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关于西部生态补偿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部的生态建设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目前生态环境仍呈不断恶化趋势。因此,必须尽快完善立法,建立起有效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才能确保西部生态补偿工作得以长期、稳定地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原则的具体体现,针对我国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国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对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建立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态(保护)补偿概念在政策与法律法规文本中存在不同表达。"生态保护补偿"与"生态补偿措施"等不同的语词表达在内涵上存在明显区别。生态保护补偿属于利益补偿的法律制度范畴,其立法旨在实现生态保护利益的社会性平衡,保障生态保护地区的发展权。可以将"生态保护补偿"界定为: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生态保护地区的合理发展,国家对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或因此而使其发展利益受到限制的地区予以直接补偿,或者指导有关地方政府之间通过协商或者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补偿的制度。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伴随着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责任不明确造成了环境资源的任意索取和环境问题无人问津的现状。十八大正式提出建立生态补偿制度,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生态环境。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制度,须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公平原则是其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法的正义价值、环境公平理论是生态补偿制度公平原则的理论支撑。生态补偿制度的公平原则包含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等内容,其内容都体现了生态补偿制度的宗旨,即平衡环境权利和义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法学意义上的生态补偿是指为了激励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行为,由相关受益主体对特定生态环境建设者和保护者付出的成本或作出的牺牲予以补偿的法律行为。自然补偿说和人地补偿说所理解的生态补偿不符合法学的特点。人际补偿中的负外部性补偿也不应纳入生态补偿制度的范围。应将生态补偿制度与现行的环境保护税费、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作严格的区分。  相似文献   

5.
生态损害补偿制度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理清相关各方利益关系为核心,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科学调整利益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有效机制。科学建构生态补偿制度必须正视现行法律支撑不足、部门职责不清、社会重视不够、制度设计欠缺等难题,坚持走补偿机制法制化、财政援助多元化、标准认定规范化、监管执行透明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西部地区既是我国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也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建立科学的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实现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共赢,是我国西部地区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各族人民为保护长江上游和珠江上游的生态环境和水源质量做出了重大贡献。水源保护区的群众相当一部分成为生态贫民。文章针对既要保护水源环境,又要促使水源保护区经济发展和生态贫民致富的难题,探讨和提出建立贵州水资源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 ,利益冲突乃是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保护不力的症结所在。故在西部环境法治建设中 ,应通过建立健全补偿制度、制定有效的财政平衡政策、公正处理环境公害案件、建立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等利益平衡机制来充分调动各类利益主体保护西部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预防和化解纠纷。在实践层面 ,这一价值取向往往受到政治逻辑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与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已成为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的热点和难点。我国先后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这两项具有生态补偿性质的工程。虽然这两项工程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其中尚存在着一些问题。构建公益林效益补偿法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林业深化改革进程中的一个新问题。中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法规的设计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确立公益林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2.确立公益林的各种林种的具体范围; 3.建立公益林的效益补偿原则; 4.确立公益林效益补偿方式; 5.确立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及各种法定费用的征收使用管理规则。  相似文献   

10.
生态补偿是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省目前在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不足和缺陷,生态补偿机制还比较滞后。在"三年大变样"的主题建设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进我省生态向良性循环发展,为"三年大变样"建设主题添彩。  相似文献   

11.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区域整体和谐发展的要求。要实现区域整体和谐发展必须要解决动力机制不足问题。目前存在的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激励机制不健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缺失,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区域资源、环境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等,需通过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力、市场引导力、公众监督约束力、环境文化推动力、区域生态补偿力、纠纷化解保障力来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西部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与市场的互动,以解决资源配置的效率与效益问题。长期以来,我国西部地区一是市场化程度不高,造成投资者生产成本的增加;二是政府能力的缺失导致了交易成本的上升。加入WTO后,西部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针对公共商品和私人商品的特性,合理确定西部地方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范围,实行市场化改革,创造一个有效率的制度安排,以提升该地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环渤海区域生态环境及其政策法制协调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加强政策与法制协调机制建设,建立协调区域关系,完善环渤海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4.
西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道路是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一个重大的问题。这条道路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民营经济、民生事业、民主政治”为基础,以生态建设和农村建设为突破口,紧紧依靠西部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实现西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要构建西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形成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适应的新的政绩观念和干部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已被确定为中国下个世纪经济发展的大战略、大思路。西部大开发必须实行“重点突破战略” ,即要把大开发定位在寻找某些能够实现快速、有效开发的重点产业和区块突破上 ,通过重点带一般 ,由局部到全局 ,实现西部地区的整体性开发和发展。这一战略突破口的定位 ,首先要以西部经济结构条件为背景 ,主要开展适应西部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项目的试验和研究 ,使其成为西部开发的典示范。其次在工作重点上要着力抓好西部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经济任务的解决。重点突破战略应具有战略的系统性 ,即要建立起一个“多维重点相配套的立体系统推进模式”。重点突破战略的“突破”推动手段 ,主要应靠政府 ,特别是中央政府。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湿地总面积16447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34%,占中国湿地总面积的2.8%。在对贵州省湿地进行保护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认识到其生态功能,同时也要意识到其所承载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文章针对贵州省独特的生态状况、地理环境及人文色彩,对湿地生态补偿立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湿地生态补偿立法应遵循的原则,明确了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及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赔命价制度与西方的恢复性司法具有共通的基础,调节二者的必要方法是会通,从而既使赔命价制度摆脱原始落后的帽子,又使恢复性司法适合中国的现实国情。  相似文献   

18.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念深入人心,法律的生态化趋势同样成为关注的焦点。为此,我们必须从生态系统整体利益出发,重新审视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形成二者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发展,促进法律既要关注人也要重视生态进步的价值共识,努力实现"天人和谐"的法律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9.
论西部开发中的区域法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开发法治必须先行。法律作为一种极具权威性、稳定性和规范性的行为规范 ,在西部开发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西部开发必须重视区域法治建设。西部区域法治建设应该在法治统一的前提下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为西部开发服务为宗旨 ,坚持法治建设各个环节的同时并举 ,为西部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