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论坛》2015,(3):89-92
国家重点森林生态功能区生态移民是政府主导的"非自愿性生态移民",是政府为解决森林资源危机、消除林区经济危困而采取的一项政策措施。国家重点森林生态功能区生态移民并非是简单的人口流动,其包含着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经济、民生、社会和文化传承等诸多问题。面对生态移民中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风险以及移民中产生的利益冲突,必须从政策层面加以规范、调整、扶持和完善,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态移民政策体系,确保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
国家重点森林生态功能区生态移民中的政府角色定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移民法律和政策的制定者;生态移民规划和方案的设计者;生态移民相关主体利益的协调者;生态移民过程中移民权益的维护者;管理和治理生态环境责任的直接承担者。其应当承担的相应政府责任,按照行政区划的不同分为中央政府责任与地方政府责任;按照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对生态环境的责任与对移民群体的责任。具体来说政府的责任内容为经济责任、生态责任、社会责任、法律责任和制度创新责任。强化国家重点森林生态功能区生态移民政府责任的对策措施应为:转变政府执政理念,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发挥社会协同作用,创新后期扶持政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锡林浩特市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锡林浩特市生态移民和后续产业发展的实地调查,研究分析锡林浩特市生态移民实施现状和后续产业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找出锡林浩特市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建立绿色畜牧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强技能教育培训;提高对生态移民后续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组织管理等促进锡林浩特市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葛飞 《学理论》2012,(6):12-13
20世纪末,由于草原退化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政府开始关注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内蒙古草原地区生态环境实施了紧急治理的措施,相应的组织了一系列的生态移民。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移民工程中有很多成功的范例,初步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目标,但是其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统筹城乡发展为生态移民工程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政策支持,保证了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移民工程的顺利开展。在理顺城乡统筹发展与生态移民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生态移民工程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白领新移民与本地居民的社会支持关系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557位白领新移民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大多数白领新移民与本地居民建立过社会支持关系,其中建立工具性支持和社交陪伴关系的白领新移民多于建立情感支持关系的人,但所有类型支持关系的总量均不多。从影响因素来看,女性、居住时间长、工作情境和居住小区中本地居民的比例越高的白领新移民,其与本地居民建立各种社会支持关系均会更多;拥有本地户口的白领移民与本地居民建立的工具性支持关系更多,但经济收入越高的白领新移民与本地居民建立的情感性支持关系反而更少。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12)
宁夏生态移民工程一方面有利于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另一方面通过异地开发,有利于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状态。移民工程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与此同时在移民社区的建设过程中存在利益冲突、文化冲突等问题。本文试图研究在移民社区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激发生态移民的文化自主性、完善生态移民社区的公共文化设施,进而实现以人为本的移民理念,保证宁夏地区和谐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碳汇林业资源是我国最大的“碳储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移民能有效保护生态功能区的森林资源,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赢得更大的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26)
智慧管理就是创新性知识在管理过程中占主导。将智慧管理理念运用于内蒙古生态移民发展政策体系的构建,并通过基础网络、智能化信息服务终端和云计算基础设施组成的基础性支撑系统将智慧管理技术应用于生态移民公共管理与服务当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移民建设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而且能够有效解决生态移民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源缺乏和民生问题,从而促进移民经济快速发展,对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国家重点森林生态功能区生态移民工作的成败关键取决于后期扶持工作的有序开展。积极开展资金扶持、政策扶持、项目扶持、产业扶持、培训扶持等后期扶持工作能够有效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移民安置区和谐稳定,促进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确保移民"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相似文献   

10.
大小兴安岭生态屏障功能减退的原因,与人口布局有着直接的关系。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必须根据人口发展功能区理论,科学引导人口分布,促进形成人口分布合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格局,增强大小兴安岭地区生态屏障功能。生态移民研究的核心任务是建立一个理想的解决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恶化、经济贫困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西南山区是我国的生态屏障。国家为了保护西南山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西南山区的部分地区将“退耕还林”与扶贫结合起来,实施了“生态移民”或异地扶贫,但仅限于省(市)内安置。把部分“生态移民”从西南各省(市)外迁到东部,还有没有展开。西南“生态移民”外迁不但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杨丹  刘华  李雅林 《学理论》2014,(7):93-94
生态移民政策被广泛地运用于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当中。通过对阿拉善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的调查与研究,深入了解当地牧民的生活现状,分析示范区现存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第一项重点任务就是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家重点森林生态功能区在以"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包括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等6个地区,人口密度低,森林资源不同程度受到破坏,生态退化。当前国家重点森林生态功能区建设的重点工作就是实施生态移民。  相似文献   

14.
胡佳男  王慧慧 《学理论》2012,(13):83-85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移民现象兴盛起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欲从微观层面出发,采用参与式方法,通过对宁夏生态移民区的相关利益群体进行调研,来了解李毛庄生态移民区及移民成员的生活现状、存在问题等,并从移民成员角度出发提出措施,以期能够促进宁夏移民新村的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孙全胜 《理论导刊》2023,(7):99-107
马克思空间生态批判伦理有着独特的提问范式、关注视域、分析框架和评判标准等维度。在提问范式上,马克思抛弃了思辨哲学的思维方式,从现实社会实践出发看待空间生态伦理问题,形成了实践式的提问范式;在关注视域上,马克思从解释世界过渡到改造世界,关注人改造自然空间的社会伦理意义,形成了现实的关注视域;在分析框架上,马克思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将空间生态伦理问题放在具体的、历史的、对象性中去分析,形成了辩证的分析框架;在评判标准上,马克思强调彻底的解放精神,主张用解放精神指引空间生产朝着生态化方向发展,以人民群众的空间利益为价值导向来维护空间生态系统,形成了共产主义的评判标准。马克思空间生态批判伦理的四重维度能够指引人们更好地认清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虚伪本质,建立共产主义空间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乡—城移民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因心理、文化和制度等因素制约,他们的城市生活“边缘化”现象突出.乡—城移民的城市融入诉求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积极回应乡—城移民的城市融入诉求,地方政府应创新移民管理体制,维护乡—城移民的制度融入;建立城市“移民社区”,保障乡—城移民的心理融入;完善公共教育的同化功能,加强乡—城移民的社会融入;推动传媒的舆论引导,促进乡—城移民的文化融入.  相似文献   

17.
正政治生态理论将政治、社会与自然生态看作一个存在互动关系的共同体,为解构传统政治体系提供新的解释框架。"县"是中国传统社会最为稳固的基层政权组织,保甲制是传统县域政治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保甲制从兴起到衰落体现了基层政治生态的重构、建立和崩塌三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中央对地方利益空间的持续  相似文献   

18.
潘倩昀  潘星宇 《学理论》2013,(15):59-61
自三峡工程建立以来,三峡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在三峡工程的成败中可以说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由三峡移民而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不言而喻。1993年来,三峡工程全面开展移民搬迁工作,迄今已经20年,共有上百万人远离故土。相关数据显示,约14万人迁到沿海或中部省市,其中广东省便接纳了来自三峡的移民1985户共7009人,这批移民全部来自重庆市巫山县。生活环境的不同、文化融入的困难以及对故土的怀念,造就了三峡移民不可磨灭的乡土情怀,并且导致了近年来的移民返乡现象。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型空间构建指的是其活动方式和叙事过程的生态空间化构建,将主体的思想和行为状况视为一个复杂的空间结构置于社会中考察其生态空间的意义,旨在构建人与自然、社会、自身的生态型关系,促进空间结构模式的生态化。鉴于此,促进主体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空间观是基础,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合理制衡是主要路径,基于主体代际空间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价值共同体的构建是最终旨归,三者层层递进,统一于党的生态发展理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礼仪是城市文化的外在呈现,通过礼仪的身体实践帮助个体建立符合社会集体期待的自主性,获得社会承认的逻辑。通过三个阶段的小组工作开展,推动乡—城移民子女体验城市文化,建立与城市协调感和集体认同,获得自尊体验。以礼仪作为文化行动策略的重要内容,帮助乡—城移民子女积累多元化工具和适应策略,进而实现该群体的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