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晓天 《党的建设》2008,(2):62-62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最后一天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大会决定暂不成立党的中央委员会,先组成中  相似文献   

2.
“一大”7月24日开幕补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拙作《一大开幕日期再考证》一文(以下简称《考证》)提出并论证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开幕日期是1921年7月24日,进而否定了把7月23日作为一大开幕日期这一党史界普遍认同的观点。现在,笔者再依据掌握的有关史实资料,予以补证如下。 一、陈公博确是7月23日到达上海,同日不可能召开大会。 笔者在《考证》一文中提出党的一大开幕日期是7月24日,主要是依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一文记载的“各地代表,直到七月二十三日才全部到齐上海”的时间下限,进而对代表们赴上海的时间行踪进行分析得出陈公博是最后一个在7月23日到达  相似文献   

3.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毛泽东出席了中国共产常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和代表们向大会报告了各地的工作。他在会上“很少发言,但他十分注意听取别人发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和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会代表除少数原住上海的人以外,毛泽东及其他代表以北大师生暑假旅行团名义住在法租界蒲柏路博文女校.据李达回忆:“毛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历程     
1.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2.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确定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领导下,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兴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4.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6.五卅运动 1925年5月30日,上海租界的英国巡捕突然在南京路上向游行的群众开枪,激起了上海乃至全国民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个口号,是中共二大,在二大宣言的结尾处,赫然写着这个口号。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12名代表出席大会,代表全国195名党员。大会制定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和9个决议案,选出了由5名委员和3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  相似文献   

6.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1941年,中共中央将7月1日定为建党日.之后,每年都要举行庆祝活动.从1947年开始,解放区开始发行“七一”纪念邮票.新中国成立后,基本上每十年发行一次.这些邮票记录了党的光辉历程.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李汉俊(中共一大代表)之兄李书城的住宅内开幕.后来,代表们分批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在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相似文献   

7.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二大是一大党纲和1921年11月陈独秀签发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通告》中确定的事情。出席大会的人员,由一大中央局成员、部分地区党组织的代表和出席远东民族会议后回国的党员代表三部分组成。与今天民主  相似文献   

8.
大事记     
《党建》2011,(7)
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开幕,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党的二大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  相似文献   

9.
1921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党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大会。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制定了伟大的民主革命纲领,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一次成功尝试,它解决了当时所迫切需要解决的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党史博采》2001,(2):1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有中央局成员,党的地方组织的代表,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回国的部分代表,共12人,其中有陈独秀、蔡和森、高君宇、邓中夏、向警予、张太雷等,代表195名党员.  相似文献   

11.
1921年 7月23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共甘肃党组织带领全省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1924年 1924年 张一悟、葛霁云、胡廷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甘肃籍最早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2.
红船精神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其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后因会场遭到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进行,并在船上完成大会议程,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中国共产党在完成建党伟业中所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被称为红船精神.  相似文献   

13.
刘峰 《党史文苑》2011,(1):48-49
1921年7月2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党组织和旅日党组织派出的13名代表齐聚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召开这次大会,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做了很多工作。在马林到来之前,还有一位  相似文献   

14.
《党史纵览》2012,(10):49-52
一大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时间:1921年7月23日-8月初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大会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出席大会代表共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党成立后的基本任务;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3人组成的中央领导机关。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3周年纪念日。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党的一大代表共13人(平均年龄28岁),代表当时全国的50多名党员。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据中央组织部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中共党员8668.6万名,有基层党组织  相似文献   

16.
正王会悟,中共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放哨人。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会议进行到30日晚时被暗探发现,为保证大会顺利进行必须立即转移,王会悟提议去嘉兴南湖继续开会的建议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同意。大会最终在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顺利闭幕,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选举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由此宣告成立。一大的顺利闭幕离不开王会  相似文献   

17.
7月1日作为党的生日,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日子,并非确指党的“一大”开会的时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时间,是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先在上海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举行,后因敌探干扰,大会的最后一天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进行。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的部分一大代表,回忆党的一大召开的日期时,只记得是1921年7日,准确  相似文献   

18.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后改在嘉兴)召开。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并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  相似文献   

19.
小卡片     
正党史知识党史上的"第一"(五)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3人,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任务是讨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件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大事,正如毛泽东  相似文献   

20.
最早召开党代会的地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举行的,因敌人侦探干扰,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条游船上进行,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最早把“七一”定为党成立的纪念日毛泽东同志1938年5月在《论持久战》演说时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1941年6月3日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诞生20周年抗战4周年纪念指示》中,正式确定“七一”是中国共产党的生日。历史上第一次“七一”纪念活动把“七一”作为党的生日来纪念始于193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