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陈毅同志革命的一生,功勋卓著,但他从不言功,也不要别人当面说好话。解放后,有一次开大会,一位领导同志向大家称颂道:“陈毅同志是一贯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陈毅同志立刻拍拍他的肩膀说:“同志哥,我陈毅曾几次反对过毛主席,你老兄不要给我戴高帽子啊!”  相似文献   

2.
1958年初夏,陈毅就任新中国第二任外交部长时,冀朝铸在外交部小礼堂给新部长贴出了一张小字报,措辞尖锐地批评陈毅在外交场合不注意礼节:“过去周总理向外宾敬酒,酒杯总是低于外宾。为什么陈部长敬酒,总是把酒杯举得比人家高呢?这样不够尊重人家,反映了外交作风问题。”云云。陈毅记住小字报的内容,也记住了冀朝铸这个名字。在下午外交部的整风大会上,陈毅立即作出“反应”:“有的同志贴我的小字报,提意见说我向外宾敬酒酒杯举得太高。同志哥,你才不懂哟,酒杯举得比人家,这才叫尊重人家哩!总理举得低,是因为他手臂受过伤。”说到这里,陈毅话  相似文献   

3.
理论界有一种传统说法;“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1985年1月17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陈云手稿《(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这份原始文献明确记载着遵义会议所做出的组织调整决定是:在党中央领导方面,“以洛甫同志代替博古同志负总的责任”,“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在军事领导方面,“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泽东同志为恩来同志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这些决定说明,就遵义会议本身而言,还没有确立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于是,近些年来很多党史论著又提出,1935年3月11日在鸭溪、苟坝一带成立的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中,这是党中央最重要的领导机构”,并以此为论据,来说明这是“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笔者以为,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4.
1948年底,淮海战役还在激烈地进行着,作为指挥淮海战役的五人总前委之一的陈毅,已被党中央内定为未来的上海市长。陈毅应召来到当时的党中央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同时被召的还有刘伯承。这次,中央不仅研究了渡江作战问题,而且十分关注渡江后如何夺取和接管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刘伯承和陈毅分别是这两座大城市未来的市长。毛泽东对陈毅说,中央的意思要你担任未来的上海市长,想听听你本人的意见。陈毅沉思良久,没有马上表示接受。1949年3月,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在一次会议上,陈毅向中央提议:“可不可以让刘邓二野进驻华东和上海,我们三野走远一点,到大西南去呢?”刘、邓当然不会接受。刘伯承司令员说,这事他和邓小平政委交换过意见,他们对西南更熟悉,而三野来自华东,留驻华东更为有利。在解放战争中,二野和三野两支大军像左右臂一样密切协同作战,歼灭了敌人大量的有生力量。陈毅对刘、邓是又亲密又敬重。在进驻华东一事上,陈毅是礼让而没有让掉。  相似文献   

5.
1942年冬,正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岁月,日本侵略军准备大举“扫荡”苏北盐阜地区。当时,新四军军部驻扎在苏北盐阜地区的停翅港附近。一天夜里,陈毅军长找颜伏同志和我到他家去谈话。颜伏是新四军十八旅五十二团参谋长,我是团政治处主任(团长陈挺同志率领三营在江都地区坚持斗争,政委张英同志调华东党校学习去了)。 我曾多次听过陈毅军长对部队的讲话。早在1939年春,我所在的三支队六团(当时六团划归一支队,陈毅司令员指挥领导),从句容地区撤回,驻扎在溧阳竹篑桥前马水西庄,进行整训,准备东进。  相似文献   

6.
<正>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一次副总理陈毅将要去成都,临行前向毛泽东告别。陈毅的浓重四川口音唤起了毛泽东对一位老友的思念,他向陈毅问道:“你们四川有个王光祈,你知道吗?”陈毅答:“不知道。”毛泽东说:“你到成都时可以问一问是否有人知道。”到了成都后,陈毅在宴会上遇见成都市副市长李劼人,向他打听王光祈的下落。李劼人说:“王光祈是我中学同学、少年中国学会会友。  相似文献   

7.
1978年,为纪念陈毅市长逝世七周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组织人员编写《人民的忠诚卫士——缅怀陈毅同志》一书,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陈丕显同志,激情满怀,浮想联翩,挥笔成书:《弥天烽火举红旗——回忆陈毅同志领导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文中载道:  相似文献   

8.
《读书镜》载,宋太祖一日罢朝,俯首不言,内侍王继恩问故。上曰:“早来前殿指挥一事,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故不乐了。”象宋太祖这样的皇帝“偶有误失”,竟然怕“史官书之”,令人感慨。此事使笔者联想到这样一件事:建国初期,陈毅同志担任上海市市长时,每当在重大建设项目和大项开支的请示件上作批示,签字的右手就禁不住地“直发抖”,生怕一笔下去,有所纰漏,对不起党和人民。赵匡胤乃封建帝王,陈毅是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二人不可相提并论。但他们因“怕”而折射出肩负重任而负有的自律意识却有其共性。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改革、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抗命”取得胜利 项英到溧阳县水西村一支队司令部驻地的第二天,瑞雪仍如飞棉扯絮,乱舞梨花.地面上、屋顶上,田野里到处一片银白,脚一踩上去就陷下二三寸深。项英和陈毅围着火盆,继续讨论问题。 项英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摞材料,翻了翻抽出一份递给陈毅。陈毅打开一看,原来是支队指挥部发布的那张“双减”布告——江南顽固士绅揭下一张作为“佐证”,告到三战区,又由三占区转到项英手里来了。  相似文献   

10.
1972年1月9日。 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休息室里,毛主席清泪两行,他紧紧握住陈毅夫人张茜的手,声音十分缓慢、沉重地说:“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他是我们党内的一位好党员、好同志。”又说:“林彪是反对我的,陈毅是支持我的。” 磨砺成至交 患难益知已 陈毅与毛泽东的第一次见面,是他和朱德率领“八一”南昌起义的余部奔上井冈山的时候。他们虽是  相似文献   

11.
1940年7月29日,陈毅怀念员率领新四军一部兵力,一举攻占了南控长江、北接苏北平原的重镇——黄桥,使这座人间地狱,获得解放。人民群众欢天喜地,敲锣打鼓地前来慰问,军民一片欢乐。 当时,陈毅司令员住在桂花厅,我们政治部住在黄桥中学内。8月23日晚上,已近9点钟了,和陈司令员结婚不久的张茜同志,笑嘻嘻地走来对我讲:“陈司令员请你去,并要你约楚青和罗伊同志一起去,”我心里想,这么晚上,去干什么?就问张茜:“有什么事?”她笑了笑说:“好事,要保密。”  相似文献   

12.
陈毅在麻田     
每次回左权老家,去太行山上的“小延安”麻田,经过中共中央北方局驻地——南会村、八路军总部驻地——武军寺村一带,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陈毅的豪迈诗句,深深地感到这一带的山山水水,处处落满了陈毅欣赏而欣喜的目光。一次次深情地仔细地寻找陈毅诗句与这里奇形怪状的山势的对应。  相似文献   

13.
陈毅元帅是我党我军一员著名的虎将。他兼资文武,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和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他为人正直豪爽,严于律己,平易近人,凡是和他接触过的同志都非常喜欢和他在一起。 陈毅同志有坚强的觉性,他鄙视各种贪图享受,自私自利的思想作风,常以“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自勉。红军长征后,陈毅同志因伤留在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当时斗争形势十分严峻,部队不断遭到强敌的“围剿”,被迫化整为零,分散行动。一次,陈毅等几位负责同志从中央根据地突围时,随身带出一些党的活动经费。当他们打游击时,由于环境十分险恶,队伍里有的人开小差跑了,有的人叛变投敌。这就使同志之间  相似文献   

14.
《湘潮》1986,(1)
湖南省《峥嵘岁月》第一集《陈毅同志寻找湘赣游击队》一文中说:“谭余保同志知道陈毅同志来了……。早几天,有一个叛徒送进一封信来,说陈毅同志要来见他,谭余保一声令下‘拿下斩了!’这叛徒还未来得及分辩,人头已经落了地。”  相似文献   

15.
前辈风范     
前辈风范陈毅严格要求家人不特殊陈毅同志向来对家庭人员要求很严格,从不让他们搞特殊。陈毅刚到上海任市长时,少数高级干部有用小汽车接送孩子上学的坏风气。陈毅对这种不正之风很反感。在陈毅同志的家里,不仅孩子们不能使用汽车,就是“三八式”老干部张茜同志,也自...  相似文献   

16.
陈毅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十五周年了,他生前有诗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看今日,陈毅同志英灵已慰。汪大铭同志的这篇回忆文章,是在一九七五年初到一九七七年间写的,写得情真意切,读来令人唏嘘。由于种种原因,此文当时未能见于报刊。十年后我们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祁老将军不断被打倒。这些人当中,有的在被“改造”和“下放”过程中,由于发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而含冤死去;有的被残酷地迫害致死;有的正在受着身心方面的折磨。这种情况到了“文化大革命”中期,特别是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在毛泽东的关心和周恩来的努力下,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1972年1月陈毅元帅逝世后,在不长时间内有175位将军相继得到平反。 毛泽东紧紧握住张茜的手说:“我也要来悼念陈毅同志!陈毅同志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同志。”毛泽东  相似文献   

18.
李友唐 《世纪桥》2006,(7):39-40
大家知道,在遵义会议上凯丰同志是明确反对毛泽东思想的。遵义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凯丰,站起来说:“你,毛泽东懂得什么是马列主义?你顶多是看了些《孙子兵法》。你的军事战略都是从那里学来的,现在用不上了。你还会什么,不就是凭着《孙子兵法》指挥  相似文献   

19.
储江 《世纪风采》2007,(9):18-19
粟裕同志在抗日战争初期担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指挥。他协助陈毅同志指挥了一系列战斗,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打开了苏南抗日斗争的局面。粟裕同志叱咤风云、英勇善战的气概,使我这个刚刚参加革命的青年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20.
据载,解放初期,陈毅担任上海市市长时,身边有两个秘书。每当陈毅批文件、做决策时,两个秘书总是说:“你的决定太英明了”,“你的批示太正确了”。这种现象,陈毅当时并不在意,可事后检查起来,他发现在这段时间里做了一些蠢事和错事,心里很不好受。他想:秘书恭维自己虽然不是坏心,更不是有意加害自己;但一个人如果听不到不同意见,总是听一些悦耳的恭维话,就难免犯错误。于是,他决定换秘书。陈毅对新调来的秘书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敢于提不同意见,并说,只有这样,我们在工作中才会少犯错误。然而,也许是“时代背景”的不同。现在,坚持陈毅同志那种观念的领导似乎在逐渐减少。于是,就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喜谄好谀,非常喜欢听取别人包括秘书那些恭维的悦耳之言。甚至还有少许索谄取谀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