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物理学对"冲击波"的解释,文中将冲击波理论用于解释两种痕迹的形成:一是子弹在空气中的超音速飞行,二是炸药爆炸产物在空气中的膨胀。通过冲击波的痕迹分析,可以判断出子弹的飞行速度或是炸药量的多少,对侦破此类案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 侦破通讯是公安新闻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它是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对公安机关侦破犯罪案件事实的较为具体、详尽的报道的新闻文体。和侦破消息不一样,侦破通讯报道的侦破事实必须具有典型性。当作者觉得某一“侦破消息”值得扩展和深入,即事件具有振动效应,展示侦破过程的详情和内层有助于表现  相似文献   

3.
李建华  谌璐 《人民公安》2014,(14):30-31
<正>与枪结缘我当了21年刑警,开枪击毙过绑匪,抓捕留下过伤疤,先后侦破各类大要案件500多起,将600余名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我觉得,不是所有男人都是"汉子",不是所有警察都会"开枪"。1991年在警校第一次上射击课,我非常激动,甚至可以用兴奋来形容——过去只在电影、电视里见到的手枪,今天终于见到真的了!第一次实弹射击,我五发子弹居然打了49环!老师感觉惊讶,又给了5发子弹,让我再打一次。这次,老师就站在我身边看着,又是49环。在总结时,老师对我的射击动作给予充分肯定,说我  相似文献   

4.
《警察技术》2012,(3):79-79
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研制成功一种类似干飞镖的激光制导子弹,它能够自动寻找目标。  相似文献   

5.
红外线子弹     
红外线子弹一种供射击训练使用的红外线子弹已经问世,该型子弹与手枪子弹无不同之处。红外线子弹上膛后。扳动扳机,手枪打出的不是弹头,而是一缕红外线。如果瞄准了目标,红外线会毫不偏离地打中目标,红外线子弹的问世,解决了在射击训练中的难题,首先是红外线子弹经...  相似文献   

6.
1999年 8月 14日凌晨 ,湖北省谷城县公安局治安科办证室和科长办公室被犯罪分子撬门入室 ,盗走存放在办公桌抽屉内的“六四”式手枪一支 ,子弹 5发及现金若干。案发后 ,各级领导十分重视 ,湖北省公安厅刑警总队大案处、襄樊市公安局局长及刑警支队领导、侦技人员赶赴现场指导侦破工作。由于领导指挥决策正确 ,侦查范围划定准确 ,摸排调查工作扎实 ,追捕措施得力 ,一个月即侦破此案。于 1999年 9月 15日 9时在山西省大同市将犯罪嫌疑人陈柱人枪俱获 ,为建国 50周年庆典和澳门回归祖国消除了一大隐患 ,受到湖北省公安厅、襄樊市公安局的高度赞…  相似文献   

7.
《警察技术》2010,(4):79-79
美国兰德公司研制出一种新型狙击步枪。它可以改变子弹的发射速度,选择是将被击中者一枪毙命,还是将其打伤,暂时失去战斗力。  相似文献   

8.
地理画像是一种新颖的刑事侦查辅助手段和方法,它不仅可以运用于某些系列案件的侦破,而且还可以应用于某些杀人碎尸案件的侦破中。杀人碎尸案件通常由一个分尸现场和多个抛尸现场构成,并且具有空间上的分离性和地域上的关联性。运用地理画像方法侦破杀人碎尸案件,可以通过对各个抛尸现场在空间上所形成的结构关系进行分析,推断杀人分尸现场最有可能所在的空间位置,为侦查人员指明排查嫌疑的地域范围。  相似文献   

9.
海外传真     
谁是开枪者一验就知道在开枪射击过程中,子弹在出膛的同时往往会在持枪者身上喷洒下薄薄的残渣。英国牛津仪器公司研制出的一套系统可快速地对枪弹残渣进行自动分析,从而帮助警方更有效地侦破枪击案件。据报道,开枪者身上残留的枪弹残渣微粒一般包含10种以下的特殊成分。不同枪弹残渣微粒成分各异,从嫌疑犯的脸部、手部或衣服上取样并将这些样品置于电子显微镜下,然后借助特殊的软件即可分析出样品的光谱。将样品光谱与枪支内残渣光谱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理论上可确定嫌疑人是否为开枪者。英国¨母乳也有毒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日前指…  相似文献   

10.
黑枪     
2002年12月,在公安部监管系统深挖犯罪专项行动表彰会上,作为西部省市惟一的代表,重庆市公安局监管总队荣获全国公安监管战线“深挖犯罪工作先进组织单位”。其中,该总队在有关部门配合下,历时一年多摧毁的流窜于川、黔、渝等省市大肆贩卖枪支弹药的犯罪团伙,缴获仿“六四”式和仿“五四”式手枪23支及一批子弹的特大贩枪案件更是可圈可点。此案的成功侦破,受到公安部和重庆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1.
雇佣犯罪案件特点及其侦察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雇佣犯罪案件是一种犯罪隐蔽性较强的案件,给侦破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文章对雇佣犯罪案件的特点及其侦破途径进行了阐述。侦破的关键,在于在对一般刑事案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要取得突破性的认识深化,将分析谁是作案人延伸到谁可能是犯罪的幕后操纵者,这样才能使案件得以顺利侦破。  相似文献   

12.
子弹是要命的,历来都是杀人的武器,你听说过有救命的子弹吗? 随着科技的进步,有幻想就会有现实,凡事都有两面性,就像人要学会逆向思维一样,子弹能杀人,为什么不研究一种能救人的子弹呢?  相似文献   

13.
子弹诞生的过程是十分复杂的,要完成一发小小的子弹的制造竟需花费100多道工序。在一个生产子弹的军工车间里,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中,一台切割机正在“咣当咣当”地“咬”着一根钢筋,就像包饺子时切剂子一样,不断地吐出一个个标准的“面团”,每个“面团”的重量误差只有100至200毫克,这是生产弹壳的第一步。接下来,“面团”被挤压成酒杯状,再经过拉长,一枚弹壳便像模像样了。但这时它还只是个毛坯,还要经过抛光、涂漆等工序,一枚光亮、滑润的弹壳才能诞生。子弹的动力来自弹壳内的发射药。发射药是一个个如米粒大小的圆柱体,如果在显微镜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涌现出利用人体某些特征来进行身份识别的“生物身份证”,这种身份证既准确可靠,又不会被人窃用。生物身份证所选择的人体特征,必须是人体内因人而异的,并且又是终生不变的特征。目前,经常选用的人体特征是指纹身份证、掌纹、视网膜和语音等。掌纹身份证。最常用的生物身份证是指纹身份证,其次,就是掌纹身份证了。目前。有一种掌纹鉴别器,很受人们的青睐。当你的手放到鉴别器上的时候,一个氙闪光灯发出闪光,鉴别器上的摄影机就自动摄取你手心上的大约6平方厘米大小的线网和皱纹图像,然后通过微机处理来…  相似文献   

15.
巴蜀老作家马识途先生的《夜谭十记:让子弹飞》,是姜文导演的电影《让子弹飞》的原著小说,光是姜文的名头,似乎就有了撩拨人的诱惑,何况还有周润发、葛优、刘嘉玲的加盟。这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呢?读它,能告诉你如何让子弹一起“飞”。  相似文献   

16.
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求突破,及时改进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工作体制、机制,才能打造出富有时代特征、浙江特色的刑侦工作格局。回顾和展望浙江刑侦工作改革之路,以下几个方面的实破是值得一提的:一是实现侦破理念突破——将更多案件处置在预谋始发阶段;二是实现侦破组织突破——凸显刑侦专业队伍的破案主力军地位;三是实现侦破手段突破——科技应用成为第一破案力;四是实现侦破模式突破——确立“从案到人”和“从人到案”多元侦查破案模式;五是实现侦破机制突破——激活、完善“破案追逃”新机制;六是实现人力资源突破——刑警队伍由量的扩充转向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缉枪行动     
频发的枪案,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构成现实的威胁和潜在的危险。重庆警方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从去年底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声势浩大的——2005年1月22日,随着林新平和王国胜这两名涉枪案的犯罪嫌疑人在武汉的落网,重庆警方历时两个多月艰苦侦查的“11·30”重大涉枪案件的侦破工作,也暂告一个段落,此案一共抓获涉枪犯罪嫌疑人45名,收缴仿“六四”式手枪、双筒猎枪和小口径折叠步枪共计57支,子弹317发,成为重庆近20年来一案缴获仿制式枪支最多的一次。枪案频发警方展开缉枪行动时间进入2004年10月以来,重庆市城区接连发生歹徒持枪…  相似文献   

18.
美国亨茨维尔西格尼契产品公司发明了一种能穿透防弹衣后在人体内炸裂成碎片的子弹。该子弹近期在美国枪支商店开始出售。这种名叫“犀牛”的子弹威力极大,能击穿当前最牢固的防弹衣,在人体的皮肤上留下棒球大小的弹孔,然后在体内裂成上千枚碎片。这些碎片含有剧毒,会侵入人的肺部、血液循环系统、心脏等器官的组织,被击中的人立即死亡。该公司称,该子弹是用特种塑料制成。目前只允许持有联邦许可证的枪支经销商销售,并且只售给警察。美国发明了可穿透防弹衣的子弹  相似文献   

19.
《警察技术》2012,(1):80-80
霍尼韦尔公司日前宣布,其SpectraShield@Ⅱ防弹材料将用于生产亚洲士兵头盔。 韩国防弹装备制造商Dae—SungTechCo,Ltd.将采用SpectraShieldⅡ材料制造头盔。与Dae—Sung前几代头盔产品相比,SpectraShieldⅡ材料能减轻头盔重量20%。 SpectraShieLdⅡ头盔材料在应用于曲线状时能提供超高的防弹性能,保护士兵头部免受多发子弹和倾斜角度子弹攻击。它是一种高强度、轻质复合材料,Spectra纤维是采用获得专利的凝胶纺丝工艺,由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制而成。  相似文献   

20.
谈卧底侦查     
卧底侦查在侦查实践中有广泛的运用,它是内线侦查的一种方式。在侦破组织严密、行动隐蔽的犯罪集团案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卧底侦查的含义、卧底侦查的条件、卧底侦查人员的选择和卧底人员的打入等几个方面作了探讨,以期在侦查实践中正确运用这一侦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