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其创新性特征不仅体现在理论内容上,而且体现在其特有的创新性理论地位和理论功能上。科学发展观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中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和理论功能。它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时代课题和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中心问题,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框架体系;科学发展观作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提出的新理论和新思想的体现,在许多理论上都实现了创新,突出体现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党的建设理论、对发展理论的发展创新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思想体系和指导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发展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当代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新阶段、新起点。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形成了包括发展的根本原则(以人为本)、根本目的(人的全面发展)、基本要求(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基本手段(统筹兼顾)四个层次有机统一的思想体系。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中国社会长期发展的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应当从世界观、价值观的内在统一上理解其长期的整体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系统化,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殊语境与实践指向,也是判定其不同阶段理论成果价值与历史地位的基本尺度.科学发展观以五个方面的理论创新,谱写着21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崭新篇章: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实现民族复兴与社会主义基本价值、世界文明进步潮流的内在统一;完善建设目标布局和转变发展模式,使社会发展进步真正成为全面、和谐、稳定与可持续的文明变迁过程;重塑文化力量和推动自主创新,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创新型国家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动力;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向世界展示和平、文明,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创新领导格局和社会治理模式,从政治上确保民族复兴走一条既好又快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重大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了我们党在发展理论上的重大创新。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统领今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主导思想,它必将对中国的各项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创新产生深远的影响。制度创新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制度创新是否符合制度创新的普遍规律,它将怎样影响中国的制度创新,探讨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从制度创新角度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崭新篇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地位。它创造性地回答了关于“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将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首次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价值目标,将唯物史观的历史主体理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它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以系统性的理论创新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它突出了“求真务实”的理论精髓,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董欢 《理论月刊》2007,1(12):11-14
科学发展观,是以比较完整的理论形态提出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观。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思想体系,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并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前进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哲学理论的协举方法论角度,论述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创新、逻辑结构及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提出对"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领会要点,是变"对立性统一"为"协举性统一"。这是从哲学方法论上突破两极对立思维的束缚的起点,也是继承性发展辩证哲学的重点,更是创新性完善辩证哲学的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十个不同角度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进行了科学界定。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界定为我们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迪。  相似文献   

11.
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华锋  张红霞 《前沿》2004,2(8):15-19
邓小平作为我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 ,在社会主义政治史上 ,第一次把发展民主确立为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任务和目标 ;强调指出民主制度化和法制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途径 ;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突破口 ,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 ;明确指出了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推进形成和发展了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等。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总结其历史功绩 ,对于推进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具体经济社会制度的创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要促进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积极推进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社会体制改革,同时确保具体经济社会制度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均衡供给。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古代贤哲总结和发掘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产物。在这个总结和发掘的过程中,儒家主要代表人物荀子的贡献尤其重大,其思想中所蕴涵的严于律己精神、博爱大众精神、居安思危精神、乐群贵和精神、以义制利精神、以身作则精神和人格独立精神等,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仍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哲学的视角论述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辩证关系,认为科学发展观是针对我国现实国情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立足点都是对人类面临困境的理性反思,科学发展观是对可持续发展观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肖潇 《理论月刊》2007,2(2):38-40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的理论,关于“又快又好”、“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过程的理论,关于“四位一体”、“五个统筹”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整体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陈澎 《求索》2012,(4):213-214,80
创新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创新价值的唯一标准,科学发展的实践需要以创新为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要赢得发展的先机和主动,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必须勇于创新,增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选择。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以理论创新为引擎驱动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驱动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以自主创新为目标驱动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以协同创新为机制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18.
要实现理论权威和执政权威的统一,必须科学地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从各个不同角度,发挥着理论的指导作用。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科学发展观与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有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高校德育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地方工科院校德育工作实践,阐述了高等院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努力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积极地从德育理念、德育途径和德育模式等方面推进高校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20.
田光灿 《传承》2012,(10):20-2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扩大了高校德育的视野,并赋予了高校德育新的历史重任。高校德育创新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行高校德育的观念创新、内容创新、目标创新和方法手段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