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产生,具有其深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历史基础。农耕社会的自然经济基础、宗法血缘制社会的政治基础、关于人的价值与尊严的文化思考构成了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产生的基本条件,贪贿盛行的社会现实是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廉政价值取向的君本性与廉政价值的工具化、廉政实践主体的单一性与实践基础的薄弱性、廉政实践模式的德治主导性与廉政治理的人治化等,构成了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基本特征。实现传统廉政文化中廉政教育文化、古代清官文化、廉政制度文化、廉政监督文化和反腐惩贪文化等主体内容的现代转化,对于推进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廉荣贪耻的文化氛围,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关键的一点是合理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合理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既是当代中国应对全球文化竞争态势的现实需要,又是解决文化发展相对滞后问题的迫切需要,更是中华文化现代转型的内在要求。全面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继续积极探索其现实路径,合理把握传统文化现代转化中的主要矛盾,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文化转化,落实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政德建设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传统政德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思想成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政德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传统政德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主要表现:把“外儒内法”下“为政以德”的传统政德理念转化为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的新时代政德观,实现立言与立行的统一;把“以民为本”的传统政德理念转化为“为民、务实、清廉”的新时代政德观,实现做人与做官的统一;把从严治吏的传统政德失范预防理念转化为管党治党的新时代政德观,实现学习与改造的统一;把“内圣外王”的传统政德理念转化为建章立制的新时代政德观,实现教化与约束的统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传统政德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创新政德文化,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以新时代政德建设实践为语境。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沃土。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繁荣是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并深入阐述其重要意义。实现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发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发展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要求而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并且需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实现。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的文化过渡观是他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他的文化过渡观上可以窥见他对待民族文化上的立场与观点,而分析梁启超的文化过渡观可以从文化过渡的基础、文化过渡的本质和文化过渡的步骤上入手。  相似文献   

6.
余源培 《民主》2014,(6):10-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国意识形态工作者要努力做到"四个讲清楚":"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诗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 ,毛泽东诗词对传统文化并不是简单的沿袭、借用、复归 ,而是有选择的吸取 ,吸取中有创新 ,是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的整合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补充 ,故而是一种继往开来的延伸性、创造性的继承。文章从毛泽东诗词的内容、艺术风格、艺术表达方面具体论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不仅界定了文化的内涵,考察了“文化的总量”,系统回答了文化是什么和什么是文化,而且彰显文化的民族性,用文化将个人与群体、社会联为一体.梁启超对文化的界定和诠释紧扣中华民族的“精神遗传”这个主题,既影响了他的国学理念,又与国学一起弘扬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9.
王德华 《学理论》2013,(18):35-3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进一步中国化,但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摆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历史影响,它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相交织,成为制约中国现代社会进程的一个重要社会思想因素。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封建专制残余的认识和批判必须超越时代的局限,使思想真正符合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0.
周丽萍 《学理论》2013,(15):187-188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有着特定的精神内涵和主导思想。着眼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着重从安土重迁大陆型文化、德性修养伦理型文化、中庸之道和谐型文化三个角度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政治文化的自身特点和消极因素,已严重制约了政治现代化发展进程.为顺利实现这一社会发展重要目标,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实现转型的基本途径有:自上而下的政党文化的创造性更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现代民主法治社会,扬弃西方政治文化是建构中国现代政治文化的他山之石,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客观对待传统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2.
马小茹 《学理论》2009,(9):35-36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本共生思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以“和为责”的人本共生价值;“和而不同”人本共生原则;以“天人合一”的自然共生观,“仁者爱人”的社会共生观,“修身养性”的身心共生观,为主要内容的人的共生性关系内涵。当前金球性问题日趋严重,人类面临重大生存考验,挖掘这一思想对积极保护地球家园,构建和谐世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公德”和“私德”及其相互关系是梁启超道德哲学的主要内容。在进行道德革命时,他用资产阶级的“公德”批判中国传统道德的“私德”;在进行道德建设时,则用中国传统道德的“私德”去补充资产阶级的“公德”。梁启超从“公德”到“私德”的转化,是从道德革命到道德建设的深化,是思想上的前进,不是思想上的倒退。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在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宗法制的社会结构,以及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政治意识形态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专制性、依附性、宗法性和人治性的特征。由于文化的传承性和发展相对滞后性,在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将对政治意识文明建设、政治制度文明建设和政治行为文明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近代最杰出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之一,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少年时代接受传统教育,打下了良好的汉学基础,1891年购得《瀛环志略》,开始接受西学启蒙教育,同年拜康有为为师,入万木草堂学习,成为坚定的改良主义者。1894年与康有为组织“公车上书”,要求光绪皇帝变法。后任上海《时务报》总撰述,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专门负责译书时务局。1902年在日本横滨创办《新民丛报》,更广泛深入地为维新改良实践进行启蒙宣传,被誉为“言…  相似文献   

16.
王博 《学理论》2014,(8):41-42
"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特征,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之一。通过历史与现代思想的碰撞,去伪存真,揭示了中庸思想的真正含义;立足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生态社会,对实现伟大民族复兴和中国梦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傅小清  张国芳  张有闻 《学理论》2010,(13):127-128
通过探析红色文化及其核心价值在"成就"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独特作用,阐述了红色文化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的天然联系。  相似文献   

18.
郝智涌 《学理论》2014,(2):33-35
近年来,关于中医是否为伪科学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和争论,要论述这一问题,不能离开中医学的核心理论及其哲学思想泛泛而谈。在对中医学理论的特质进行剖析和概括的基础上,以科学哲学的视角揭示其认知方法,并着重辨析了关于中医学中最富有争议的概念及理论,以期对中医是否科学这一问题提供一种解答。  相似文献   

19.
刘爱娣 《学理论》2010,(12):60-61
传统人文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其特点是在各种关系中突出了人的重要性。神人关系上,人对神的实用主义态度;人与自然关系上,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利用自然为人造福,突出人的价值;社会关系中,强调以人性为基础的社会准则;它将自然、社会和人视为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以伦理道德为价值取向,追求人格和道德的完善。科学地审视  相似文献   

20.
Rural areas in Japan are facing many problems such as aging, depopulation. Japanese traditional cultures in rural areas will be lost because of their flame keeper shortages. Rural residents and researchers take the problem seriously and are trying to archive all of them. In this study, we focused on their archiving activities and designed the web-based digital archiving system, which encourage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the virtual community that enhances the discussion and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s. Furthermore, we researched the effects on rural community formation by their activities in rural area. In conclusion, we understood the trigger to lead rural areas to revitalize through the archiving a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