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5月10日是菲律宾总统大选日,约有75%的选民参加了选举。由于菲律宾采取的是人工计票方式,因此大选结果几个星期后才能见分晓。在参选的五位总统候选人中,真正有实力问鼎总统宝座的是联盟候选人、现任总统阿罗约和反对派候选人、影帝费尔南多·普欧。选举当天,菲“社会气象站”组织的出口民调显示,阿罗约的支持率为40.84%,普欧只有32.26%。阿罗约极有可能在以后六年里继续领导菲律宾。 普欧的排名曾一直高居民调榜首,但随着大选的临近,他逐渐失去了选民的支持。与普欧相反,阿  相似文献   

2.
2001年1月20日,现年54岁,身高只有1.48米的阿罗约凭借其清廉形象,在菲全国反击腐败的形势下,在菲军方和人民的支持下,在数以十万计群众的欢呼声中,正式宣誓就任菲律宾总统。她是继前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后,第二位登上菲律宾最高权力宝座的女性。  相似文献   

3.
一、菲律宾2001年经济概况2001年1月20日 ,是菲律宾政治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菲律宾前总统马卡泊加尔之女格洛丽亚·马卡泊加尔·阿罗约在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埃刹大道上 (EDSA)宣誓就任菲律宾新总统 ,以取代被罢黜的“民选”总统埃斯特拉达。阿罗约以其所得的菲律宾国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得到在埃氏垮台事件上发挥重要作用的菲律宾国内经济官僚与学界精英们的拥戴。舆论界普遍认为 ,阿罗约的当选弥补了被罢黜总统国家管理水平与能力低下的缺陷。因此 ,菲律宾2001年及其之后的经济发展前景看好。然而 ,2001年经…  相似文献   

4.
菲律宾2004~2005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马尼拉时报》报道 ,菲律宾总统阿罗约把菲国的2004年形容为“胜利和灾难的一年”。这称得上一个贴切的总结。政治上 ,当任总统阿罗约在2004年5月的大选中击败对手 ,获得连任 ,当选菲律宾第15届总统 ,保持了菲政权的持续性。菲政府的反恐、反腐行动以及与反政府组织的谈判都取得了一定进展。经济上 ,菲国内生产总值取得了可喜的6.1%的增长率 ,达到15年即198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然而 ,年初的海难、接连遭受的洪涝和台风灾害 ,千头万绪的国内政治、经济问题 ,提前撤军给外交关系蒙上的阴影等等或许都算得上本年度菲律宾难以跨越的坎。2005…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纵横》2009,(9):112-112
1日,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夫人因病去世,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宣布菲全国哀悼10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阿基诺夫人逝世致电菲律宾总统阿罗约表示慰问.  相似文献   

6.
2004年的东南亚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东盟各国政坛发生较大变化,经济上复苏形势整体较好,自身一体化建设速度则落后于地区间合作,与世界主要国家和组织关系进一步加深。一、地区政治发生较大变动2004年是东盟国家政治发展变化较大的一年,但政局总体保持稳定。(一)老成员国形成新一代领导群。马来西亚于2004年5月、菲律宾于6月、印尼于7月和9月(先后两轮)举行大选。阿卜杜拉·巴达维当选马总理,阿罗约连任菲总统,苏西洛当选印尼总统。7月,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接替吴作栋出任总理。再加上2001年当选泰国总理的他信,东盟老成员国完成了新老领导人的平稳交替。这其中有两点值…  相似文献   

7.
(2009年8月1~31日)●1日,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夫人因病去世,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宣布菲全国哀悼10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阿基诺夫人逝世致电菲律宾总统阿罗约表示慰问。●4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在北京会见  相似文献   

8.
●6日,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签署了该国第一部反恐法案,称这一法案将帮助菲安全部门加大打击恐怖活动的力度。阿罗约表示,颁布反恐法案是菲律宾“与邪恶势力斗争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本刊2000年第11期曾报道菲律宾反政府的阿布沙耶夫武装劫持人质事件情况,时隔一年,2001年5月24日凌晨4时,24名全副武装的阿布沙耶夫分子又突袭了位于菲律宾西北部巴拉望省的度假胜地道斯·帕尔马岛,包括13名菲律宾华人和3名美国人在内的20名游客成了绑匪人质。菲律宾动用重兵解救人质,6月2日晚,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宣布,菲军方当天在南部巴西兰省拉米坦镇共营救出了6名上月底被恐怖组织阿布沙耶夫绑架的人质。就在菲军刚救出6名人质的同时,阿布沙耶夫匪徒又袭击了在南部巴西兰省的一所医院,将医护人员和病人…  相似文献   

10.
6日,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签署了该国第一部反恐法案,称这一法案将帮助菲安全部门加大打击恐怖活动的力度。阿罗约表示,颁布反恐法案是菲律宾“与邪恶势力斗争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2016年,菲律宾顺利完成大选,并成功进行权力交接,政治社会总体稳定;经济以6.8%的增长率跃居亚洲首位;外交上一改依赖美国的大国平衡外交政策,在新任总统杜特尔特的率领下,菲律宾试图走独立自主的外交道路.随着杜特尔特的成功访华和两国领导人对南海问题的磋商,菲中关系逐步恢复正常.2017年,菲律宾将继续走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并有望实现7%以上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12月2日 ,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据报道 ,此次阿罗约总统访日主要就正在进行的菲日自由贸易协定 (FTA)谈判等综合经济合作协定 (EPA)问题与日方进行磋商。她表示 ,鉴于日本劳动人口逐年减少 ,菲律宾希望通过谈判 ,督促日方进一步扩大接受菲律宾劳动力的领域。●12月2日 ,越南政府总理潘文凯在河内会见了中国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和他率领的中国政府卫生代表团 ,宾主双方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中越两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12月5日 ,据《人民日报》报道 ,菲律宾军方和警方近日联合成立“外交官安全特别部队…  相似文献   

13.
1992年11月24日,菲律宾总统菲德尔·拉莫斯与美国驻菲大使理查德·所罗门参加了苏比克湾海军基地移交仪式。随之,最后一批美军撤离了苏比克湾海军基地,结束了美国在菲律宾将近一个世纪的军事存在。菲律宾人迎来了希冀已久的独立自主的后美军基地时代。  相似文献   

14.
1986年2月,科拉松·阿基诺夫人就任菲律宾共和国总统。她执政后,在实现“国民和解”,制定新宪法,恢复民主,稳定政局的同时,制定了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政策。经过两年的努力,菲律宾经济开始走上复苏之路。 科·阿基诺就任前的经济形势 科·阿基诺总统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政策是针对菲律宾经济濒临崩溃的形势提出来的。 菲律宾是一个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的国家,历史上曾长期受西方殖民者统治。在殖民者统治菲律宾的几百年间,殖民政权  相似文献   

15.
杨武 《东南亚纵横》2005,(12):15-18
2005年3月以来,菲律宾一些媒体陆续刊登现任总统阿罗约的丈夫和儿子从非法赌博行当中获利的消息;6月,反对派又抛出一份电话录音,称其中录有阿罗约在2004年总统选举后与一名选举委员会官员的谈话内容,反对派以此作为阿罗约在选举中舞弊的证据,在菲律宾掀起了一场"政治风暴".7月13日,至少3万人聚集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最繁华的马卡蒂金融商业区示威游行,要求阿罗约立即下台.7月25日,菲律宾反对派议员对阿罗约总统提出弹劾,对阿罗约提出贿赂、渎职腐败、严重违宪和违背公众信任等四项指控.本文就菲律宾此次发生"政治风暴"的原因及政局前景作些浅析.  相似文献   

16.
浅论科拉松·阿基诺夫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拉松·阿基诺在1986—1992年任菲律宾总统。她是菲律宾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总统.在1986年2月的菲律宾大选中,前总统马科斯被迫下台,出走美国,科拉松·阿基诺成为这个国家的第7任总统。回顾阿基诺夫人执政的6年,菲律宾可谓风云迭起——军事政变、地震、火山、洪水……,但这位女总统经受住了风风雨雨的严峻考验,以她坚强的意志,干练的作风和坚定的步伐,领导菲律宾朝着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7.
1946年7月4日,当美国殖民主义势力交出菲律宾的主权时,菲律宾共和国(Republic ofthe Philippines)便作为一个独立国家而成立了。从1972年到1986年,费迪南德·马科斯(Ferdinand Marcos)总统的独裁统治取代了美国式的民主。科拉松·阿基诺(CorazonAquino)总统恢复了民主政体,而菲德尔·拉莫斯(Fidel Ramos)在1992年5月的大选之  相似文献   

18.
方拥华 《东南亚》2004,(3):42-47
20 0 4年 5月 1 0日菲律宾举行了全国选举 ,4 2 0 0多万选民在各地投票点推选总统、副总统 ,共有 5名候选人参加了自 1 986年马科斯下台以来最为激烈的总统竞选。阿罗约总统获得 1 2 90多万张选票 ,赢得胜利 ,继续蝉联总统 ,反对党候选人费尔南多·波以 1 1 2万张选票之差落选。①一、阿罗约成功连任的原因(一 )阿罗约执政 3年多来 ,在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 ,在维护政治稳定、打击恐怖活动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 ,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阿罗约是在 2 0 0 1年前总统埃斯特拉达被“第二次人民力量”运动赶下台后执政的。上台后阿罗约很快完成…  相似文献   

19.
菲律宾 2000年 11目底 发生一起轰动全国的 绑架秦,被绑架者是菲律宾的顶级公关人物达瑟,他拥有自己的媒体,并替多位菲要人做过包装。菲总统埃斯特拉达下令警察总监48小时内破案,然而,直到今日,达瑟仍生死不明。菲政要纷纷出面对这一事件进行谴责。菲报刊杂志在头版予以报道。电视广播也将其作为头号新闻。这是一起怎样的绑架案?达瑟又是何许人? 11月24日中午,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商业区马卡地的一个繁忙十字路口。前去参加菲前总统拉莫所午宴的萨尔瓦多·巴比·达瑟乘坐的白色丰田车,突然被1辆面包车和2辆小车挡住去…  相似文献   

20.
访菲见闻     
《东南亚》1986,(4)
1986年10月,我作为云南历史学家考察团的一员,赴菲律宾作了为期两星期的学术访问和考察。在菲期间,除和菲律宾大学历史系、亚洲研究中心、菲律宾历史研究所和德拉·萨尔中国研究项目等机构的教授和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外,还参观了一些文化设施、学校和历史古迹,对菲律宾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那些为反对殖民主义者而进行英勇斗争的英雄人物,如黎刹、拉普·拉普等,受到人们广泛的崇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