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家庭暴力问题逐渐从私人领域走入了公共视野;时至今日,家事法学界已经普遍认为家庭暴力绝非受害人的"私事",其具有相当的社会危害性,防治家庭暴力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由于家庭暴力发生于家庭内部,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受害人往往又基于"家丑不可外扬"等传统观念而不愿去主动投诉、揭发,致使大量家庭暴力事件不能被司法、行政机关及时发现与处理。基于此,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家庭暴力防治法"中应引入强制报告制度,并对其义务主体范围、不作为的制裁及免责事由等作出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2.
我国台湾地区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制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台湾地区的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经历了独特的发展历程,也取得了斐然成绩。其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以《儿童与少年福利法》和未成年人福利机构为基础的未成年人早期福利性保护制度,以《少年事件处理法》和未成年人司法机构为基础的犯罪少年或虞犯少年的司法保护与矫正更生制度,以及以《犯罪被害人保护法》、《儿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条例》、《家庭暴力防治法》和被害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等为基础的被害未成年人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3.
很多情况下,未成年人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从根本上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民事权益,对于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未成年人民事权益受侵害的现状及原因;第二部分:未成年人民事权益保护方面的不足,如宪法性民事权益、基本民事权益、其他民事权益等方面的不足;第三部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民事权益保护的相关建议,主要包括相关立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司法保护等方面。通过一线的实践调研和一系列具体的调研数据来分析上述问题,用较强的说理性来分析这一社会不和谐的现状,最终寻求一种对未成年人民事权益特殊保护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家庭暴力行为和受害者的定义进行了分析,基于未成年人权力的涵义,总结了保护未成年人权力,使之免受家庭暴力伤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司法价值取向对司法实务运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建构司法运行机制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司法价值的导向功能。以未成年人民事案件的受案范围为研究对象,考察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源流和演进轨迹,认为我国未成年人民事审判应以“适当养育”和“充分教育保护”为价值追求,并以此作为划定受案范围的核心依据;采取类型化的研究方法,以权利性质为标准将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分为三大类,根据三类权利的不同属性,确定各类案件与未成年人民事审判所欲达到的价值目标关联的密切程度,认为人格权案件、亲属权案件应为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及时出台,从根本上转变了人们将家庭暴力看做家庭内部私事的旧观念,并将提升整个社会对家庭暴力行为的正确认识,在唤醒受害女性依法维权意识的同时,为遭受家庭暴力侵害的妇女提供法律保护和社会支撑。女性遭受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因素、家庭暴力固有的社会根源和文化根源、相关立法和执法的疏漏、施暴者和受害者的心理和性格因素,以及部分女性维权意识薄弱或维权方式不当等。完善并落实《反家庭暴力法》,需提高普法宣传教育的精准性,唤醒广大女性的依法维权意识,帮助广大女性培育法律情感,树立法治观念,并充分发挥《反家庭暴力法》的各类救济手段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自成立以来通过了一系列禁止性别歧视和家庭暴力的国际条约及人权宣言。作为相关人权公约的缔约国,为履行国际义务,我国于2016年3月1日颁布施行首部防治家庭暴力单行法律——《反家庭暴力法》。在具体制度设计上,顺应国际反家庭暴力立法趋势,将家庭暴力的主体范围扩展至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并确立了人身保护令制度、告诫书制度、强制报告制度;同时,该法也存在若干局限和不足之处,如未将性暴力纳入家庭暴力的范畴,庇护制度尚待完善等。未来我国应适时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和司法解释,及时解决法律适用中呈现的突出问题,切实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家庭暴力中父母之间的暴力原因与青少年之间的关系,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暴力原因、家庭暴力方式,暴力方式与受害人造成问题,存在家庭暴力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类型等问题的调研分析,对家庭暴力与青少年不良行为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了暴力性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教育生产反作用性,家庭暴力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认知,影响青少年形成不良行为,造成暴力性违法犯罪的结论。以期引起社会对家庭暴力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随着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深入发展,我们无锡市北塘区人民法院少年案件审判庭根据未成年人民事权益保护案件趋于增多的情况,遵循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中心,积极开展了未成年人民事权益保护案件的审判工作。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在保护工作中首先考虑未成年人的最大利益,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实质也就在这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就有这方面的专门规定。该《公约》第3条规定:“关于儿童的一切行动,不论公私社会福利机构、法院、行政当局或立法机构执行,均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一种首…  相似文献   

10.
在出台的2007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对民事再审程序中的再审理由具体化,使其更便利当事人申请再审成为修改中的一个闪光点,其中把“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作为民事再审理由是最具特色的,本文试图进一步分析立法者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这样选择的原因以及在实施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据最新一项社会调查结果,进入90年代以来,对家庭内部成员,特别是对妇女进行暴力侵犯的事件,发生率比80年代上升了25.4%,其中恶性的人身伤害事故约占20%──30%。还有一项统计资料显示,我国2.6亿个家庭中,每年约有10万个家庭因存在暴力而解体。1994年10月我国第一条家庭暴力投诉热线在北京开通,妻子投诉丈夫虐待的占87%。显然,这种被称为“家庭暴力”的问题,正在毁灭一个甚至多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已成为有关国泰民安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家庭暴力的界定与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严峻 《台湾研究》2010,(2):42-47
随着海峡两岸经贸、人员交流日益密切,由此产生的两岸民事法律纠纷也不断增加,为规范两岸交流交往商签两岸民事司法协助愈显必要。2009年4月26日两岸两会在南京签署“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以下简称“南京协议”),同年5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并实施“关于人民法院认可台湾地区有关法院民事判决的补充规定”,标志着两岸司法协助步上一个新台阶。本文试就两岸民事司法协助(本文不含涉港、澳民事司法协助)的性质、内容等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曾几何时,“家庭暴力”这个在汉语词典上找不到诠释的陌生词,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所恐惧。仅是因婚姻矛盾而引起的家庭暴力案,90年代平均比80年代上升20个百分点,一般大、中城市受害人向妇联求援的就多达上千宗。施暴者的残忍日趋加剧,家庭暴力正扼杀着亲情、人性、良知、理解……  相似文献   

14.
李岳林 《法制博览》2024,(8):127-129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将最密切联系原则确立为我国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显现了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处理涉外民事关系时法律选择的重要地位。但是,倘若一味地适用“拿来主义”只会造成“舶来品”的“水土不服”。在经过司法实践后,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的适用过程中被发现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联系地的不确定性、法律依据的不确定性、法官的属地主义明显和在实施过程中法官的专业素质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降低了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功能性,有时还会加大审理案件的复杂程度,与此原则确立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本文针对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实施时产生的一些问题加以分析,以期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完善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的适用。  相似文献   

15.
正家庭暴力在中国不能不说是一个古老而沉重的话题,它打着爱的旗号,实施着最亲密的伤害,带给广大妇女身心的双倍摧残。据全国妇联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中国2.7亿个家庭中,30%存在家庭暴力,施暴者九成是男性;发生在夫妻间的家庭暴力,受害者85%以上是妇女;每年有10万个家庭因此而解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暴力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公害,无疑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埋下重重隐忧。  相似文献   

16.
家庭暴力与青少年犯罪作为共存于家庭和社会的两大问题,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多维的视角,揭示了家庭暴力受害经历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提出了在干预家庭暴力视野下的青少年犯罪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7.
美国对付家庭暴力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暴力在美国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从犯罪学角度划分,美国一向把家庭暴力作为暴力犯罪的一个组成部分。家庭暴力主要指虐待儿童,其次也涉及到虐待老人和妇女。美国对家庭暴力所采取的对策主要可分为法律方面和非法律方面。(一)法律方面的对策。主要体现为加强立法、司法和执法的力度。从立法来看,美国加强了对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刑事立法。对于因家庭暴力侵犯人身权利的问题,各州的法律均有明确的规定,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对于丈夫对妻子的强迫性性行为,虽然各州对于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尚不统一,但逐步认识到这是一种强…  相似文献   

18.
马春燕 《工会博览》2014,(27):39-41
家庭暴力在中国不能不说是一个古老而沉重的话题,它打着爱的旗号,实施着最亲密的伤害,带给广大妇女身心的双倍摧残.据全国妇联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中国2.7亿个家庭中,30%存在家庭暴力,施暴者九成是男性;发生在夫妻间的家庭暴力,受害者85%以上是妇女;每年有10万个家庭因此而解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暴力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公害,无疑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埋下重重隐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我国涉少民事审判贯彻特殊优先保护原则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指出贯彻该原则是尊重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借鉴国际社会保护儿童先进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检验法院办案质量和社会效果的尺度之一,对增强未成年人的社会主义法治信心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当前涉少民事审判保护未成人权益重视程度不够、保护力度不足之后,结合实际探讨了涉少民事审判贯彻特殊优先保护原则的途径,即审判模式上构建职权主义模式;审判组织上加强专业化建设;程序上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审判形式上强化诉讼调解,修复社会关系;重视对未成年人精神和心理救助,拓宽国家救助内容和途径;庭审职能向学校、家庭和社会延伸,形成互动机制等,以促成我国早日形成完整系统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3月1日,《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家暴治理首次以专门法的方式被纳入官方立法中,值得肯定和赞扬。这也说明我国在保障公民个人权利、构建社会和谐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本次立法中有许多亮点,诸如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使得法院成为了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的重要部门,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做出人身安全保护令裁定。这在立法上是一个创新,也是保障家暴受害人的重要举措,庄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