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一名员工在深圳某厂上班时发生意外,造成右手姆指断离。医治出院后。用人单位因未办理社会保险而拒不为该员工申请工伤认定。员工依法自行向有关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及伤残鉴定,结果为工伤九级伤残。用人单位仍不给予该员工法定工伤待遇。员工无奈向用人单位辞工并委托笔者全权代理向劳动仲裁部门提起工伤索赔。  相似文献   

2.
《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17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  相似文献   

3.
北京某化工厂工人王某因公受伤7年之后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不服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作出的《不予受理通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经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审理,以王某的申请已经超过法定时限为由,终审判决维持北京市大兴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作出的《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通知书》。承办法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维护劳动者自身的合法权益.建议劳动者在发生工伤事故后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依照法定程序处理后续事宜。  相似文献   

4.
案例一:“无证驾驶”助力车致自己死亡工伤认定案 肖某生前系属某煤矿工人。一日,肖某驾驶助力车前往煤矿上班,因一时疏忽,撞在同方向占道停车的变型运输机尾部,当场死亡。事后,本案第三人——肖某之妻刘某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肖某无证驾驶助力车系属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作出不认定为工伤(亡)的决定。刘某不服,向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相似文献   

5.
《法庭内外》2007,(10):57-58
法官: 我是—名公司员工,今年5月上班途中,因搭乘的出租车发生交通事故而受伤致残。我在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工伤保险补偿的同时,也向肇事方请求侵权赔偿,结果,经认定为工伤后,我获得了一笔工伤补偿款,但肇事方却以我获得了工伤补偿为由,拒绝承担侵权赔偿责任。请问,受害人享受工伤保险补偿后还能享受侵权赔偿的待遇吗?  相似文献   

6.
问:我是一名公司员工,今年3月上班途中,因搭乘的出租车发生交通事故而受伤致残。我在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工伤保险补偿的同时.也向肇事方请求侵权赔偿。结果。经认定为工伤后,我获得了一笔工伤补偿款.但肇事方却以我获得了工伤补偿为由.拒绝承担侵权赔偿责任。请问,受害人享受工伤保险补偿后还能享受侵权赔偿的待遇吗?  相似文献   

7.
《法庭内外》2007,(12):58-58
法官: 2006年9月20日早,老陈自其住所骑一辆三轮车上班。6时05分,老陈在北京市朝阳区一路口发生交通事故受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后经交管部门认定老陈无责任。2006年11月,老陈的妻子余女士向朝阳区劳动保障局提出了工伤认定申请。2007年1月。朝阳区劳保局作出《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认定老陈系工伤。  相似文献   

8.
《法庭内外》2008,(4):58-58
法官: 我于2007年1月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半年后,我驾车为公司送货途中,因车速较快,在避让行人时,汽车翻入河谷,造成我多处受伤,经鉴定,构成三级伤残。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认定,我对该交通事故负全部责任。由于公司据此认为我“自作自受”,说没有向我追究汽车损失已经给了我很大的面子,故一直不同意对我按工伤处理。请问:我所受伤能否认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9.
问:我是某公路管理段清洁工,在路边清扫卫生时被肇事车辆撞伤,对方负全责,并且经法院判决肇事方赔偿。后我向劳动部门递交了《工伤认定申请》,劳动部门下达了工伤认定决定书,认定我为工伤,依法享受工伤待遇,但是单位却以我已经由第三人进行了赔  相似文献   

10.
《法庭内外》2007,(5):57-58
法官: 我原系某公司职工。2004年6月10日,公司安排我到某单位安装移动门。当日,我在下班途中被摩托车撞伤。2005年3月15日,我被依法认定为工伤。同年4月,我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经法院审理判令肇事者赔偿我45620.54元。同年6月2日,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确认,我构成八级伤残。为此,我于2006年1月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经仲裁委审理后,于2006年4月11日作出了仲裁裁决书。该裁决书裁定,某公司应当支付我各项工伤待遇合计125583.61元,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企业职工,一年前因上班途中的一起交通事故造成脑部重伤,由于种种原因,我现在还没有申请工伤认定。请问:国家对工伤的范围是怎样规定的?申请工伤认定应提供哪些证明材料? 读者:蒋立波蒋立波同志:关于工伤范围,我国劳动保护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作了比  相似文献   

12.
案例一:工伤事故可请求民事损害赔偿林某到诚信空调器销售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诚信公司)从事空调安装工作。公司安排林某外出安装空调,因缺少配件,林某在骑摩托车回单位取配件途中不慎跌倒受伤,当即被送往医院治疗,诊断为右髌骨骨折。事故发生后,诚信公司一直未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相似文献   

13.
《法制与经济》2000,(2):32-32
我是一名企业职工,一年前因上班途中的一起交通事故造成脑部重伤,由于种种原因,我现在还没有申请工伤认定。请问:国家对工伤的范围是怎样规定的?申请工伤认定应提供哪些证明材料?  相似文献   

14.
1985年12月14日夜,北京市某运输公司职工邓福民在上班的路上,遇见一车祸现场,在场的交通民警希望邓福民协助抢救伤员。邓在抢救伤员时,被过路的汽车撞伤,后经医院诊断为“脑挫裂伤,脾破裂,颅内血肿”。邓福民认为,自己在上班的路上见义勇为而负伤,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应认定为工伤,享受工伤待遇。但是他所在的单位一直不为他呈报工伤,工伤得不到认定,1994年北京市海淀劳动局经仲裁认定其为工伤并鉴定工伤7级。但是其单位仍不予理睬,于1998年单方终止了劳动合同,邓福民的生活陷入窘境。邓多次走访有关部门,得知北京市劳动局工伤处对他的伤情未给予工伤认定,也未出具不认定的书面意见。北京地方新闻媒体就此事做了报道,许多热心读者对邓福民的遭遇表示了极大的同情。 今年1月3日,邓福民向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判决被告北京市劳动局履行工伤认定的法定责任,赔偿经济损失。4月24日法院下发判决:邓福民多次向北京市劳动局申请认定工伤意愿,作为企业劳动者工伤认定的行政主管机关的郑州市劳动局应履行法定职责。见义勇为者终于得到了法律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北京铁路局职工杨涛受工伤后出现精神障碍而自杀,北京市海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自杀不得认定为工伤的法律条文拒绝了杨涛家属的工伤认定申请。日前,此案经过二审改判,法院认为杨涛自杀属于因工死亡,终审判决海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此事重新处理。这起首例确认自杀为工伤的案件成为工伤司法的里程碑判例。作为该案的代理律师、被称为工伤官司第一人的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黄乐平受本刊特邀,讲述了该案的始末。  相似文献   

16.
王丹 《法制与社会》2014,(18):249-250
在发生了工伤事故时,进行工伤认定理应是顺理成章之程序选择,但工伤认定需要因工受伤的人提供证据证明其是在工作期间因职业活动受伤,举证责任很难完成。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时用工单位倾向于否认劳动关系,给申请工伤认定增加了障碍。此外,工伤认定后续的劳动仲裁和法院一审、二审诉讼程序均充满了变数,且迟来的公正往往让当事人不能承受。因此,如果发生工伤时存在机械伤害或者其他产品侵权的情形,应及时对该机械产品进行产品质量司法鉴定。本文指出在证实有产品缺陷存在时,即可优先选择缺陷产品侵权诉讼,避免被拖入无休止的工伤赔偿程序。  相似文献   

17.
保安员之死     
保安员与保安公司建立了劳动关系之后,由于工作性质需要,被保安公司安排到公司之外的工作地点从事保安工作。保安员因身体不适到"黑"诊所输液后,回到公司本部在单位宿舍睡觉时突然猝死。家属找到保安公司对保安员猝死事件讨要说法。经过政府信访部门调解,家属与保安公司达成了对此事的一次性处理协议,并且履行完毕。此后,保安员家属再次就保安员猝死事件向公安部门“讨说法”未果,于是向劳动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相似文献   

18.
《检察纵横》2012,(6):51-51
我的朋友小李在一家企业工作,不久前他在工作中因操作不当左脚被机器压伤造成骨折,花去医疗费1万元。事后,他想认定工伤并申请工伤损害赔偿,但单位却声称他的伤是由于其违反操作程序造成的,不能申请工伤认定。请问,小李单位的说法正确么?  相似文献   

19.
《法庭内外》2007,(11):57-57
2004年3月,王某到北京某金属厂工作,负责安装设备。当月,王某在工作中被重物砸伤,被诊断为七级伤残。同年5月,该厂与王某签订补偿协议书,约定由单位一次性付给王某生活补偿费2万元。2006年,王某因不同意原单位为其安排新的岗位而与另一家公司签订新的劳动合同。2007年,王某认为当初某金属厂给付的生活补偿费过低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因其不服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作出的《不予受理通知》,便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20.
【裁判摘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十九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依照法定程序要求用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提供相关证据,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拒不向行政机关提供证据,事后在行政诉讼程序中向人民法院提供的,人民法院可不予采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