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谏逐客书》是李斯劝阻秦王政驱逐当时在秦国做官的他国人所上的书。李斯乃楚人,曾受学于荀卿,后入秦为客卿。逐客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37年,当时有个叫郑国的韩国人到秦国修渠灌田,消耗了大量财力,使秦无力攻韩,秦宗室贵族认为他别有用心,借此提议“一切逐客”。李斯身为楚人,自然也在被逐之列。为了自己的前程,也为了秦国的霸业,李斯遂向秦王上《谏逐客书》。在书中,针对秦王的逐客令,李斯追古及今,旁征博引,列举了秦国历史上四位君王礼遇客卿,信用客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中国,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文武百官向皇帝“上书言事”。历来喜欢读史的毛泽东,对占代“上书”的作用及特点很感兴趣。早在秦汉时代,“上书”中便出现了许多奇文,如李斯的《谏逐客书》、贾谊的《治安策》等,此后历朝历代皆有佳作。在毛泽东看来,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读古代好的“上书”,从中可汲取政治智慧和历史经验,达到资政育人、古为今用的目的。在读《旧唐书》、《新唐书》的过程中,毛泽东对其中儿篇有代表性的“上书”,如马周上唐太宗书、朱敬则上武则天书、姚崇上唐玄宗书等反复阅读,在浓圈密画中留下了不少评点文字,很值得我们回味一番。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是20世纪的一位震撼世界的伟人。尽管他同任何人一样,也有自己的缺点,甚至犯有发动“文革”那样的全局性错误,但他始终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崇敬,即使他的敌人,也不得不佩服他的睿智和才华,不得不承认他是20世纪少有的杰出政治家。从本世纪3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仅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就出现了四次世界规模的“毛泽东热”。  相似文献   

4.
李斯之死     
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了取得一官半职而殚精竭力、奋斗不止的读书人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李斯就是其中的一个。李斯出身于地主阶级的下层,实际上是一介平民。他少怀大志,认为“地位卑贱是莫大的耻辱,政治穷困是莫大的悲伤。”为了摆脱穷困的处境,他煞费苦心,经过几十年的挣扎与努力,终于成了秦朝的丞相,权倾一时,极尽荣华富贵。他曾协助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了中国,位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李斯才华出众,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一位实力派作家,他的《谏逐客书》既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也是一篇千古传颂的优秀文学作品。所以鲁迅先生说:“秦…  相似文献   

5.
汉武帝经略西南夷,使用了两个得力干将,都授以中郎将的职务,一个是唐蒙,另一个是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以辞赋名噪千古;弹一曲“凤求凰”诱使卓文君私奔的故事也很有名。京戏《卓文君》有一段文君唱词:“他那里有意来挑逗,琴心委婉把凰求。只见他卓越英姿超群秀,似这样磊落才华何处求。思悠悠,我想幽幽,低头无语我自思谋。不顾一切违父命,男欢女悦两相投。”你看,司马相如让卓王孙新寡之女卓文君着迷到何等程度!其实,司马相如不仅会做辞赋,讨美人喜欢,他更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在唐蒙略通夜郎的时候,存在两方面相反的态度。史载因为  相似文献   

6.
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一文中,江泽民同志说:现在,就是在西方国家,有些政治家和有识之士对享乐主义泛滥、思想堕落、精神颓废之类的“西方社会病”也深感忧虑。他在提到一个美国人写了一本叫《西方社会病》之后,又讲到一个日本教授写的《清贫的思想》。前者认为,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先进,一个国家在精神上挨饿,迟早在物质上也要挨饿。后者认为,被金钱欲、物欲、占有欲所支配是很危险的,现在需要重新宣传清贫思想,以消除人们在精神上的贫困。二者针砭时弊,不乏真知灼见。但在“除却孔方难为兄”的社会,一般地呼唤先进精神和清贫思想,也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已,因为制度使然,西方病病入膏盲,“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相似文献   

7.
中外独步,古今绝唱——毛泽东诗词的历史地位及其深远影响漫议纪鹏毛泽东是20世纪的伟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又是才华超卓的诗人。评论他的诗词,虽可从诸多方面论述,但唯有从他伟大政治家兼杰出诗人的特殊角度切入,方为最佳。然而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8.
书信礼仪     
彭林 《学习导报》2012,(24):47-48
我国的书信是一门独特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先辈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李斯的《谏逐客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李密的《陈情表》等。在纸张发明以前,古人用帛、竹简、木板做书写工具。《尚书》中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里已经有“册”字,像用两根绳子把竹片编联在一起的样子,只是竹简容易腐烂,所以没有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9.
书信礼仪     
彭林 《新湘评论》2012,(24):47-48
我国的书信是一门独特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先辈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李斯的《谏逐客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李密的《陈情表》等。在纸张发明以前,古人用帛、竹简、木板做书写工具。《尚书》中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里已经有“册”字,像用两根绳子把竹片编联在一起的样子,只是竹简容易腐烂,所以没有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10.
治国理政     
《湘潮》2012,(7):53-54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的启示:1、重视历史上治国安邦的政治谋略。毛泽东评价姚崇向唐玄宗提出的十条要求是“古今少见”的“简单明了的十条政治纲领”。2、评价历史上政治人物的得失成败。他明确指出:“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3、关注古人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毛泽东读《南史·韦睿传》批语甚多,称赞韦睿巡行战地是“躬自调查研究”,又说他指挥作战“将在前线”,郑重地写下这样的评语:“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  相似文献   

11.
刘诚龙 《唯实》2009,(6):95-95
大家都知道李斯写过《谏逐客书》这篇雄文,但未必知道李斯还起草过“关于请求焚书坑儒的请示”。李斯功未成名未就,官没做大、位未坐稳之时,他写《谏逐客书》,他功成名就官大位显之后,就不是反对秦王逐客了,而是要帮着秦王杀客了:“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相似文献   

12.
《党的建设》2010,(8):49-49
韩非是法家思想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是战国后期韩国人,贵族出身。韩非是儒学思想家荀子的学生,但他提倡法治,反对空谈仁义,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韩非口吃,不善于说,但很善于写,著有《韩子》五十  相似文献   

13.
正魏文帝曹丕在《典论》中开篇就写道:“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嬴政当年观韩非的文章《五蠹》后,思贤若渴,为了得到他,竟“发兵急攻韩国”迫令其交人。文士获得如此礼遇,在于笔杆子的爆发力有时确实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但同时,对笔杆子而言,也有诸如伴君如伴虎、一入朝廷深似海的掌故。笔杆子多是文人出身,要达到为政和为文的协调,看似矛盾,其实不然。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原主任何新国出版过多本有关公文写作的畅销书,他的体会是,当代  相似文献   

14.
阚平 《党课》2020,(1):68-69
贪一分公款,就降低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是去一片人心。“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三国时期,谢承在《后汉书》中记载:“巴祗为扬州刺史,夜与士对坐,处暝暗之中,不燃官烛。”无独有偶,南宋文学家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也有记载:“李京兆诸父中,有一人尝为博守者,不得其名,其人极廉介……又京递至,发缄视之。中有家问,即令灭官烛,取私烛阅书。阅毕,命秉官烛如初。”  相似文献   

15.
于是之一生情系舞台,偶尔“触电”,塑造了《青春之歌》里的余永泽和《龙须沟》里的程疯子等典型形象。在话剧《茶馆》中,他显示出炉火纯青的表演才华。对于是之,人们是心甘情愿把他划入表演艺术家一档的。但是,于是之却很清醒,他对人生总结性的自传褪尽铅华,不事丝毫的矫饰和包装,仅以《演员于是之》五字题之。他说,自己只是一个演员,演员就是演员,如此而已。书中有他的创作心得、回忆、理论  相似文献   

16.
荀子站在儒家的立场之上吸纳法家的思想对儒学进行改造,他的"礼以养欲""明分使群"和"重法尊君"的观点皆对前期法家有所吸纳,却与法家有着本质的不同。荀子与其弟子韩非、李斯是"道"不同"术"亦相异,因此才有了"焚书坑儒"的发生;荀子以礼统法,韩非则法即为道;荀子由"霸道"上升为"王道",韩、李则由"霸道"下坠为武力强权。秦虽然实现了政治的大一统,却没有做到荀子所提出的"节威反文",竟至二世而亡。  相似文献   

17.
《韩非子》集中反映了韩非的政治观点。韩非对待民众、重农抑商、君主专制、以法治国、以术用人、思想控制等方面的言论,代表了先秦法家维护和加强君主专制的治国思想,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从韩非“不法常可”、“世异而事变”的人类历史进化发展的思想,可以总结出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李瑞环的著作《学哲学用哲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读来受益匪浅。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作者不仅是运用辩证法的高手,而且还是历史感很强的智者。他的历史观,凝重、睿智、达观、清醒。他以一个政治家的亲身体会,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继承历史,创造历史,可以给人许多启迪。“我们是历史中的人,我们也是历史中的一段,我们现在评价历史,将来历史也会评价我们。”这是李瑞环在《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写下的话。的确,一个人,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不论干过惊天动地的大事,还是默默无闻了此一生,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都会在历史的纪…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的才俊,可谓群星灿烂,很有些“辅王之才”。汉代贾谊便是其中一位。只可惜,他年纪轻轻就入朝为官,年纪轻轻就“夭绝”了。析其因、其训,离不开“功显盖僚”四个字。贾谊22岁任博士,同年升任太中大夫,仕途够顺。这“顺”,固然少不了贾谊的老师——朝廷重臣的吴公、张苍的提携之力。但主要的,还是因了他个人的才华、功绩。“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即贾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如果说,贾谊的《论定制度兴礼乐疏》、《论积贮疏》和《过秦论》等,还属于立言的“文功”。那么,他的“列侯就…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13,(7):53-53
《为什么是毛泽东》任志刚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06 毛泽东,一个必将永载人类史册的名字。历史绕不过他,当下绕不过他,未来也绕不过他。毛泽东的伟业有多大呢?作为一位政治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