问题应明确:治安调解无论是否达成协议,都应当有调解笔录或治安调解书;治安调解中的“告知”应当履行告知程序;民间纠纷与民事纠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公民与法人之间、法人与法人之间因民事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轻微的,公安机关不能调解处理;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殴打他人或者打架斗殴,只造成一方有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轻微的,公安机关不能调解处理。  相似文献   

8.
寻衅滋事罪是指行为人无事生非、起哄闹事,随意殴打、追逐、拦截、辱骂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破坏公共秩序,情节恶劣或者情节严重、后果严重的行为,它具有独特的犯罪构成特征.在司法实践中,应准确把握该罪本质特征,对一个人实施多种寻衅滋事行为或寻衅滋事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等情况做出正确认定.  相似文献   

9.
流氓活动,是指聚众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流氓罪,情节轻微的,属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流氓行为。《刑法》第160条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19条第四项分别作了规定。当前,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犯罪是社会治安的焦点,流氓活动是扰乱公共秩序方面最明显、最频繁的违法犯罪活动。一个地方社会治安的好坏最直接的表现是人民群众是否有安全感。无孔不久的流氓违法犯罪分子无事生非,结伙斗殴,寻衅滋事,强要硬夺,无理取闹,殴打、侮辱、伤害妇女、称霸一方,人民群众早…  相似文献   

10.
2002年8月29日晚,海南省琼海市国营东平农场职工赖作斌被当地派出所干警抓去,仅半小时后便死亡。命案发生后,经海南省公安厅法医鉴定,结论为:"赖作斌系脑基底动脉瘤破裂致自发性珠网膜下腔出血而死亡。外伤与死亡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赖作斌之死,真的与他人殴打致外伤没有关系吗?在谜底没揭开之前,赖作斌的猝死,确确实实是一个扑朔迷离的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