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月7日,台湾地区第8届"立委"补选投票结果揭晓。在5个补选席次中,国民党获2席,苗栗县候选人徐志荣、南投县候选人许淑华当选;民进党获3席,台中市候选人黄国书、彰化县候选人陈素月、屏东县候选人庄瑞雄当选,蓝绿"立委"席次补选维持原状。民进党认为,其在3个选区得票都有增长,维持了该党"九合一"选举以来的势头。但这一结果对国民党而言,也有一定的"止血"效果。选举结果也显  相似文献   

2.
今年12月5日,台湾地区将举行第四届“立委”、第二届台北与高雄市长及两市议员等三项重要选举。台北与高雄市市长选举、尤其是台北市市长选举,在台“国发会”通过“冻省案”之后具有重要指标意义,不仅直接牵动今年“立委”与市议员选情,而且关系到未来台湾政局、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今年底的“立委”选举,总席次为225席,去掉按政党比例分配  相似文献   

3.
正国民党在2016年1月台"总统"、"立委"两场选举大败后陷入空前危机,其权力与路线的演变发展受到各界高度关注。前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为败选辞职后,国民党中央规划3月26日补选产生新任党主席。国民党主席补选这次原有6人领表,前新北市议员陈明义领表后隔天宣布退出,国民党中常委林荣德则以党的团结和大局成为第二位退选者,剩下  相似文献   

4.
今年12月5日,台湾地区将举行“立委”、台北和高雄市长及市议员等3项选举。目前竞选活动已经进入冲刺阶段。新一届“立委”总席欢为225席,其中直接投票产生的“区域立委”共176席,按政党比例分配的“不分区立委”41席和侨选“立委”8席。台北及高雄两市议员席次分别为53席和45席。参选今年年底3项选举的政治势力,可分为国民党、民进党、新党、建国党、“新国家阵线”、无党籍联盟六大阵营。自今年初以来,台湾各党派即已开始积极运筹,并展开竞选作业,竞选形势复杂。国民党期望收复“台北失地”,保住在“立法院”超过半数的席次和高雄…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5,(23)
<正>人物蒋万安:放弃绿卡返台参选11月23日上午,蒋家第四代传人、蒋经国的孙子、前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的儿子、国民党台北市第三选区"立委"参选人蒋万安到台北市选举委员会办理登记参选。蒋万安曾为美国执业律师,如今放弃绿卡返台参选。他在排队等候缴交新台币20万元的参选保证金时接受媒体采访说:"今天是以平常心来登记参选‘立委',没有派出很大的阵仗,我对于选举很有信心。选举仅剩最后50几天冲刺,  相似文献   

6.
备受瞩目的台湾地区新一届“立法委员”、台北、高雄两市市长和市议员等三项选举,已于1998年12月5日投票揭晓。在新一届225名“立委”中,国民党获得123席,超过“立法院”席次的一半,占总席次的54.5%,得票率为46.43%,比上届的得票率46.06%各有增加;民进党获得70席,占总席  相似文献   

7.
李立 《台声》2006,(12):19-21
12月9日,台北、高雄两市选举结果已现。台北:国民党台北市长参选人郝龙斌676818票,民进党台北市长参选人谢长廷514892票。郝龙斌领先谢长廷15万余票,大胜对手。当晚,郝龙斌已经自行宣布当选台北市长。高雄:民进党高雄市长参选人陈菊379417票,国民党高雄市长参选人黄俊英378303票,陈菊险胜黄俊英1114余票。当晚,陈菊已经自行宣布当选高雄市长。选前民调显示,郝龙斌遥遥领先谢长廷,接近30个百分点,几乎没有什么悬念;而黄俊英只领先陈菊10个百分点,民进党又很会选举,什么狠招都能使出,民进党还有操控的空间。事实也是如此,选前一天,民进党又搞…  相似文献   

8.
1998年底台湾举办的“三合一”选举,规模大、人数多,呈现出台北、高雄两市市长选情热,而“立委”与市议员选情冷的特点。民进党籍台北市长陈水扁寻求连任的失利与台北市特殊的选民结构和政治形态有关,国民党在台北市长以及“立委”选举中的胜选说明台湾民众希望两岸关系稳定,希望台海和平。选举结果对于两岸关系的发展不会有大的冲击,但将影响岛内政党政治以及“国会”生态。  相似文献   

9.
3月7日,国民党主席补选结果揭晓,台中市“立委”、“青壮派”代表江启臣以68.8%的得票率战胜前台北市长郝龙斌当选为国民党新任党主席。岛内舆论认为,江启臣的当选是在朱立伦等实力派无意接任,党内普遍期待“青壮世代接班”等共同因素作用下的结果,预示着国民党的“本土化”与“世代交替”进程加速。江成为国民党“过渡性舵手”,有利于该党吸引年轻人、推行改革、暂时稳住阵脚,但国民党面临的党务改造、人才培养、派系团结、经费筹措等发展困境短时间内仍难以解决,脱胎换骨的难度极大。  相似文献   

10.
王家英港 《台声》2006,(3):22-22
台湾亲民党“立委”李庆安和台北市“议员”王欣仪日前先后宣布重返国民党,正式拉开了亲民党新一波出走潮的序幕。其实,随着“马英九现象”的持续,过去大半年来国民党对亲民党的吸引力有增无减,尤其是前亲民党立委周锡玮在马英九的支持下当选台北县长,国民党对亲民党的致命吸纳已成为必然。摆在亲民党人面前的选择只有两个:加入国民党以延续政治生命,或是继续留在亲民党静待该党泡沫化。深入分析,亲民党人“弃橘投蓝”只不过人之常情,无可避免,原因如下:一、县市长选举,亲民党候选人全数败北,而国民党候选人则大败民进党。台湾政治一向讲“…  相似文献   

11.
在2002年底台北、高雄两市市长议员选举中 ,国民党籍马英九和民进党籍谢长廷连任台北市长和高雄市长 ;在议员选举中 ,国民党在台北获胜 ,民进党在高雄获胜。从选举结果看 ,台湾原有的政治格局没有被打破 ,但民意走向却有很大的变动。这种变动影响到各党派对选举结果的评估 ,评估的结果必将影响到各党派的未来各项政策 ,直接关系到2004年的“总统”大选。  相似文献   

12.
热闹数月的"台湾省市长和省市议员选举"于1994年12月3日落下帷幕,国民党方面赢得"台湾省长"、"高雄市长"两席和48席"台湾省议员"、20席"台北市议员"、23席"高雄市议员":民进党方面赢得"台北市长"1席和22席"台湾省议员"、18席"台北市议员"、11席"高雄市议员":新党赢得2席"台湾省议员"、11席"台北市议员"、2席"高雄市议员":无党籍人士赢得7席"台湾省议员"、3席"台北市议员"、8席"高雄市议员"。从选举结果看,朝野各党基本上反映了台湾的政治格局和实力:国民党阵容很大,但它正处于"百年老店"的改造、调整阶段,面对民进党、新党的竞选攻势,难免在防线上出现大的漏洞:民进党执政心切,全力竞选,和国民党决一雌雄,攻下台北市和取得51席"省市议员"席位,这也符合民进党在岛内的地位和所拥有的实力;新党初试啼声,既没有国民党担心执政基础动摇的包袱,也没有民进党那样强烈的急于执政的愿望;且新党实力有限,又是两面作战,左打国民党,右打民进党,力不从心,因此  相似文献   

13.
引人注目的台湾地区第三届“立法委员”选举已于1995年12月2日揭晓,结果是在总共164席“立委”中,国民党获得85席,占总席次的51.83%,民进党获得54席,占总席次的32.93%;新党获得21席,占总席次的12.8%;无党籍为4席,占席次的2.44%。第三届“立委”选举结果使朝野三党的政治结构和实力  相似文献   

14.
李房同 《台声》2011,(1):30-31
据台媒报道,2010年12月25日上午,台湾台北、新北、台中、台南、高雄五市市长宣誓就职,宣告除台北市外,4个新都市正式成立,并正式“起跑”。同时,意味着台北县、台中县、台南县、高雄县从此走入历史。而29日,五市市长就职后列度台当局“行政院院会”的座位已安排好,紧随在台当局“政务委员”林政则旁的顺序依次为:台北市长郝龙斌、新北市长朱立伦、台中市长胡志强、台南市长赖清德与高雄市长陈菊。  相似文献   

15.
原台北"市政府"副秘书长、现投入国民党台北"市长"候选人马英九阵营的单小琳,日前质疑台北"市政团队""贪赃枉法",不料又有议员抖出台北"市长"陈水扁核心幕僚马永成"喝花酒"事件。消息传出后,其他党派的"立委"、"市议员",就马永成"喝花酒"问题进一步提出其他质疑。民进党陈水扁阵营眼看情况不妙,紧急作出决定,立刻要马永成辞去"市府"副秘书长及陈水扁竞选总部的职务,以求"舍车保帅",将损害降到最低。台湾的公娼和花酒场所,虽然都是那么一回事,但"花酒"极为豪华,其场所非一般人进出之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2月3日,台湾“三合一”(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长)选举结束,结果国民党大胜,民进党惨败。国民党在县市长方面夺下过半的14席,其中包括台北县、宜兰县和嘉义市等具有指标性意义的县市。在县市议员和乡镇市长方面,国民党获得的席次也大大超过民进党,如果加上无党籍中偏蓝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7,(1)
<正>曾几何时,街头民粹成为民进党再次执政的动力,柯文哲也在"白色力量"的推波助澜下登上台北市长宝座,而今,民进党面对昔日街头伙伴的反噬,蔡英文执政团队的民调支持度与柯文哲执政能力的满意度都一跌再跌,还持续探底。不过,值得省思的是,在野的国民党却未因民进党执政步调错乱而受到较大支持。上月中"立委"讨论"公投法"部分条文  相似文献   

18.
政治局外人     
郑太男 《台声》2014,(12):48-49
<正>11月29日,台湾地区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即"九合一")大幕终落。备受两岸各界关注的台北市市长选举,以无党籍候选人柯文哲总计85万余票当选台北市市长告终。不管是"政治素人"还是"白皮绿骨",柯文哲在这次台北市长选举中所带动的风潮,其实都是一种"政治局外人"的现象。此次柯文哲赢得选举,不在于他隐藏起自己的"墨绿色",而在于他宣称愿意从蓝绿以外  相似文献   

19.
<正>9月17日,台湾五都选举登记截至,蓝绿各方参选人正式确定,共有14人角逐5个席次。随着选举日益临近,选战各方进入最后的攻防阶段,竞争日趋白热化。台北市:蓝绿难分上下台北市虽然共有5人参选,但其中吴武明、萧淑华、吴炎成3位无党籍候选人知名度不高、缺乏政党支持,当选可能性极低,"郝苏对决"态势明朗。由于郝龙斌、苏贞昌两人各有所长,声势实力相当,选情胶着,这也决定了台北市结果将成为观察两党年底选举成败  相似文献   

20.
令岛内外高度关注的国民党党主席补选,吴伯雄高票当选国民党百年历史上的第十任党主席。4月7日国民党进行党主席补选投票,吴伯雄获得156499张选票,压倒性取得党魁位置,接棒马英九留下的2年零4个月任期,洪秀柱则以23447票的极大差距宣告败选。当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致电吴伯雄,祝贺他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则在8日回电感谢胡锦涛,并表示“将循贵我两党五点共同愿景,持续推动,以促海峡两岸之和平与发展”。4月11日吴伯雄在国民党中常会上就职,任期至2009年8月。其间,他必须一肩挑起国民党争取打赢年底“立委”选战,以及明年“总统”大选的大任。吴伯雄发表胜选感言表示,他当选党主席,没有喜悦,只有“千斤重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