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全国法院系统还没有印章管理使用的相关规定,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法院尤其是基层法院对印章的管理使用不规范,加盖法院印章较为随意,这对法律文书的严肃性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甚至出现了一些违法使用现象,严重地影响了人民法院的形象。问题一:管理权限混乱。各法院往往明确由办公室的一人专门负责管理印章,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又专人不专职,印章管理人员又同时肩负着其他行政事务。对需要盖章的相关村料,有时无暇细心审查,即把印章交由前来盖章的人员任其加盖。一些法院还把院长的手章,交由印章管理人员保管,对需加盖院长手章的法律文书,也由印章管理人员负责。  相似文献   

2.
笔者认为,人代会上通过的决议、决定有其固定的格式,未必非要加盖印章不可;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权力机关未必非要雕刻印章不可,即便雕刻也无处可用. 人代会决议、决定没有加盖印章的惯例,再说公文未必非要加盖印章不可.如每年人代会听取和审议各项报告、审查和批准年度计划和预算,其决议草案经全体会议表决通过后,以人民代表大会第几次会议名义发布公告.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接受委托,担任一件伪造公文、印章案被告人的辩护律师,在阅卷时,发现卷内没有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审理该被告人的审讯记录,经向检察院和法院有关同志询问,答复是检  相似文献   

4.
笔者认为,政府颁布的公告从其规定的内容和形式方面探析,基本都带有普遍的倡导性或者约束性、指定性,这些公告在监督法中虽然没有直接出现,但应以其规定的内容确定是否列入备案文件. 首先,从规范性公文的特点看公告.规范性公文特点性是:规范性公文内容是作者单方面意志的表示,其规范作用的成立与实现不以对方是否同意为前提,具有极强的约束力和强制性;所针对的问题是反复多次适用的,涉及多数人的而非特定人的一般的普遍性的问题;生效程序的严格性,语言运用的规范性,效用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5.
有争议的合同文本经司法鉴定认定,一方当事人的签名系伪造,印章系变造,且经当事人举证和人民法院查证,均不能证明变造的印章为该当事人自己加盖或授意他人加盖,也不能证明该当事人有明知争议合同文本的存在而不予否认、或者在其他业务活动中使用过变造印章、或者明知他人使用变造印章而不予否认等情形,故不能认定或推定争议合同文本为该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民法庭审结的案件能否以人民法庭的名义出具法律文书的问题,按现行有关司法解释,答案是否定的。1984年8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就指出:“人民法庭制作的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必须加盖人民法院印章,不得用人民法庭印章代替基层人民法院的印章。”这样,在司法实践中,尽管基层人民法院的派出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规范人民法院公告发布工作,更好地体现法院公告的严肃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现对2006年《人民法院报刊登法院公告常用格式》进行修订,经最高人民法院研究窒审阅同意,现予以公布.请各级法院在制作法院公告时使用。  相似文献   

8.
《人民法院公文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是人民法院公文处理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已于今年1月1日起在全国法院全面实施。 自去年7月召开全国法院公文处理工作座谈会以来,各地法院在总结经骚的基础上,根据《暂行规定》和工作实践,制定了实施办法,并召开会议部署,办班进行培训,使从事文秘工作的同志初步掌握了《暂行规定》及  相似文献   

9.
余滨 《中国审判》2011,(2):103-103
本刊讯 2010年12月31日上午,别开生面的法院公告专用邮签首尾封首发式在人民法院报社举行。为确保刊登有法院公告的样报能及时准确地邮寄到承办法官转当事人手中,减少邮寄过程中的丢失和差错,人民法院报社从2010年7月1日起,启用了专门用于邮寄法院公告的邮签。法院公告专用邮签作为一种邮资总付凭证,配合法院公告专用信封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法院公告送达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有利于提高邮政系统及法院收发人员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0.
使用印章,是权力的象征。我国从秦朝统一六国后,皇帝的印信称“玺”,官、私所用均改称“印”。人民法院在判决书、裁定书、申诉驳回通知书、公函上盖有国徽的法院大印,看起来是一件很平凡的事,但是,它体现着法的尊严和权威,实际并不平凡。可是在实  相似文献   

11.
在基层法院办案过程中,经常出现原告向法院递交起诉状后,法院经审查后发现,被告下落不明,起诉材料无法通过直接送达或邮寄方式交给被告。无奈,法院通常会选择在人民法院报或者其他报纸上刊登公告,试图让被告知晓起诉内容,从而于指定时间到庭应诉。但法院用来刊登公告的报纸通常被指定为《人民法院报》,而该报的阅读对象主要是法院系统人员及其他法律工作者,专业性强。作为普通民众的当事人是几乎不可能看人民法院报的。此外,人民法院报刊登全国范围内法院的公告文书,报纸公告栏里各法院的公告送达排列的密密麻麻,即便深爱法院报的读者也不会花时间去看公告,更何况当事人。故而本文就一问题展开分析,尝试用更好的方式来实现诉讼文书的准确、及时送达,保证当事人能够充分行使自己的程序权利和实体权利。  相似文献   

12.
最高人民法院于1991年7月23日至8月1日在河北省涿州市召开了全国法院公文处理工作座谈会,继而举办了培训班。 祝铭山副院长在会上讲了话。他说,这是建国以来人民法院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的法院公文处理工作会议。公文处理工作是秘书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几  相似文献   

13.
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近年来,各地普遍反映,一些地方的民间纠纷,是经乡(镇)司法助理员调解后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不成,而由乡(镇)人民政府作出调处决定的,所制作的调解书或决定书,由司法助理员署名并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印章。如果当事人不服上述调处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希望最高人民法院予以明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依法正确、及时地处理好民间纠纷,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审判工作实践,现特作如下通知:  相似文献   

14.
余滨 《中国审判》2012,(2):85-85
本刊讯2011年12月31日,2012年版"法院龙票"公告邮签首尾封在北京隆重发行,这是法院公告专用邮签连续3年披彩亮相。为体现法院公告送达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从2010年起人民法院报社就启用了专门用于邮寄法院公告的邮签。平时它都是随着装有样报的专用信封直接寄到承办法官手中。  相似文献   

15.
在审判实践中,经常发现一些民事判决、调解和裁定是以人民法庭的名义出具的。以人民法庭的名义出具的判决书,调解书和裁定书,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在这些法律文书的标题和结尾处,不是以人民法院的名义出现,而是以人民法庭的名义出现。例如,法律文书的标题是××人民法院,结尾加盖的是法庭的印章。 以人民法庭的名义出具法律文书,弊端有二。一是违背民诉法的规定。民诉法(试行)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司法实践中,我们遇到有人买卖未加盖印章的空白边境证的行为。请问,对这种买卖尚未加盖印章的空白《边境证》行为应当如何适用法律?其能否构成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 广西读者 石春桂  相似文献   

17.
法发[1993]21号 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近年来,各地普遍反映,一些地方的民间纠纷,是经乡(镇)司法助理员调解后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不成,而由乡(镇)人民政府作出调处决定的,所制作的调解书或决定书,由司法助理员署名并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印章。如果当事人不服上述调处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希望最高人民法院予以明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依法正确、及时地处理好民间纠纷,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审判工作实践,现特作如下通知: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现对各级人民法院印章的式样、规格、制发和管理重新规定如下: 一、印章的式样 (一)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印章为圆形,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人民法院的法定名称,自左而右环行。 (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钢印为圆形,  相似文献   

19.
布告、公告、通告和公报都是公开发布的知照重要信息的公文,在写法上、文体上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因此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首先,从制发机关及公文性质看,“三告”过去都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其中,各级人民法院发布的布告、公告,也属于司法公文.国务院办公厅1993年11月21修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未将布告列入国家行政机关公文范畴.其具体区别是布告过去多由省、市、县政府机关发布;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犯罪居高不下,假公文、假证件、假印章层出不穷,严重扰乱了社会管理秩序。而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的犯罪对象——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又给法律适用带来一定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打击效果。正确认定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属性和范围,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需要,更是司法实践的当务之急。一、国家机关公文的司法认定国家机关公文是在国家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它是以国家机关或其内设机构为名义人的,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